历史理论与学术规范:构建中华文明史的哲学思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修订说明

《史学论文写作》是我根据历史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所授课程的讲义整理而成的教材,出版已经五年。这本教材重点在于论文写作规范、格式上的要求,缺乏对历史理论的介绍。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史家要有史识、史才、史学三长。要具备史识,就需要了解一些哲学和历史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对历史规律有深刻的把握。

此次修订,主要补充历史理论方面的内容,有三部分:一是中国古今历史观的介绍,二是系统实践哲学和系统实践历史观的介绍,三是中华文明的历史体系和发展趋势介绍。系统实践哲学、系统实践史观是新的提法,我认为没有哲学理论的创新,就不可能对历史理论有真正的创新。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创新必须从正名开始。中国史学界长期沿用从苏联传过来的哲学和社会形态理论模板,用它来解释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和现实,这样做既束缚对历史的研究,给对当前社会的认识带来混乱,也不利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总书记说得好:“当代中国的伟大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一些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可以用来说明一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在一定地域和历史文化中具有合理性,但如果硬要把它们套在各国民族头上、用它来对人类生活进行格式化,并以此为裁判,那就是荒谬的了。”我们要以中国实际为研究起点,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具有中国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本书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和历史学新理论提出了初步设想,但毕竟不太成熟,有些内容也没有深入讨论,等将来有机会再补充完善,也希望这部分内容为哲学、历史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为了与内容照应,此次修订再版将书名改为《历史理论与学术规范》。

我的研究生李鹏飞、陈思宁、楚琳依、牛小燕、苏爽、王梦欣、张朦朦、胡巧参加了书稿的文字校对和修改,并提供了不少内容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向他们表示感谢。

焦培民

2019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