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低调是门大智慧
地低为海,人低为王。自古以来,高调者易招祸,低调者易致福。低调行事,可让人有效保护自身,有效赢取他人信任,可轻易化解他人忌妒,可轻易赢取人心,受到别人的欢迎,可让自己拥有好心情,等等。一句话,低调行事是门大智慧,是处世之良策,是做事之良方。拥有低调的为人哲学,你就会拥有通向成功与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高调自大易招祸
大凡历史上的名人能人,英雄豪杰,都常常是身怀绝技,但他们也都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能人背后有能人”的道理,所以要想赢得胜利,后发制人,都是深藏不露,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不轻易地暴露和表现自己的才能。
真正聪明的人,不会自以为是,他们为人处世以谦虚好学为荣。张扬从来都是他们的禁忌,而低调才是他们坚守的做人原则。他们常以自己的无知或不如人而惭愧,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向别人求教,丰富和完善自我是他们的目的。即使自己确有才智,也不会四处去出风头,不去刻意地炫耀或展示自己,克制和忍耐住自己争强好胜的心理。相反,那些骄傲自大的人却常常招致祸端。
“出头的椽子先烂”,过于显露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过分地招摇,首先会招致对自己的损害,尤其是容易受到有妒忌之心的小人的攻击。忍耐住这种自我显示的心情,一则能使自己谦虚向学,二则可以保护自身不受损害,有利于自己聪明才智的发挥。有很多知识分子,常常向别人显示自己的清高与孤傲。三国时候的祢衡,具有很高的才学,要是生逢其时,也许能发挥他的才干,然而他生逢乱世,又恃才傲物,结果被杀。
汉献帝建安初年,曹操考虑派一个使者到荆州劝说荆州牧刘表投降。谋士贾诩建议说:“刘表喜欢与有名的人士交往,最好能物色一位著名的人物前去,才有希望达到目的。”曹操觉得有道理,就问另一个谋士荀攸说:“你认为谁可以去?”荀攸回答:“当然以孔融去最好!”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担任过北海侯国的相,以能写文章与慷慨好客闻名,是当时文学界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当然是比较理想的人选。曹操点头答应,并嘱咐荀攸去给孔融打招呼。孔融听到荀攸的话,立即接口说:“我有一位好友叫祢衡,字正平,他的才学比我高十倍。这个人足以在天子身边工作,做一个使者,更不成问题。”后来孔融并没有把祢衡直接推荐给曹操,而是向汉献帝上了一个表,大大夸耀了祢衡的才能。献帝把表章交给曹操,曹操心中老大不高兴,就随便叫人去把祢衡喊了来。祢衡来后,按例行了礼,曹操却一反以往尊重人才的常态,不给祢衡安排座位。平时颇为自负的祢衡见到这个场面,不觉仰头向天,一声长叹说:“天地虽然这样宽阔,为什么跟前连一个像样的人都没有呢?”
曹操自傲地说:“我手下有几十位能人,都是当代英雄,凭什么说没有人呢?”
祢衡又笑了一声:“那就说给我听听吧!”
曹操不无得意地说:“荀攸、郭嘉、程昱见识高远,前朝的萧何、陈平,都不如他们。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猛无敌,过去的岑彭、马武,也不是对手。吕虔和满宠替我说管文书,于禁和徐晃担任我的先锋官。夏侯悼是天下的奇才,曹子奇是世上的福将。这怎能说没有人呢?”
祢衡哈哈笑了起来:“阁下全讲错了,这些人我都认识,荀攸只是个看坟墓的料子;程昱仅能开开门;郭嘉倒还可以读几句辞赋;张辽在战场上只配打打鼓,敲敲锣;许褚也许能放放牛,牧牧马;乐进和李典当当传令兵勉强凑合;吕虔不过能给人家磨磨刀,铸几支剑;满宠是喝酒的能手;于禁是打砖的泥水匠;徐晃只有杀猪、扒狗的本事,夏侯悼是一个仅能保全性命的将军;曹子奇被人称为只知道要钱的太守。其余都是饭袋、酒桶而已!”
祢衡这一顿讽刺、挖苦,激怒了曹操,曹操呵叱起来:“你又有什么能耐?”
祢衡毫不客气:“我?天文地理门门都能;三教九流样样都知道:辅助天子,可以使他们成为尧、舜;个人道德,可以与孔子、颜渊相比,怎能与这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呢?”
这时,张辽在旁边,听到祢衡这样狂妄,公开侮辱大家,气得抽出宝剑要砍,曹操止住他说:“我目前正缺少一个敲鼓的人,早晚朝贺和宴会,都要有人敲鼓,就让祢衡去做吧!”老奸巨猾的曹操,企图用这个办法狠狠羞辱一下祢衡,谁知祢衡一点也不拒绝,很快答应这个办法,告辞去了。张辽恨恨地问曹操:“这个家伙讲话这般放肆,为什么不让我杀他?”
曹操笑笑说:“这个人在外面有点虚名,我今天杀了他,人家就会议论我容不得人。他不是自以为很行吗,那就叫他打打鼓,丢丢他的人吧!”
第二天中午,曹操在丞相府大厅上邀请了很多客人赴宴,命令祢衡打鼓助兴。原先打鼓的人叮嘱祢衡打鼓时必须换上新衣,但祢衡却穿着旧衣服进入大厅。祢衡精于音乐,打了一通“渔阳三挝”,音节响亮,格调深沉,发出金石般的声音,座上的客人都被激动得情绪热烈,流下泪来。曹操的侍从们突然挑剔地叫道:“打鼓的为什么不换衣服?”谁知祢衡竟当众脱下身上的破旧衣服,赤裸裸地站在那里,客人们惊得一齐掩起面孔。祢衡又慢慢地脱下裤子,一直不动声色。曹操看见这个情景,呵叱起来:“在朝廷的厅堂上,为什么这样不懂礼仪?”
祢衡严峻地回答说:“目中没有君主,才是不懂礼仪。我不过是暴露一下父母给我的身体,以显示我的清白罢了!”
曹操抓着祢衡的话,逼问说:“你说你清白,那么谁又是污浊的?”
祢衡直指曹操说:“你不识人才,是眼浊;不读诗书,是口浊;不听忠言,是耳浊;不通晓古今的知识,是头脑污浊;不能容纳诸侯,是胸襟污浊;经常打着篡夺皇位的念头,是心地污浊。我是社会上知名的人,你强迫我打鼓,这不过如同当年奸臣阳虎轻视孔子,小人臧仓毁谤孟子一样。你要想成就称王称霸的事,这样侮辱人行吗?”
祢衡这样犀利地当面抨击曹操,使大家都非常吃惊。当时孔融也在座,生怕曹操一气之下会杀害祢衡,便巧妙地为祢衡开脱说:“大臣像服劳役的囚徒一样,他的话不足以让英明的王公计较。”曹操听出孔融在帮祢衡讲话,事实上他也不想在这宾客满座的场合承担残害人才的恶名。只见他装作肚量极大的样子,用手指着祢衡说:“我现在派你到荆州出使。如果说得刘表来归降,我就重用你担任高官。”祢衡知道刘表是不会归附曹操的,派去的人也会凶多吉少,这分明是曹操在使借刀杀人的伎俩,不肯答应。曹操立即传令侍从,要他们备下三匹马,由两人挟持祢衡去荆州,一面还通知自己手下的文武官员,都到东门外摆酒送行,真是既毒辣又狡猾!
祢衡大胆地痛斥曹操,在当时有一定的正义性。但由于他恃才傲物,往往出语伤人,也不讨刘表喜欢。刘表察觉到曹操有心把祢衡送来,好让自己杀他,既解了曹操的恨,又把杀害贤人的罪责推到自己头上,便也便了一个与曹操同样的圈套,把祢衡转派到生性残暴的江夏太守黄祖那里。果然,祢衡在宴席上讽刺黄祖,说黄祖好像是庙里的菩萨,只受香火,可惜并不灵验,最后被黄祖所杀。
虽有一定的才智,但过于自傲,会树敌过多,于己不利。这是祢衡给我们的教训。事实上,为人处世的道理也是如此。太过张扬,不懂得谦虚之礼,是为人大忌;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谦谨低调才是做人的真学问。
低调可有效保护自身
行事低调一点,态度谦卑一点,是保护自己、发展自己的有效策略。
郭解,是西汉的一位侠客,为人行侠仗义,在当时很有声望。有一次,洛阳某人因与他人结怨而心烦,多次央求地方上的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找到郭解门下,请他来化解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这个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好不容易使这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解此时不负人所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可以走人了。可郭解还有高人一着的棋,有更技巧的处理方法。
一切讲清楚后,他对那人说:“这个事,听说过去当地许多有名望的人也来调解过,但都没有调解成。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我把这件事解决了。但我毕竟是个外乡人,占这份功劳恐怕不好。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我这个外地人来解决了,未免会使本地那些有头有脸的人感到丢面子啊。”他进一步说:“这件事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让人以为我没办成,等我明天离开此地,本地几位头面人物还会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算是他们调解成的,好不好?拜托了!”
郭解很懂得照顾别人的面子,因为他知道,那些当地的头面人物是爱面子的人。如果得罪了他们,以后还怎么在这里混?所以自己还是当个幕后英雄,成全他们的美名吧。
明朝的王守仁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以后,权奸江彬等人嫉恨他的功劳,散布流言飞语说:“王守仁以前是与朱宸濠同谋的,等到已经听说各路大军开始征伐了,才擒拿了朱宸濠以自脱。”王守仁听了这种传说,于是把朱宸濠交给了协同参战的张永,使皇帝能够亲获朱宸濠,满足自己御驾亲征、生擒逆首的虚荣心。后来张永也在皇帝面前极力称赞王守仁的赤胆忠心和谦逊让功的美德,皇帝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于是赦免了王守仁。
龚遂是汉宣帝时代一名循良能干的官吏。当时渤海一带灾害连年,百姓不堪忍受饥饿,纷纷聚众造反,当地官员镇压无效,束手无策,宣帝派年已七十余岁的龚遂去任渤海太守。
龚遂轻车简从来上任,安抚百姓,与民休息,鼓励农民垦田种桑,规定农家每户种一株榆树,一百棵茭白,五十棵葱,一畦韭菜,养两口母猪,五只鸡。对于那些心存戒备,依然持刀带剑的人,他劝道:“为什么不把剑卖了去买头牛,务点正业?”经过几年治理,渤海一带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温饱有余,龚遂名声大振。
于是,汉宣帝召他还朝,他有一个属吏王先生,请求随他一同去长安,说:“我对你会有好处的!”其他属吏却不同意,说:“这个人,一天到晚喝得醉醺醺的,又好说大话,还是别带他去为好!”
龚遂说:“他想去就让他去吧!”到了长安后,这位王先生还是终日沉溺在醉乡之中,也不见龚遂。可有一天,当他听说皇帝要召见龚遂时,便对看门人说:“去将我的主人叫到我这儿来,我有话要对他说!”一副醉汉狂徒的模样,龚遂也不计较,还真来了。王先生问:“天子如果问大人如何治理渤海,大人当如何回答?”
龚遂说:“我就说任用贤才,使人各尽其能,严格执法,赏罚分明。”这位王先生连连摆头道:“不好,不好!这么说岂不是自夸其功吗?请大人这么回答:‘这不是小臣的功劳,而是天子的神灵威武所感化!’”
龚遂接受了他的建议,按他的话回答了汉宣帝,宣帝果然十分高兴,便将龚遂留在身边,加官晋爵。
还有一个例子:唐朝元和年间,大将李恕平定了蔡州叛乱,将叛将李元济活捉,为国家立了一件大功。他的上司、招讨使裴度来淮西检查工作,李恕让军队列队整齐,十分庄严地出城迎接,他还跪拜于道路边。裴度正想谦恭避让,李恕阻止说:“蔡州人野蛮强横,不知道尊卑之节、上下之礼已经有几十年了。请裴公借此机会让他们看一看,让他们了解朝廷的尊严。”裴度这才接受了李怨的大礼。
李怒立了大功以后,态度谦虚,心里装着领导,这样的人怎能不被人喜欢,怎能不被赏识?
低调可赢得他人器重
丙吉是西汉鲁国人。他自幼学习律令,曾任鲁国狱吏,因有功绩,被提拔到朝中任廷尉右监,后来调到长安任狱吏。宣帝即位后任御史大夫、丞相等职。
汉武帝末年,发生了“巫蛊之祸”,祸及卫太子。汉武帝在盛怒之下命令追查卫太子全家及其党羽。卫太子被迫自杀,全家被抄斩,长安城有几万人受到株连。当时,后来成了汉宣帝的病已刚生下来几个月,也因卫太子的事被牵连入狱。丙吉奉诏令检查监狱时,发现了这个小皇曾孙。丙吉知道卫太子被害并无事实根据,因此,对于皇曾孙的遭遇很是同情。丙吉就暗中让两个比较宽厚谨慎,又有奶的女犯人轮流喂养这个婴儿,每天亲自去检查喂养情况,不准任何人虐待这个孩子。若是没有丙吉的关怀爱护,可怜的皇曾孙或许早就死在狱中了。
后元二年,汉武帝生病,有一个会看天象的人说:“我们看到长安监狱的上空有天子贵人之气。”汉武帝便下令将监狱里的囚犯统统杀掉,并派郭穰连夜来到监狱。丙吉得知后立即关闭监狱门,不准郭穰进去,还说:“监狱里面是有一个无辜而又可怜的皇曾孙,无缘无故地杀死普通的人都不应该,何况这个孩子是皇帝的亲曾孙啊!”说完,丙吉就坐在监狱门口,双方一直僵持到天明。郭穰进不了监狱,便回去向汉武帝告丙吉的状。汉武帝听了禀报后,有所醒悟并说:“这大概也是天命吧!”于是下令把监狱里关的死囚一律免去死罪,皇曾孙得以保全下来,但是皇曾孙体弱多病,在一次大病痊愈后,丙吉给皇曾孙起名叫“病已”意思是病已全好了,再也不会得病了。
丙吉知道把皇曾孙长期放在长安监狱中总不是办法,他听说有个叫史良娣的人忠厚可靠,就驾车把皇曾孙送到她家抚养。汉昭帝继位后不久就死了。由于昭帝无子,造成了无继承王位之人的局面。大将军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便商议如何立新帝。丙吉此时任大将军府长史、光禄大夫、给事中等职务。他对霍光说:“如今国家百姓的性命就掌握在将军手中了。皇曾孙病已寄养在民间,现年已十八九岁了。他通晓经学儒术及治国之道,平日行为谨慎,举止谦和,是理想的继承人。希望将军明大义,参考占卜的结果,先让他人宫侍奉太后,待天下人明白真相后,再决定大策,辅立即位,这是天下人的大幸啊!”霍光采纳了丙吉的奏议,辅佐皇曾孙登基,这就是汉宣帝。汉宣帝即位后,封丙吉为关内侯。
丙吉为人深沉忠厚,处世低调谨慎,从不炫耀自己的长处和功劳。丙吉对病已在危难之中有养育呵护的大恩大德,但却绝口不谈自己的护驾之功,因此,汉宣帝根本就不知道丙吉对自己有如此大的恩德,朝中也没有人知道他的大恩大德,丙吉依然毫无怨言地为国事尽心尽力。等到霍氏被诛灭,宣帝亲政,并亲自过问尚书省的事情。但是,出乎意外的是,一位名叫则的宫婢说她曾经有保护养育皇帝的功劳。汉宣帝诏令官员查问此事,宫婢就说:“此事的详情丙吉都知道。”丙吉还认识这个宫婢,她根本就不是喂养过皇帝的乳母。丙吉指着宫婢说:“是曾经让你照顾这皇曾孙,但是你不尽心喂养,你还有什么功劳好讲的。只有渭城的胡组,淮阳的郭征卿才是对皇帝有恩的人。”这样汉宣帝才恍然大悟,知道丙吉是自己在大难之际的救命恩人。汉宣帝立即召见丙吉,称赞他有如此大的功德,平日却只字不提,真是难得的贤臣。于是下令封丙吉为博阳侯,升任丞相。
临到受封时,丙吉正好病重,不能起床。皇帝就让人把封印纽佩带在丙吉身上,表示封爵。但是,丙吉依然是那样的谦恭礼让,一再辞谢。当他病好后,正式上书辞谢对他的赏赐,谦虚地说:“我不能无功受禄,虚名受赏。”汉宣帝感动地说:“我对你进行封赏,是因为你对朝廷确实立有大功,而不是虚名。可是你却上书辞谢,我要是同意了你的辞谢,就显得我是一个知恩不报的人了。现在天下太平,没有太多的事,你尽管安心养病,少操劳,只要你把身体保养好了,其他一切事你就放心好了。”就这样丙吉才不得不接受封赏,从此,为朝廷更加尽忠尽职。
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腥风血雨中,丙吉冒着生命危险,不但救了皇曾孙的命,将他抚养长大,而且辅佐他登上皇帝的宝座,此恩可谓深似海,此德可谓比天高。但是丙吉却绝口不提。这既说明了他有高尚的品德,也表现出了他深沉的处世智谋。
因为,从处世的智谋说,大德不言谢,低调而为之,是一种避祸自保的韬晦之计。侯门似海,君心难测,皇帝对臣下的要求,历来是只准你出力,不准你邀功。丙吉对此是不会不知道的。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谦而不争,低调行事,既可以赢得他人的敬佩,又可以因你的稳妥而受到领导的信任和器重。
低调可拥有良好人生
凡事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保持平静的心态,就足以拥有良好的人生。
对于生活中种种变化无常的事,要学会用平静的心态来面对。你要在心里想:“人生在世,就是因为有些自己无法知了的事才有趣味。”
你要和自己订下契约:“无论发生任何事,我都能应付。”你要用平静的心来解释生活中发生的不幸:“万一房子被火烧了,我就搬家;万一老板解雇我,我就先辞职;万一我被汽车撞了,我就脱离苦海了!”就是这么简单。
这不是玩世不恭,只是实事求是。这不是消极悲观,只是心态平静。这不是懦弱无知,只是保持低调之心。地球是个危险的地方,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于非命!但是,这并不表示你就非要活得像惊弓之鸟一样。
当你平静又从容时,你会很惊讶地发现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有一个女同志,她美丽而又文静,说话语速总是慢慢的,音量总是小小的。但她很能说到人的心底里去。
在工作上她的业绩说不上骄人,但也无可挑剔;在婚姻上她嫁给了相爱的普通人,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她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但她不要求孩子学这学那,双休日一家三口就去游玩。与周围一些拼尽全力却活得七上八下不尽如人意的人相比,大家总觉得她的人生本来还可以更为灿烂,而她没有去做。
对她的人生状态,大家非常欣赏。在一个难得的机会中,她的一个朋友问起了她的生活哲学。她说起她父亲一句话决定了她的人生。
读初中时她的体质非常弱,大多数体育活动都没法参加,这使她的体育课自然不会及格,然而她学习又非常争胜好强,偶尔有一门功课得不到第一就会难过,就会自责。因此,父亲说:以你的条件,你不必样样追求优秀,但你可以做到良好。她很听父亲的话,比较轻松地将每门功课都保持了良好,同时她的体质也恢复到了良好的状态。高中毕业她给自己的定位是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压力不重反而发挥良好,她轻松地考上重点大学。毕业时她那专业极其紧俏。重点大学又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工作,她却选择了中等城市的专业对口单位,她只求离父母近些,就嫁给了一个爱她的丈夫……就这样她不急不躁地构筑她的良好人生。
良好人生肯定不被小说家与剧作家看好,因为良好人生不能成为他们创作的素材。他们更感兴趣的大都是些事业有成而家庭破裂,辉煌的阴影里藏匿着堕落,幸福来临却紧随着死神,那些有一项优秀就难免有一项不及格的人生。
生活是乖戾的,倘若某个人的某个单项特别的优秀,他人生的另一重要单项的缺憾往往也特别的大。或者是,正因无可弥补的缺憾,才发奋地追求优秀。然而,这样一来自然会失去平静的心态,从而导致我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紧张、激动都会随之而来。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急躁不已,很容易为小事烦恼。所以让我们用平静的心态面对人生吧!
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当吃则吃,该睡则睡;白天轻松工作,黄昏相约散步,保持生活的逍遥自在。
良好的人生是和低调分不开的,它表面上在外人看来是十分的普通,十分的平常,没有一丝的激情。然而这就是低调人生的本质所在,它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得到内心的满足,回归到内心的平静,从而得到真实的自己。可以说,平静的心态,低调的人生,才是人们所追求的真正的人生。
低调可化解别人的嫉妒
嫉妒是基本人性之一,只不过有的人会把嫉妒表现出来,有的人则把嫉妒深埋在心底。
嫉妒是无所不在的,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兄弟之间、夫妻之间、亲子之间,都有嫉妒的存在。而这些嫉妒一旦处理失当,就会形成足以毁灭一个人的烈火,在这里我们简单谈一下朋友、同事之间的嫉妒。
朋友、同事之间嫉妒的产生都是因为以下的情况:例如,“他的条件又不见得比我好,可是却爬到我上面去了!”“他和我是同班同学,在校成绩又不比我好,可是竟然比我发达,比我有钱!”……换句话说,如果你升官了、受到上司的肯定或奖赏、获得某种荣誉时,那么:你就有可能被同事中的某一位(或多位)——嫉妒。女人的嫉妒会表现在行为上,说些“哼,有什么了不起”或是“还不是靠拍马屁爬上去”之类的话;但男人的嫉妒通常摆在心里,有的摆在心里也就算了,有的则开始跟你作对,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
因此,当你一朝得意时,你应该注意几件事:
——同单位之中有无比我资历深、条件比我好的人落在我后面的?因为这些人最有可能对你产生嫉妒。
——观察同事们对你的“得意”在情绪上产生的变化,以便得知谁有可能嫉妒。一般来说,心里有了嫉妒的人,在言行上都会有些异常,不可能掩饰得毫无痕迹,只要稍微用心,这种“异常”很容易发现。
而在注意这两件事的同时,你也要做这些事情:
——不要凸显你的得意,以免刺激他人,升高他的嫉妒,或是激起本来不嫉妒的人的嫉妒。你若为你的得意而洋洋自得,那么你的欢欣必然换来苦果!
——把姿态放低,对人更有礼,更客气,千万不可有倨傲的态度。这样就可降低别人对你的嫉妒,因为你的低姿态使某些人在自尊方面获得了满足。
——在适当的时候适当地显露你无伤大雅的短处。例如不善于唱歌、外文很烂等等,好让嫉妒的人心中有“毕竟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幸灾乐祸的满足。
——和心有嫉妒的人沟通,诚恳地请求他的配合。当然,也要提示、赞扬对方有而你没有的长处,这样或多或少可消减他的嫉妒。
遭人嫉妒绝对不是好事,因此必须以低姿态来化解。而话说回来,嫉妒别人也不是好事,如果你有了嫉妒之心,又无法加以消除,那么千万不要让它转变成破坏的力量。因为这种力量会伤人也会伤己,而且嫉妒也会阻碍你的进步。因此,与其嫉妒,不如想办法追上对方,甚至超越对方!
低调可做到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秋水》中记载了一段故事:庄子在濮水上钓鱼时,楚王派了两个大夫来找他,说:大王想劳你大驾,辛苦你帮大王他管一管国事。庄子手把钓竿,头都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三千年了。大王把它藏在箱子里,放在庙堂。你说这只龟是愿意死了留骨得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浑水里摇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当然是愿意活着了。庄子说:那么好吧,请回吧!我还是在深深的水里摇尾巴吧。
庄子信奉的正是一种无为的精神,我们对待生活,也要有一种“无为”的态度。它是以一种低调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得失,来对待自己的人生,无为是低调的核心内容之一。无为不是一种弱点,也不是一种错误。无为不是什么事情也不做,而是不做那些无效的、无益的、无意义的,乃至无趣无味无聊,而且有害有伤有损有愧的事。低调不是懦弱,也不是颓废。相反低调就是显一种柔弱、无为,但是却要比强硬更有力,更能成就事业。
就如同对待梦境一样,大凡一个美梦,醒后总让人细细地咀嚼、执着地回味。于是总忆及梦中的欢乐、梦中的情缘,但终觉朦胧一片,意象时有时无。越朦胧越揪心地想,想再次走进那块天地,直想得头昏脑涨。低调者于是淡然一笑置之脑后,因为梦境毕竟虚无缥渺,而高调者有了一次美丽的感觉,便以为是追求的一切。于是,梦,梦,梦,终究做成了梦,不过,大都是一个可怕的梦魇。
世间万物,得不到时应坦荡一些,潇洒地放弃,低调地处理,若不然,徒增一些累赘和痛苦。
王蒙说,一生要做许多事,一天也要做许多事。做一点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并不难,难的是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做出点成绩并不难,难的是能够以一种低调的姿态来看待自己的成绩,不骄傲,不炫耀。
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弱点:无谓的争执,庸人自扰的得得失失,漫无边际的自吹自擂,咋咋呼呼的装腔作势等等,还有许多许多的根本实现不了的一厢情愿,及为这种一厢情愿而付出的巨大精力和活动。无为,就是不干这样的事。
无为是低调者独特具有的一种品质,无为也是低调者心态上的一种具体体现。低调是一种豁达的耐性,无为是一种自在的聪明;低调是一种洒脱的态度,无为是一种精明而沉稳的幽默;低调意味着一种境界,一种风度,一种气节,无为是一种养生原则、处世原则、快乐原则。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无为的风格,低调的心态,才是具有了完美的人生。
低调是圣贤之士之一贯作风
众所熟知,全世界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以上的富翁是洛克菲勒,不用说,他的家庭生活远远高于普通家庭,甚至超过了一般的王室家族。虽然如此之富有,但洛克菲勒自始至终对儿女的零用钱都管得很紧。
他规定,儿女的零用钱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七八岁时每周三十美分;十一二岁时每周一美元;十二岁以上时二美元。并给每人发一个小账本,让他们详细地记录每笔支出的用途,在发放零用钱时他要审查。钱和账都清楚,且用途正当的,下周递增五美分,如果账目不清楚且用途不当就会在原来的基础上递减。儿女们还可做家务活来赚得报酬,补贴自己的零用。就像逮一百只苍蝇十美分,逮一只耗子五美分,背柴、剁柴、拔草等等都有报酬。儿女们都抢着干。当副总统的二儿子纳尔逊和兴办新兴工业的三儿子劳伦斯曾主动要求合伙承包替全家人擦鞋的零活儿:皮鞋五美分每双,长筒靴十美分每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全家人都各自吃配给的份额,在烤蛋糕时要儿女们交出等量的食糖。在此期间男孩子们合办“胜利”菜园,种瓜菜卖给家里和附近的食品杂货店。纳尔逊和劳伦斯还一起养兔子卖给医学研究所。
在外出上大学时,儿女们的零用钱和一般同学的也大致相同,要是有额外花消就必须申请,四儿子温斯格普喜欢吃喝玩乐、交女朋友,有次欠账还不出,只能向大姐巴搏借钱救急。
在读大学时,小儿子“胖娃娃”戴维(大通国民银行总裁)同样恪遵家教。有次从学校放假返回纽约,他记账时被同行的一个同学看到:饮料、菜各花费多少,真是难以理解。洛克菲勒视唯一的女儿为掌上明珠,但他仍毫不放松地培养她在生活上要俭朴的作风。他自己出于对宗教的信仰从不抽烟,也不允许儿女们抽烟,规定如果儿女们在20岁以前不抽烟可得奖金二千五百美元。在他发现巴博抽烟后,极力劝她戒掉,要不然就不给她奖金式津贴。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洛克菲勒知道富人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孔还难,“现在的许多孩子都有这种倾向,走最容易的路,走阻力最小的路”,在这方面他要儿女们得到磨炼。
百年来,洛克菲勒家族繁衍至今,世世平安,代代兴盛,几乎没有什么人对他们心存记恨,口出恶言,这是因为他们拥有世代俭朴、为人低调的家风。
由于受历史习惯的影响,人们常将一些伟人、名人和有深远影响的人称为圣贤之人。这是相对于凡人、常人来说的,是因为圣贤之人有高于凡人、常人之上的品性、功德及才智。但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今圣贤之人不仅有上述特征,最主要的他们还具有隐炫之智。农家出身的曾国藩,念念不忘勤俭之家风,虽身居高官,但从不奢侈。他曾经说道:“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并深知“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其中的道理。所以,在他为官的几十年中,“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他自己对衣食住行的态度是“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在吃的方面很清苦,穿戴方面也从不讲究。当时一些人的一件衣服就价值千金,而他作为这样的高官,“所有的衣服还不值三百金”。在衣服多时,便让家人把存放在家中已经多年不穿的旧衣服送到军营。他很爱喝茶,但却很节省,便经常请人带钱回家,让家人帮他在家乡买既便宜又好的茶叶捎到军营中。
曾国藩以身作则地影响着他的家人,并“时举先世耕读之训,教诫其家”。在他率军驻扎安庆之时,其夫人也在蜀中。要求夫人每日纺绵纱“以四两为率,二鼓后即止”。夫人十分自觉,经常纺纱至深夜。
一次,夫人纺纱,没有觉察到已是三更,长子曾纪泽已经躺下。害怕纺车声影响儿子休息,夫人就对儿子说:“今为尔说一笑话,以醒睡魔可乎?有率其子妇纺至深夜者,子怒置,谓纺车声聒耳不得眠,欲击碎之。父在房应声曰:吾儿可将尔母纺车一并击之为妙。”曾纪泽听后,不但毫无怨母之意,反而更加敬重母亲。翌日早饭时,突然,曾国藩故做生气地问,为什么说让孩子击纺车?遂之,哄堂大笑,坐中无不喷饭。
为保持这种勤俭的家风,曾国藩对子女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曾国藩可谓是苦口婆心地教育子女要勤俭治家。为此他曾多次强调:吾家子侄,人人须以“勤俭”二字自勉。还反反复复讲述这其中的道理: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旺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多有贤智风味。勤俭自恃,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他以祖辈们这种勤俭治家的事迹来勉励子女们一定要保持俭朴之风,强调:家中境地虽渐宽裕,但切不可忘却先世之艰难,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居家之道,唯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
他这样言传身教地给子女们讲勤俭治家的道理,同时更注重在行动上培养出他们良好的习惯。在儿子入学读书时,不允许多带银两;在过年过节之际,不允许奢华铺张;在儿女们大婚之时,规定每人购妆奁不得超过二百银,也不可多请宾客。由于他长年统兵在外,不在儿女们身边,但是他经常写信给他的弟弟,请他帮助管教子女。
在信中他给弟弟曾国荃这样写道:“闻林文忠(指林则徐)三子分家,各得钱六千串,督抚20年家产如此,真不可及,吾辈当以为法。”闻儿子纪泽订婚,他马上写信回家,告诉家人诸事都要节省,新婚当日,不必过多请客。并强调:新儿媳始至吾家,教以勤俭,纺绩以事缝纫,下厨以议酒食。儿媳入门后,又提醒儿子:虽衣食丰适,宽然无虑,但也不能忘记勤俭。新妇初来,宜教之入厨做羹,勤于纺绩,不宜因其为富贵子女而不事操作。在纪泽主家后,曾国藩又告诫他:银钱、田产最易长骄气、逸气,家中断不可积钱,断不可买田。尔兄弟努力读书,决不怕没饭吃。在纪泽主持其妹出嫁时,曾国藩吩咐纪泽:余向定妆奁之资二百金,衣服不宜多制,尤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曾国藩在子女们成长过程中,丝毫没有松懈地教育他们要勤俭治家。在居家长久之计方面,曾国藩曾强调:盛时常做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富贵人家,一定要牢记此二语。在他写给弟弟的家书中还指出:家道的长久,并非凭借一时的官爵,而是依靠长远的家规;也非依靠一两个人的突然发迹,而是凭借众人的全力支持。如果我有福,将来罢官回家,定与弟弟竭力维持。老亲旧眷,贫贱族党,不可怠慢。一视同仁地对待贫穷之人和富贵之人。兴盛时,预做衰时之想。这样,我们的家庭自然会有坚固的基础。
历来,人们都敬佩曾国藩是为人处世善于为官的高手,从他严格要求家人勤俭生活方面便可窥见一斑。
低调是处世之明策
有句名言,曰: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古钱币的圆形方孔,大家都是知道的。为人处世,就要像这钱一样,“边缘”要圆活,要能随机而变,但“内心”要守得住,有自己的目的和原则。萧何就是在“功高盖主者杀”的岌岌可危之时,通过自污保护自己的。
刘邦是个猜忌心极重的人,诸将如淮阴侯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等,无一不受到他的猜疑和嫉恨,有的甚至被迫走上了谋反的道路。就连与他交情最为深厚的萧何,也因屡屡受到猜忌而终日战战兢兢。
韩信被杀害之后,萧何因功进位为相国,加封五千户。群僚都向他道贺,只有当年的东陵侯召平往吊。
召平对萧何说道:“您将从此惹祸了!”萧何大吃一惊,忙问原因。
召平答道:“主上连年出征,亲冒矢石,只有您安然地居守都中,不必遭受兵革之劳,现在反而得以加封食邑。这在名义上是看重您,而实际上是对您不放心。您想,韩信有百战百胜的功劳,尚且被杀,难道您的功劳能赶上韩信么?”
萧何急忙问道:“您说得很对,不过有什么计策能让主上对我放心呢?”召平道:“您不如不接受主上这次的加封,再把家里的私财全部拿出来,交给主上,充作军需。这样,才有可能免祸。”萧何点头称是,照此办理后,果然讨得了刘邦的欢心。
在讨伐英布期间,萧何仍然留在关中督运粮草。刘邦屡次问押运粮草的官员,说是相国近来都在做些什么事情。押运官答称他无非是抚循百姓、措办粮草军械等等,刘邦听了,默然不语。押运官回到关中后,把这一情况报告了萧何,萧何也猜不透刘邦这样做有什么深意。
一天,他偶然与一位幕僚谈起此事,这位幕僚忽然说道:“您不久可就要灭族了!”萧何一听,大惊失色,吓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幕僚又说道:“您位至相国,功居首位,此外不可能再给您加封什么了。皇上屡次问您在做什么事情,显然是怕您久在关中,深得民心,一旦乘关中空虚,号召百姓起事,据地称尊,就会使主上无处可归,前功尽弃。现在,您不察主上的意思,还要孜孜不倦地为百姓操心,这是徒增主上的疑忌!疑忌越深,祸来的也就越快。在这种情况下,您不如多买田地,而且要逼着百姓们贱卖给您,使得民间诽谤您,怨恨您。这样,主上听说之后方能心安,而您也可以保全家族了。”
萧何认为这位幕僚的话很有道理,当即采纳实行。押运官回到前线后,把萧何因强买民田而致谤议的情况报告了刘邦,刘邦果然很觉宽慰。不久之后,淮南平定,刘邦回都养伤,到萧何前来问疾时,才把谤书交给萧何,叫他自己向百姓道歉。萧何或补上田价,或把田宅干脆还给原主,谤议自然也就渐渐停息了。
一般来说,善于自保的人,多懂得随机应变,棱角并不十分分明。萧何能在幕僚的提醒下放低姿态,及时“露拙”,以使刘邦尽释猜疑,自污以保全身,不可不谓明智之举。虽然在后退的过程中有损形象,但这总比伤及性命要好得多。我们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这并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生存不可缺少的大智慧。
低调行事可导致高调反响
对于一个行事低调的人而言,他的人生价值在于为社会做了多少功献,而不是留下了多少美名。而事情必有因果,当他一心作贡献的时候,他的美名也被人们默默流传。事实往往如此。一个人只要为社会做出了真正的贡献,给人民带来了利益,即使不树碑建馆,不高调宣扬,也会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马克思逝世后,年迈的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责任。他以火一般的热情为国际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操劳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赢得了国际先进工人的衷心爱戴和敬仰。在巨大的荣誉和声望面前,恩格斯一如既往,保持着谦虚谨慎的作风,反对以任何形式推崇和颂扬他个人。
1893年秋,恩格斯去瑞士、奥地利和德国做旅行和访问。这些国家的工人群众出于对他的热爱,纷纷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恩格斯再三说:“这完全不适合我。”在苏黎世、维也纳和柏林,他不得已到集会上讲话时,总是指着悬挂在会场上马克思的像说,他只是作为马克思的战友来接受大家的欢迎,分享马克思的荣誉。在谈到他自己时,他说:“如果说我在参加运动的50年中的确为运动做了一些事情,那么,我并不因此要求任何奖赏。我的最好的奖赏就是你们!到处都有我们的同志:在西伯利亚的监狱里,在加利福尼亚的金矿里,直到澳大利亚。……这使我感到骄傲!”
1890年11月下旬,在恩格斯70寿辰前夕,贺信和贺电雪片似的从欧美各国向伦敦瑞特琴公园路122号飞来。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等打算专程从柏林来向他祝贺。恩格斯一再表示这完全是不必要的,他无论如何不能接受。倍倍尔再三坚持,并说明来伦敦还要会见英国工人运动的领导人,恩格斯才勉强同意他们来参加他的家宴,并表示只此一次。马克思的幼女、英国工人活动家爱琳娜在《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月刊上发表了一篇祝贺他寿辰的文章,恩格斯看了很不高兴,批评她不该“过分地颂扬我”,说要对她“训一训”才好。
第二年冬,伦敦德意志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会歌咏团为恩格斯71寿辰准备了一场音乐晚会,邀请恩格斯出席。恩格斯当天才得知此事,他为自己未能及时阻止而感到不安,便立即给歌咏团写了一封信,找了一个托辞谢绝了他们的邀请,并告诉他们:“马克思和我都从来反对为个别人举行任何公开的庆祝活动,除非这样做能够达到某种重大的目的。我们尤其反对在我们生前为我们个人举行庆祝活动。”
恩格斯生前反对人们以任何形式推崇他个人,也“从不考虑死后的荣誉”。他在晚年曾经多次表示,自己作为马克思的一个不大出色的战友和助手,得到了过多的荣誉和过高的评价。他对梅林说:“历史最终会把一切都纳入正轨,但到那时我已幸福地长眠于地下,什么也不知道了。”他不需要后人为他树碑建馆。他曾经表示,希望他故乡自有的房屋有朝一日能成为党的印刷厂厂房。
当一个人做着不同凡响的事业,却处处保持着谦谨低调的作风、不推崇、不张扬时,他的形象反倒会高高地矗立在人们的心中,事情往往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发展的。所以,不管你是已经高高在上,还是正在努力往高处攀登,行事低调一点,才可能更受人喜欢和尊敬。
乐于低调方为真英雄
《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句警语:宁为随世之庸愚,勿为欺世之豪杰。这句告诫人们,宁可做一个心态低调、安分守己的平庸憨愚之人,也不要去做一个欺世盗名、高调炫耀的所谓英雄豪杰。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大都是希望活得轰轰烈烈的,人们大都希望成为出人头地的英雄,谁也不想自己做一个平庸之辈。然而,如果这轰轰烈烈的英雄是采取欺世盗名的手段获得的,那么,还不如不要,不如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平庸之人有更意义。
其实,在茫茫大千世界里,在漫漫人生旅途中,乐于低调是最难做到的,安于低调才是真正的英雄。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盼望自己能顶天立地,成为英雄豪杰,可是往往到最后才发现,自己也不过是社会中平凡的一分子。即使是那些自命不凡的大人物,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也不过是一粒尘沙。
因此,一个人能做到平凡,也就是伟大。与其轰轰烈烈地折腾一阵子,不如平平凡凡过一世;与其追逐功名利禄身心憔悴,不如放下贪婪之心坦然生活;与其做个呼风唤雨、力能扛鼎的人,不如做个低调豁达、安分平凡的人。我们这样提出问题并不是阻止人们去追求,而是提醒人们在追求的过程中,应该永远保持一颗安分之心、低调之心。
在追求面前、在利益面前,如何才能保持人的自然本性,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种平和心态,摒弃贪心和贪欲呢?老子提出了相互联系的两种方法,那就是“知足”和“知止”。田乞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个大夫。他与周边百姓的关系处理得很好,有着很高的声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物欲私利看得开,从不去计较。田乞向百姓收取赋税的时候,用小斗量进,这样,百姓实际上给他的是少了;而向百姓粜粮食的时候,则用大斗量出,这样,百姓实际上得到的是多了。
田乞的一些下人不理解,问他:“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田乞告诉他们:“老百姓是最重要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兴旺,就得靠老百姓。而要老百姓相信你,你就得给他们实实在在的好处。如果嘴上讲得好听,而实际上办不好,或相反,处处作难百姓,百姓就会不高兴,甚至会发怒,众怒难犯,如果人民都不拥护你,那你是站不住脚的。”
下人们说:“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可是您为什么不把恩惠明白地告诉他们呢?”
田乞说:“‘德’就是要使人有所‘得’,无所‘得’,还算得上什么‘德’?但是,德有阴阳之分,讲明了要给人什么什么,这叫阳德,这当然也不错,但是,最高尚的还是阴德,让别人得到好处,但不一定让别人知道,或者不马上知道。我的大斗出,小斗进,正是为了行阴德于人民啊!”
下人们听了他的这一席话,都信服了。
当时齐国有一个大臣叫叔向,看到田乞的行阴德于民的做法,便偷偷地给家人说:“看来,田乞志向不小啊!老百姓是最明白事理的,他们会真心地归向田氏,将来齐国的政权是会归之于田氏的。”果然,到田乞的儿子田成子的时候,田氏取得了齐国的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