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共同富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能彰显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此,我国推行的共同富裕不是西方社会理解的以再分配为主体的社会运动,它不仅具有坚实的政治理论基础,同时还具有深刻的经济理论基础和社会理论基础。

从政治逻辑来看,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党带领全体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奋斗的旗帜。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不仅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纲领,同时也根源于我们的基本制度安排。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共产党要建立更牢固的政治基础,就必须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当前全世界面临的收入分配两极分化的难题,就必须在中美大国博弈之中通过解决西方社会难以解决的收入分配问题来不断彰显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就必须通过解决各种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在高质量发展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因此共同富裕是党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带领人民顺利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人类市场经济史表明,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效率必须与公平相统一,失去公平的经济发展必然会陷入停滞和倒退。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循环和再生产理论,共同富裕是国民经济循环实现动态平衡的基础,当收入分配和财富积累分布过度两极分化时,必定会带来有效需求不足,以及生产的普遍过剩,导致商品的社会价值难以得到实现,最终造成资源极度错配,并引发全面的经济危机。因此,当一个经济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必须将公平放在更重要的地位,有效约束收入分配两极化是实现有效增长和经济循环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现代社会史也表明,贫富差距过大不仅会导致经济循环的不畅,更会带来社会动荡不安。环顾当今世界,不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带来的社会问题。一是社会阶层在分化和固化中导致社会内部严重分化和分裂;二是在社会冲突中导致社会治理体系崩溃,导致传统文化沦落;三是在社会对立和动荡之中,民粹主义全面抬头,极端主义摧毁了传统社会运行的基础。现代社会学理论和发展经济学都表明,有效控制两极分化,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社会和谐和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也是赶超型经济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文明社会的关键所在。因此,当前我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既是实现和谐社会和美好社会的基础,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解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更高阶段社会形态的必然之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始终秉持“不变”与“变”的有机统一。“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社会主义制度旨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变”的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始终与时代同行,始终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取得新成就。推进共同富裕正是新发展阶段水到渠成的战略部署,并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完善。共同富裕伟大实践有机地统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变”与“变”,能进一步彰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初心和现实生命力,有利于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新时代的优越性。

共同富裕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推进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方向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一致,并可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消除障碍、打通路径,成为顺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把经济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改善经济结构,优化经济质量。共同富裕也关注行业发展的协调性,特别是垄断行业改革和资本发展监管,这与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是一致的。此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与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既是共同富裕的基本思路,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内容。

第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各层次人才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中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资本,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

第三,实施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更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涵。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乡村振兴是减缓城乡差距扩大的重要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整合区域资源、促进不同区域间收敛式发展。当共同富裕事业初步解决城乡和区域差距问题时,也就实现了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目标。

第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共同富裕的前提之一是剔除阻碍效率的制度障碍,进一步释放市场“做大蛋糕”的潜力,这与高质量发展的“效率”改革一致。共同富裕还要求实现市场主体的机会公平和过程公平,这与高质量发展的“公平”改革吻合。

共同富裕能缓解我国分配问题,并为全球不平等问题的解决实践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分配问题也随之浮现,例如财富和收入(特别是工资性收入)差距较大,高、低收入阶层收入占比趋势分化,税收和社保等传统措施作用有限。分配不平等问题会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在政治上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在经济上削弱市场主体活力,在社会上引发不安定、不和谐问题等。推进共同富裕能有效缓解我国分配问题及其带来的负面后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进步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中指出,“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即便如此,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共同富裕事业的推进有独特优势,能为全球不平等问题的解决实践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制度的许多优越性也能体现在共同富裕的推进过程中。许多发达国家搞了几百年的工业化,经济总量极大增长,但共同富裕问题仍未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原因之一就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重效率、轻平等,是分配问题持续存在的基础。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只有税收等有限手段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除此之外,这些政策越来越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并且政策本身在资本力量干预下变得更有利于富人,导致分配问题越发严重。

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首先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排除任何利益集团特别是分配不平等中的获益集团的干扰,全心全力推进共同富裕事业。其次,社会主义制度下,决策者具有长期战略定力,能够全篇谋划,系统布局,稳步实施,长期推进。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一文中:“我们要有耐心,实打实地一件事一件事办好,提高实效。要抓好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第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更有利于推进共同富裕。首先,中国分配问题出现得较晚,持续时间较短,严重程度较低,甚至还有一些发达国家不具备的积极特征。例如,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并未出现许多发达国家出现的萎缩现象,反而规模持续增大,收入占比保持稳定。在此环境下推进共同富裕,更有利于取得积极成效,避免积重难返的后果。其次,许多传统调节手段在中国尚未全面实施,我国仍有较多可行的政策工具。例如,房地产税、遗产税等财产类税种有利于调节财富不平等,西方发达国家财富和收入分配现状已经是这些税种广泛实施后的结果,而中国仍有通过推广相关税种进一步改善分配不平等的政策空间。此外,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韧性,我们还可以在传统措施之外持续探索其他可行路径和措施,为全球不平等问题的解决实践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