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
因为童年的一些不好的经历,如父母的争吵、离婚、家暴,让许多女性朋友变得对自己没有信心,对未来也没有期盼,对婚姻更是失望。可是,生活仍在继续前行,我们不能因为过去而丧失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我们需要做的是正视过往并自我疗愈。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也许会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被淡忘,甚至在人的脑海里消失掉,但这些经历会顽固地潜藏在人的潜意识中,对人产生持久的影响。
因此,童年遭受过不幸,或是在压抑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长大之后,这些经历也会影响他们的生活,甚至对他们产生极其不好的影响。
很多人都知道,童年的经历对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童年时快乐,长大后也会快乐。反之,如果童年时期经历诸多坎坷,长大后这些坎坷也会伴随我们一生。
童年遭遇不幸的人,往往一生都带着童年创伤在艰难地成长。如果“成为合格的父母”是一门课程的话,我想大多数的父母都是不及格的。
那些童年时期印象深刻的感受或者经历,哪怕只有短短5分钟,对有些人来讲甚至胜过他们成人后一年的经历。
那么,童年的创伤对我们有哪些影响呢?
1.共依存
有一种“身份丧失”的疾病,表现为一个人的内在需要和欲望产生脱节。童年时期,孩子需要安全感和健康的情绪模式,才能够了解到自己真实的内在感受和想法,产生对自我的一种清晰认识。有时他们也需要有人帮助,把思想与情感区分出来。但是,如果家庭环境里充满了不安的气氛,例如父母之间的争吵,这个孩子就会把原本关注自我发展的焦点投注到外在环境中,时间久了,他就失去了自尊和自我。接下来他就会遭到自我放逐,必须从外界寻找满足感。
2.侵犯行为
受虐的孩子长大后成为罪犯的可能性很大,这个过程叫作“与犯罪者的认同”。对孩子来说,性、身体和情感上的暴力对他们的惊吓太大,所以在受虐的过程中,他无法停留在自己的世界里面。为了熬过这种痛苦,他会丧失掉对他本人身份的一切认同,转化成为“与犯罪者的认同”。当你无法将心理的痛苦消灭掉的时候,你只有通过伤害你周围的人来减轻你的痛苦,这个过程是不受控制的,也许过后你会后悔,可是在当时你完全意识不到。
3.不实际的幻想
父母总会和孩子讲:“你看看你做的好事,你让妈妈好难过。”“你可高兴了吧?你把爸爸惹火了。”这无异于误导孩子,他们的行为要直接为别人的感受负责。甚至还有一种更不切实际的表达:“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误导之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产生不实际的幻想,例如:“如果我变得有钱,我就会安全了。”“如果我的爱人离我而去,我就会死掉。”“如果我努力,这个世界就会回报我。”“只要我坚持,一定会发生奇迹。”
但其实这些想法之间不存在必然的逻辑性,更别说现实性了,虚幻的想法总是不切实际。
4.内在与外在的实现行为
“外在实现”的表现是:人们会伴随着情绪将未被满足的需求释放出来,比如:在别人的身上重施暴力、叛逆、乱发脾气。
“内在实现”的表现是:在自己身上重复过去所遭受的虐待或痛苦。这种向内实现的情感力量,不仅会误导我们用童年遭受的惩罚方式继续惩罚自己,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生理问题,比如:肠胃疾病、头疼、背疼、关节炎、哮喘、心脏病、癌症等。
5.亲密关系的失常
当孩子真实的需求和欲望不能被父母所满足时,依恋关系就会让孩子逐渐排斥自己的真实自我。那时,一个像剧本一样的“假我”就在孩子的世界里建立了。
时日一久,“假我”就变成了他所以为的自己,而忘记了这个“假我”只是一个应变措施,是按照别人的剧本上演的一幕戏而已。如果你不知自己是谁,就无法与人亲近。父母应该做的是低下头来,了解孩子的真实自我,接受孩子的真实自我。
6.丧失疆界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疆域,就像国防线一样坚固、清晰。身体疆界能够保护我们的身体避免受到损伤,心理疆界可以保护我们不受到违背个人意愿的性侵害,情感疆界划分了我们可接受的感情的范围,智力疆界和精神疆界决定了我们的信念和看待世界的方式。这些疆界让我们更好地成为自己,让我们明白,我们的感受何时是有关自己的,何时是有关别人的。
当一个孩子遭遇父母的虐待而受伤时,他的这些疆界就会受到破坏。要知道,当一个人对自己有清晰的疆界认识时,他知道自己是谁,能对自我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他拥有建立价值感和自信心的能力。因此,他不怕被别人欺骗,也不恐惧遭人遗弃。而那些疆界受到破坏的孩子,会失去对别人说“不”的能力,会分不清楚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别人的。他们不清楚自己要什么,进而无法与别人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当人进入成年期之后,除了完成自己本身的成长任务,同时还肩负着另一个巨大的使命,那就是:修复由于童年创伤而缺失的品质,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
大多数父母总是不明白,小孩得到的爱、受到的教育,可以影响他们整个成长的轨迹,甚至一生。
小贴士
我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