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珍惜耕地
扈从民兴致勃勃地对幸福村的种田大户贺升荣说:“镇党委决定成立镇植保站,拨款十万元用于建科研室、气象站和购买无人驾驶飞机,将对全镇所有稻田统一防病治虫。”扈从民接着说,“6月底7月初是第一代稻飞虱产卵高峰期,最好是6月28—29日喷药。因为镇植保站刚成立,无人机暂时还未买回来,所以你们种田户必须做好治虫准备。”
扈从民准备把这两个消息去告诉全在礼和龙兴臣,他离开贺升荣家后的途中,会到了村支书龙夫良。
“龙支书好!”扈从民向前与龙夫良握手。
“扈同志好!”龙夫良握着扈从民的手说,“你近来向我村跑得还挺勤的。”
“是的,我车上的计时表本月有六千公里,平均每天跑了两百公里。我今天特来通知你们村的三个种田大户,月底是第一代稻飞虱产卵高峰期,叫他们准备及时防治。”扈从民说,“今年的水稻长势良好,只要把持这最后一关—病虫害防治关,就百分之百的大丰收。”
“感谢你对我们村推广农业新科技的大力支持!你这样不辞劳苦地走村串户,把农业科技送到千家万户,你就是我们庄稼人的福星。”
“这是我的职责,是份内工作。”扈从民说,“我走遍全镇三十个村,像你们村能把所有耕地利用起来的还没有。”
“耕地是老祖宗留下的家当,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哪一代人都没有理由将它抛弃。”
“你说得非常对。但是其他村就有很多抛荒耕地的现象。”扈从民说,“我常与各村农友拉扯关于农业方面的话题,当地农民一致道出抛荒耕地的原因。他们算了一笔账给我听,如果用传统的技术种一亩田插两季需要45—50天(指不用耕牛耕而是用锄耙挖的),可以收稻谷1500斤左右,按国家的稻谷保护价140元/100斤计算,折金额2100元,扣除种籽、化肥、农药(最低费用)300元,实得1800元。每天的劳动报酬在40元左右。因为种植水稻是季节性的农活,一个男劳力加一个辅助劳力即一对夫妇一年最多种四到五亩田,两口子的年收入也最多只能不超过一万元。”扈从民接着说,“当地农民说,一个劳力如果外出打工,一个月的薪酬至少有二千多元,平均每天的报酬起码有70—80元,比起种田的日收入多30—40元。打工没有季节性,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可以干活,一年能挣两至三万块钱,比种田人一对夫妇的年收入多二到三倍。所以渐渐地把耕地抛荒了,而且有日益增加的趋势。”
“你是农业科技大使,应该把机械化生产方式和新科技农业向民众推广。”
“是的,我向全镇除你们村外的二十九个村都推荐了你们村机械化大田作业的经验。”
“你应该把机器种田的功效、收益算账给他们听。”龙夫良说,“以我们村的三个种田大户为例,每户承包了180亩稻田,就按你刚才所说每亩两季收稻谷1500斤计算,扣除每亩的流转费折稻谷200斤,每亩实得稻谷1300斤,按国家的稻谷保护价140元/100斤计算,折金额1820元。也扣除种籽、化肥、农药等费300元,每亩实得1520元。承包户共种了180亩田,一年可以收入273600元。再扣除买三大机器和建育秧室二十万元,还剩73600元,再扣除机器维修和柴油费5000元,实际收入68600元。”
“也是夫妻两个劳力,用机器生产一年能获68600元,平均每人34300元。这个数字比起打工的人来说并不逊色。”龙夫良接着说,“明年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这个种田大户不需要买机器和建育秧室了,就可以节省二十万元,平均每人的年收入就可以增加十万元。”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龙夫良接着说,“能有几个打工的人一年能挣十多万块钱的?”
“你说的这个例子这个对比太实际了。”扈从民说,“龙支书,我真是服了你了!”
“服我什么呢?”龙夫良说,“应该佩服那些对农业生产机械化作出重大贡献的人们,感谢那些热心于农机工作的发明者、设计者和制造者,是他们开创了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先河。”
“对于农业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专家也包括所有科技工作者们理应尊敬。我国农业机械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推广实行,如开垦北大荒、建立XJ建设兵团等。如今在北方平原地区也基本普及农业生产机械化。”扈从民说,“我是钦佩你的眼光看得远,心里想得周到,脑海里算得仔细。所以才能把全村的农业资源统统地利用起来,才没有荒芜一寸土地。”
“提起‘荒芜’二字就令人愤慨!”龙夫良说,“若论耕地,便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部血泪史。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用简陋的农具,历经千辛万苦,开垦了成片的农田,种植五谷。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逐渐脱离了原始的狩猎生活,开创了我国农耕生产的先河。到了殷周时代,统治者们开始榨取农民的劳动果实了。统治者们采取了‘井田制’办法,将耕地分为九份,八份为私田,一份为公田。八家同养公田,收入全归统治者。简言之就是统治者们榨取了农民九分之一的劳动果实。由于耕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便成了权力争夺的对象。到了周朝后期,统治者们开始夺取土地分封给大小贵族,这些贵族们分得大批土地,压迫农民为他耕种,他们坐享食成。从此以后,耕地便成了各朝各代政治斗争的导火索。这种政治斗争一直延续到民国,民国的创始人孙中山虽然竭力主张‘耕者有其田’的政治构想,但他的继承者们违背了他的志愿。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将土地夺了回来,当今农民才实实在在得到了这一宝贵的生活资源—耕地。对于自己有支配权和享受权的耕地不加以珍惜,而使之荒芜,其良心何在?又怎能对得起用鲜血换取土地的英烈?又怎能对得起艰辛开垦耕地的祖先!”
“你说得很对,荒芜耕地就是白白浪费宝贵的生活资源,对不起英烈和祖先。”扈从民说,“自从实行联产承包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对耕地是珍惜的。1982年国家正式承认包产到户的合法性后,农民的种粮热情更高,全国的粮食产量可以说是突进。由于种植品种单一,粮食屯积,粮价下滑。随着国家‘放开农村工商业、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政策的出台,一部分农民转向商品生产和商业经营,并从中获得丰硕利益。1985年,国家取消了统购统销和农业税,此时的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反而没有以前几年高,大部分农民离开农耕或半离农耕从自商品生产和经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国人在中国办企业和国内私人企业的逐渐增多,用工量随之增大,一批一批的青壮年投入到打工的行列中,渐渐地发展到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力扫地出门,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小。上了年纪的农民只得选一些好的稻田耕种。由于地少,养耕牛成了累赘,只能不养耕牛用锄耙翻耕,确实种不了的耕地就让它荒芜了,荒芜的耕地逐年增多。”
“我认为这荒芜耕地的情况只是在我们南方丘陵地区出现。北方地域平坦,便于机械化生产作业,正如你刚才的划算,用机器生产的效益比打工强得多,哪个还抛荒耕地去打工呢?”扈从民说,“听那些在外打工的人说,与他们一起打工的人大多数来自湖南、江西、四川、云南和贵州这些不善于使用机器种地的省份。”
“如你所说,只要解决丘陵地区的农业生产机械化问题,便没有耕地荒芜现象了。”
“纠结应该在这里。”扈从民说,“不过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我的看法不是丘陵与平原的问题。主要原因是那些抛荒耕地的农民缺乏全局观念,认为打工比种田的收入多,就不要种田了。其次就是这些人因为改决了温饱问题以后,产生一种惰农思想;或者是看到社会上很多人打工、经商致富裕了,从而产生一种嫉妒的消极思想。”龙夫良说,“手扶的小型犁田机可以在大小不等的丘块中作业,成本又不高,可以把地翻过来因地制宜的种植红薯、土豆、甘蔗等杂粮作物和经济作物。如果劳力确实紧缺,可以一年种一季农作物,也不至于使耕地荒芜呀!”
“这么看起来还是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做好!”
“正是这个原因。宣传教育工作万分重要!”龙夫良说,“我们党历来革命斗争就是注重思想教育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懂得革命的重大意义。觉悟了的人民群众为了真理敢于在枪林弹雨中与敌人拼杀,就是受到教育后思想豁达进步的反应。”龙夫良接着说,“如今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农民自己种地,国家不收粮也不征税,还有助农补贴金。这样优慧的条件下,少数农民反而抛弃耕地,确实令人费解。这不是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到位又是什么呢?”
“我俩今天的谈话很有成效。”扈从民说,“终于找到了耕地荒芜的现象是部分农民缺乏全局观念,思想模糊所造成的。同时我俩有着一致的观点,就是要杜绝耕地荒芜现象就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
“关于我俩谈话的小结你还是做得蛮不错的。但不知这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工作由谁去做?”
“当然是各级党委呗。”
“镇党委应该是知道的。”
“我将此情况向党委书面汇报,再见!”扈从民临行说,“我还得去一趟全在礼和龙兴臣两家。”
扈从民回到镇公所,连夜起草一份上达镇党委书,全文如下:
卑职调来贵镇今已三载,自思科技推广之重要,必殚思竭虑,兢兢业业,深怕有不称职之处。因此,终日里走村串户,宣传和推广农业生产之科学技术,从不敢懈怠,以尽本职之责任。
如今全镇三十个村的农友们绝大多数都信科学、学科学,按科学方法种田,已经形成了现代科技农业的大气候。科学种田这方面做得最好的要算是幸福村,他们村能够因地制宜发展各种不同的农作物生产,水肥工管等样样都遵循科学技术原则。他们村种植的水稻全部使用了机器生产,是全镇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典范。
全镇农村的大好形势下也有瑕疵,由于部分农民外出打工或经商,承包的责任田无法耕种,所以除幸福村以外的其他各村多少都有耕地荒芜现象(各村荒芜的耕地面积见附表)。为了杜绝农村的耕地继续荒芜,特向镇党委属实反映,以免卑职负失责之咎。
扈从民呈7月2日
在镇办公室里,召开镇党委委员与各所、站人员的联席会议,镇党委胡书记当众宣读了扈从民上呈的汇报书,并作了简短讲话后,即要求大家献策,如何杜绝全镇的耕地荒芜现象。
与会人员有的发言说,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勒令承包农民必须垦复抛荒的耕地;有的发言说扣除抛荒田的国家助农补贴金;也有的人提出对于荒芜耕地的农民进行适当的罚款等等。
扈从民应邀也参加了会议,他发言说:“我认为各种强制的办法都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而根本的问题就是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我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1)要使农民认识到抛荒耕地是浪费国家农业生产资源的严重问题,使农民主动去垦复抛荒耕地。(2)向幸福村学习,将耕地转包给少数人通作大田用机器耕种,动员愿承包耕地的农民到幸福村去参观,向他们学习经验。(3)代耕办法,由自愿代耕的农民把荒芜的耕地垦复过来,并不向原承包户交任何费项,国家下发的助农金归代耕农民所有。
镇党委最后作出决定,每个村分配一个工作人员,下村去围绕扈从民所提三个办法与各村农民协商如何垦复抛荒耕地,积极动员各村村民到幸福村去取经,学习他们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和科学生产经验。
贺升荣昨天从市农机公司把联合收割机开到了家,并准备一批装稻谷的化纤编织袋。早晨,他走到田埂上,望着即将开镰收割的早稻,沉甸甸的谷穗像似向这位庄稼主人鞠躬;近处,蛙呱垅亩,远林,蝉唱深枝,像似给这位庄稼主人送来贺辞。初升起的太阳光辉洒在这片稻海上,晨风吹来,掀起金色的褶浪。
贺升荣的早稻开镰收割了,首次驾机开割的仍旧是市农机站的技术员顾振国。机器开过,机前的镰刀将稻穗卷进了机仓,机尾喷出稻草,机的一侧流出稻谷。一人专门站在机侧面用编织袋装稻谷。田埂上观看的人很多,其中一部分是兄弟村来的农友,他们不时地喝采,多么神奇的机器呀!形成了幸福村少有的热闹场面。
贺升荣雇了两人为他专门将收下的稻谷装上卡车,当即运送到粮油加工公司的烤房里去烘烤。
其他两种田大户全在礼和龙兴臣也不甘落后,也都买回了收割机开始收割早稻。他们将收割后的稻田,立即翻耕插上晚稻,三个种田大户进入了紧张的双抢大战。
8月初,三家种田大户的双抢工作胜利结束。龙夫良询问他们的早稻产量情况,三家农户的早稻亩产都达到八百多斤至九百斤。
一天,扈从民来了,龙夫良对他说:“我的估计没有错,他们的早稻单产都在八百多斤以上。如果晚稻不遇天灾的话,单产比早稻不会低。我俩以前估计单产1500斤一亩还是保守了一点。”
“希望你们的生产经验能普及到全镇。”扈从民说,“不知这段时间有多少兄弟村的农友来你们这参观取经的?”
“前段时间兄弟村来的农民可多呢!每天都会有十来人。”
“但愿新科技、新农业在全镇普遍开花!”
其他村的农民亲自来幸福村参观,通过核算,确实认为大面积用机器种植水稻的收益可观,渐渐地一部分农民也有了打算,准备流转耕地,走幸福村的农业生产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