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妹的故事
1967年4月19日,拉斯洛·波尔加(Laszlo Polgar)和女友克拉拉在匈牙利小城——珍珠市的婚姻登记处完婚。这对新人离开登记处,将要开始为期三天的蜜月旅行(因为波尔加正在服兵役,必须返回部队)。宾客们向他们抛撒彩条,赞美着他们的幸福。
宾客们没有意识到的是,他们正在见证近代最大胆的人类实验的发生。
教育心理学家波尔加作为“练习成就卓越”理论最早的拥护者之一,曾发表论文概述自己的观点,还和自己任职数学老师的学校的同事讨论过这些想法;他甚至还游说当地政府官员,宣称只要肯给学生机会,把重点放在努力练习而不是寻找天资上,教育系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孩子们都拥有非凡的潜力,而潜力的发掘就要靠社会了。”当我在他家中采访他和他的妻子时,他这样说。他们居住在布达佩斯一户俯瞰着多瑙河的公寓里。“问题在于,人们出于某种原因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他们似乎认为,卓越只对别人敞开大门,自己不在其中。”
亲眼见到波尔加本人后,我更觉得他非同一般。他脸上满是热情洋溢的神情,但也有谨慎的成分,因为他一辈子都在试图说服这个充满疑虑的世界相信自己的理论。他双眼炯炯有神,十分专注;阐述自己观点时,还伴有手上动作;当有人点头表示认同他的观点时,他就变得欢欣鼓舞。
但是回到20世纪60年代波尔加计划实验的时候,人们都觉得他的观点荒诞不经,当地政府官员让他去看精神科,找医生治治妄想症。那时的匈牙利正处在冷战的高潮中,任何形式的激进者不仅会被定位成偏执怪人,还会被定义为颠覆分子。
但这些并没有让波尔加打消实验的念头。认识到证明自己理论的唯一方法就是用自己未来的孩子做实验,他便开始和年轻女士们书信往来,开始了寻妻之旅。那时候,交笔友不是件新鲜事,因为当时的年轻男女被政治局势压得喘不过气,都想借此拓宽眼界。
一位名叫克拉拉的乌克兰女孩是她们中的一员。“他心里和文字间都洋溢着兴奋和热情,他满怀激情地讲解着自己的理论——如何创造一个具有世界一流能力的孩子。”她说。克拉拉温婉可人,和丈夫性格互补。她告诉我:“我的反应和当时的人们一样,觉得他疯了。但我们还是决定见面。”
面对面时,克拉拉发现波尔加的观点令人无法抗拒(更不用说他还风度翩翩),于是同意加入这个大胆的实验。1969年4月19日,他们的第一个女儿苏珊(Susan)出生了。
波尔加花了很长时间决定要在哪个专业领域把苏珊培养成卓越人才。“我要让苏珊的成就充满戏剧性,这样就没人能质疑其真实性了,”他说,“要让人们相信他们对卓越的认知都是错误的,这是唯一的方法。然后我突然想到了国际象棋。”
为什么偏偏选国际象棋呢?“因为它是客观的,”波尔加说,“如果我把孩子培养成了一个艺术家或是小说家,人们会就她的水平是否真有世界一流而争论不休。但国际象棋是根据胜负进行评分,客观公正,人们也不可能说三道四。”
虽然波尔加只是爱好下棋(而克拉拉连业余爱好者都算不上),但他读了大量有关国际象棋教学的书。他在家里教苏珊下棋,当时苏珊还没到4岁,每天就把大量时间投入在了国际象棋上。他寓教于乐,让国际象棋充满了戏剧一样的吸引力,于是在一天天的教学中,苏珊迷上了下棋。不到5岁,她投入练习的时间已经达到了上百个小时。
几个月后,波尔加替苏珊报名参加了当地的比赛,当时的苏珊几乎看不到放棋盘的桌子那头是什么。她入席开始比赛,双眼仔细观察棋盘,小手移动棋子,她的对手和父母都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一幕。
“几乎所有和我同组比赛的姑娘的年龄都是我的两倍。”苏珊告诉我们。她现在已经人到中年,自信而有魅力,住在纽约。她说:“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那场比赛在我人生中的重要性。我只是把它看作一场国际象棋游戏,乐在其中。我赢了一局又一局,最后得分是10比0。一个年龄这么小的女孩能赢得冠军,这件事本身就够轰动了,而十局全胜就更令人们瞠目结舌了。”
1974年11月2日,克拉拉产下了第二个女儿索菲亚(Sofia),在1976年7月23日产下了第三个女儿朱迪特(Judit)。刚刚学会爬,小朱迪特和小索菲亚就穿过房间,爬到家里棋室的门边,透过小窗费劲地看苏珊和父亲下棋。
她们也渴望参与其中,但波尔加不想让她们起步过早,而是把棋子放在她们的小手中,鼓励她们体会它的手感和形状,享受乐趣。姐妹俩到5岁时,波尔加才开始训练她们。
波尔加的三个女儿在整个童年全身心地投入了训练,不过她们很享受训练的过程。这是为什么?因为她们已经完成了动机的内化。“我们在国际象棋上花了大工夫,但我们并不觉得这是一项令人厌烦的工作,因为我们热爱国际象棋。”朱迪特说。“我们不是被迫的,国际象棋把我们迷得神魂颠倒。”索菲亚说道。
苏珊也同意这一说法:“我爱下棋。国际象棋开拓了我的视野,给了我非凡的体验。”
进入青春期前,三姐妹在国际象棋领域的累计练习时长已经超过了一万小时,可以说比国际象棋史上任何女性的练习时长都要多。
她们的战绩如下:
苏珊
1981年8月,12岁的苏珊赢得了女子16岁组世界冠军。没过几年,1987年7月,她成为世界女子冠军。
1991年1月,她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国际象棋大师。退役前,她4次赢得世界重大女子赛事冠军,5次赢得奥运会冠军。截至本书出版,她保持着获得国际象棋三重冠的唯一纪录(不分性别)①。三重冠指包揽世界国际象棋快棋锦标赛、世界国际象棋超快棋锦标赛和世界国际象棋锦标赛冠军。
苏珊还是一位开路先锋。尽管国际象棋界的当权者在她的前进道路上设下重重障碍——她被禁止参加1986年世界锦标赛(男子),即使从分数排名来看她完全有资格参赛。最终,她为女性能够参加国际顶级赛事铺平了道路。
现在,她在纽约经营一家象棋中心。
索菲亚
1980年,索菲亚赢得了匈牙利象棋锦标赛女子11岁组冠军。1986年,她继续卫冕世界锦标赛女子14岁组冠军,接着多次获得奥运会冠军和其他顶级锦标赛冠军。
不过,她最出色的成绩当属“罗马奇迹”。在罗马大师赛中,她与包括亚历山大·切尔宁、西蒙·帕拉特尼克和尤里·拉祖瓦耶夫在内的最杰出的男性棋手对决时连胜8局。一位象棋专家写道:“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是十亿分之一。”爱尔兰棋手凯文·欧康内尔将这次表现列为人类国际象棋史上的第五名:
1999年索菲亚嫁给了另一位棋手约纳·科萨什维利,搬到了以色列,生育了两个孩子。现在,她在经营一家国际象棋网站,画家也做得有模有样。
朱迪特
她在十几岁时就接连多次打破纪录夺得冠军,此后于1988年赢得罗马尼亚锦标赛12岁组冠军。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女性赢得统一标准(男女均可参赛)的世界锦标赛冠军。
三年后,即1991年,15岁4个月大的她成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国际象棋大师(不分性别)。同年,她在决赛中击败国际象棋大师蒂博尔·托尔奈,赢得了匈牙利锦标赛的冠军。
到目前为止,她已经占据国际象棋世界第一女棋手的宝座十多年,除了2004年因生产未参赛而短暂离开排行榜以外(当时取代她的是她的大姐苏珊)。纵观其职业生涯,朱迪特几乎战胜过所有世界顶级棋手,包括加里·卡斯帕罗夫、阿纳托里·卡尔波夫以及维斯瓦纳坦·阿南德。
她是世界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女性国际象棋大师。
波尔加三姐妹的故事生动有力地证明了“练习成就卓越”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波尔加公开宣布,他即将出世的孩子们日后将有顶尖的表现向历史悠久的科学传统提出了挑战,事实证明了他的正确性。他的女儿们不但达到了出生前他大肆宣传的预期水平,而且远不止于此,她们在象棋领域大放异彩,成了最优秀的选手。
请注意公众对三姐妹成就的反应。苏珊5岁时一举拿下当地比赛的冠军之时,在场所有人都坚信这都是拜她举世无双的过人天资所赐。当地报纸称她为神童。波尔加记得有位家长恭喜他培养出了这样一个天赋异禀的女儿,那位家长说:“我的小奥尔加就做不到。”
其实这是“冰山错觉”(iceberg illusion)效应导致的:观众认为卓尔不群的表现源于非同寻常的能力,因为他们见证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是台上光鲜亮丽的那一刻。正如波尔加所说的那样:“如果他们看到我们极其缓慢的进步过程,一点一点提升的进程,他们便不会不假思索地称苏珊为神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