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开国之刘邦传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5章 第一功臣

萧何是刘邦的大管家,刘邦在前线与项羽争战期间,萧何负责管理整个关中、汉中、巴蜀之地。他重视生产、与民生息,把关中之地治理的井井有条,为刘邦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大后方。萧何源源不断地把关中之地的兵员、粮饷、物资输送到荥阳前线,所以刘邦才能支撑下来,得以与项羽展开长期的拉锯战。

保护档案

当初,刘邦的军队攻入咸阳以后,其手下的大小将领们都争先恐后地跑向秦朝最有钱的府衙去分取金帛财物,一时之间咸阳城混乱非常,所有人都忙着抢钱去了。

只有萧何率先进入秦朝的丞相府去收集秦朝的政府档案等各种文献资料。这些档案包括秦朝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各地的户籍信息和赋税情况等。

后来项羽和各路诸侯将咸阳城抢劫及焚烧一番后就离去了,秦朝的档案辛亏有萧何才得以保全。

刘邦当了汉王并还定三秦之后,正是因为萧何保存的档案资料,他才能够了解天下的关险要塞、户口多少、各地贫富、民生疾苦等等问题,方便了日后对于大汉帝国的管理。

功人功狗

等到刘邦消灭项羽,平定天下,于是让群臣各自讨论功劳大小,以便对群臣进行封赏。大家都各自争抢功劳,讨论不休。

刘邦觉得萧何的功劳最显赫,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于是封萧何为酂侯,封赏给他的食邑也是最多的。

可是武将们却并不认为是萧何的功劳最大,大家纷纷说道:“我们披坚执锐,在战场上身经百战,个个出生入死,所以才为陛下打下了这片江山。如今萧何没有任何战功,他只不过是一个舞文弄墨的书生,从来没有去过前线。凭什么他的功劳反倒在我们上面?”

“你们会打猎吗?”刘邦问道。

“会呀!”群臣回道。

“那你们知道猎狗吗?”

“当然知道。”

“打猎的时候,跑在前面追咬猎物的虽然是猎狗,但是发现猎物的踪迹,指出猎物所在地方的却是猎人。你们的功劳就像打猎过程中的猎狗(功狗);而萧何的功劳则是发现猎物踪迹,指出猎物所在地方并指挥猎狗上前撕咬猎物的猎人(功人)。你们所建立的只不过是一朝一夕的功劳,而萧何所建立的才是万世功勋!”

听完刘邦此话,众将领都不敢再有任何异议了。

周恩来总理曾经这样评价道:“刘邦百战百败,却屡败屡起,靠的就是萧何为他当宰相,经营关中作他的根据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项羽百战百胜,却经不起一败;一败涂地,一败就亡,原因之一是没有萧何这样的宰相。”

正式确定萧何为第一功臣后,刘邦还给了他两项特权: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古代臣子入朝前必须先脱下鞋子、解下佩剑,然后再小步快跑前去面见皇帝,以表示对皇帝的恭敬。现在萧何得到了刘邦的特许,可以佩着剑穿着鞋上朝,入朝时也不必疾步而行。所以后世把“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当做是帝王对臣子的极大殊遇。

营建未央

汉八年(前199年),刘邦率军东征攻打韩王信的残余部队,临行前他让萧何负责修建未央宫。

萧何组织人力,依次建造了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把宫殿建立的雄伟高大,豪华壮观。

刘邦返回后,见到宫殿过于壮丽,就生气地对萧何说:“如今天下纷乱不安,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已经好多年了,此时正应该让百姓休养生息,怎么能把宫殿修建得这样奢华呢?”

萧何回答道:“当天下还没有平定时,宫殿简陋一点,还可以将就。如今天子以四海为家,假如不够豪华壮丽,便不能显现出天子的威严。另外,也可使后世感到无需再扩建宫殿,为后世节省民力。”

听完萧何的这番“高论”,刘邦这才转为高兴。

司马光对此评论道:“君王应以仁义为华丽,以道德为威严,从来没有听说过靠雄伟的宫殿来镇服天下的。当时天下尚未完全安定,更应该勤俭节约、爱惜民力。后来汉武帝因为修建豪华宫室而使天下百姓疲惫不堪,正是萧何开了这个头!”

化解危机

萧何与刘邦是同乡,又是沛县起义的发起人之一,他与刘邦之间的关系非同小可,他是刘邦最为信任与亲近的大臣之一,也是刘邦钦定的大汉第一功臣。那么,这样是否就意味着刘邦会对他百分之百地放心呢?

不会!刘邦对他没有完全放心。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在权力私有化的封建皇权社会中,皇帝不可能对任何一位掌握实权的大臣能够做到完全地放心,都是边用边防。

萧何曾经三次遭到过刘邦的猜忌,甚至还有一次入狱。

汉三年(前204年),当汉军与项羽的楚军在荥阳对峙期间,刘邦曾多次派遣使者回关中慰劳萧何,名为“慰劳”,实则监视。

而萧何却茫然不知,他还真的以为刘邦是派人来给他送温暖、送祝福的。

萧何手下有个姓鲍的书生看出了门道,他私下对萧何说:“丞相大人糊涂啊!大王在前方打仗,他自己风餐露宿,非常辛苦;您留守后方,相比之下不太辛苦。现在他却多次派遣使者回来慰劳您,其名为慰劳,实则是派人回来监视于您,大王已经对您有所怀疑了啊!”

听完此话,萧何这才恍然大悟,被吓出了一身冷汗,忙问:“这可如何是好?”

鲍生答道:“大人先别着急,在下有一办法,可使大人无虞。不如将大人您的子孙兄弟中能够打仗的人全部派到军中去效力,这样一来,大王一定会更加信任您。”

于是萧何将自己家族的兄弟子侄全部派到荥阳去参军,就安排在刘邦的麾下。

萧何此举名为参军,实则是主动“送人质”,他把自己的兄弟子侄全都送到刘邦那里去当人质,目的就是为了让刘邦放心。刘邦和萧何两人都是玩儿“猜谜拳”的高手,两人都能看破对方的心思却又都不说破。

果然,刘邦十分高兴(汉王大悦),暂且打消了对萧何的猜忌。

汉十一年(前196年),陈豨发动叛乱,刘邦亲自率领大军前去征讨,淮阴侯韩信也乘机在长安城内造反。吕雉留守宫中,她采用萧何的计策除掉了韩信。

刘邦听说此事,急忙派遣使者返回长安,任命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食邑。相国与丞相的职权是一样的,但是地位比丞相更加尊贵。

刘邦还下令赏赐五百名士兵和一名都尉专门负责保卫萧何的安全。

看到萧何加封进爵,京城的各级官员都纷纷前来道贺,一时之间相国府门庭若市,萧何本人也非常高兴。

有一天,突然有一个名叫邵平的人跑过来悄悄地对萧何说道:“萧相国竟还不知自己祸不远矣!”

邵平本是秦朝官吏,他专门负责看守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的陵墓,被秦始皇封为东陵侯。秦朝灭亡后,邵平沦为平民,他家境贫寒,为了养家糊口,只好在长安城东以种瓜卖瓜为生。

他所种的瓜味道香甜可口,在当地家喻户晓,因此当地人便把他所种的瓜称为“东陵瓜”。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在《饮酒二十首》诗其一中言道:“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此时邵平为萧何府中的门客,他的话着实把萧何给吓了一跳。

邵平接着说道:“请相国大人想想看,如今皇帝在外率军平叛,忍受风吹日晒,甘冒枪林箭雨;而您只负责留守在朝中,根本不会遇到什么危险的事情,他为什么要给您安排五百名士兵呢?其实皇帝是怕您与韩信一样,在后方谋反,所以让这五百名士兵来监视您的行动!”

听完邵平的话,萧何又被惊出了一身冷汗,忙向邵平请教对策。

邵平向萧何献计道:“大人一定不要接受封赏,反而应该将自己府中的私有财物全部捐献,用以资助前方平叛的军队。这样一来,皇帝自然就会十分高兴。”

萧何听从了邵平的建议,刘邦果然十分高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污名自保

汉十二年(前195年)秋天,英布发动叛乱,刘邦依然是亲自率领军队前去平叛。在此期间,刘邦又多次派遣使者回来“问候”萧何,顺便打探一下萧何正在做什么事情。

使者返回向刘邦报告:“萧相国在长安城中勉励安抚百姓,他还亲自到周边地区视察百姓的劳动与生活,并把自己府中家财拿出来捐助贫苦百姓。相国大人爱民如子,处理政事也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听完使者的报告,刘邦默不作声,脸上露出了一丝忧郁的神色。

这时,又有一位门客劝说萧何道:“相国大人距离灭族的日子不远了!您现在高居相国之位,功劳也排在第一位,您的地位和功劳还能再增加吗?从当初刚进入关中之后您就一直深得民心,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们都很亲近依附您,而您仍然勤勤恳恳地做每一件事,与百姓们的关系一直十分和谐,深受百姓的爱戴。皇帝之所以多次派人来询问您做什么,就是担心您威震关中!”

萧何在长安百姓心目中的群众基础与威望程度已经超过刘邦了,这是刘邦所不能容忍的。不要说是皇帝,任何一位领导都不希望自己下属的威望超过自己。

萧何如梦初醒,急忙询问对策。不得不说萧何的这几位门客政治敏锐力惊人,而萧何自己的悟性也很高。如果韩信要是有这么高悟性的话就不会被杀。

这位门客继续说道:“大人何不做出一些与民争利、强买强卖的事情来损坏自己的声誉呢?只有这样,皇帝才能对您放心一些。”

于是萧何就故意纵容府中下人横行乡里,作威作福,采用低价强行购买百姓的房屋田地,以引起长安百姓的谩骂,来败坏自己的名声。

刘邦听到这个消息后,果然极为高兴(上乃大悦)。

刘邦结束平叛,班师回朝,在到达长安的路上有数千百姓拦在道路中间给刘邦上书告状,状告相国萧何低价强买了上万老百姓的田地房屋。

刘邦将百姓的告状文书交给萧何,笑着说道:“你这个堂堂相国竟然还夺取百姓的田地住宅!你还是亲自向百姓们去谢罪吧。”

萧何乘机为民请命说:“上林苑中有很多闲置的土地,现在已经荒芜,臣希望陛下能恩准百姓们进去耕种。”

刘邦勃然大怒道:“萧相国你自己大量接受商人的财物,现在还来为他们请求霸占我的上林苑,真是岂有此理!”

刘邦以为萧何受了商贾的贿赂,受商人的指派为他们请求占用上林苑。于是在盛怒之下将萧何交给廷尉,并将他戴上镣铐关押在监狱中。

几天之后,有一个姓王的卫尉来给刘邦请安,他私下问道:“萧相国究竟犯下了什么弥天大罪,致使陛下如此突然地将他囚禁?”

刘邦答道:“朕听说李斯在辅佐秦始皇时,取得了成绩就将功劳归于秦始皇,出了差错则自己一力承担。现在相国收了奸商的贿赂,为他们请求占用朕的上林苑,想要通过这种办法向民众示好,所以朕才将他囚禁起来治罪。”

王卫尉说:“开放上林苑对百姓确实有利,萧相国只不过是在做自己分内的事情罢了,陛下又何必怀疑相国是受了奸商的贿赂呢!陛下在外与楚军对峙多年,近年来又经常外出平叛,这么长时间都是相国独自留守在关中,如果相国要是有任何不臣之心的话,那函谷关以西的地盘就不再归陛下所有了,现在他又怎么会贪图商人的钱财呢?况且秦始皇正是因为看不到自己的过错,所以才丢掉了整个天下,让李斯过分承担错误,又哪里值得效仿呢!”

听完王卫尉的话,刘邦沉默半晌,当天就命令廷尉将萧何释放。

此时萧何已经上了年纪,被释放后他赤着脚步行前往皇宫向刘邦谢罪,态度谨慎恭敬,再也不敢“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了。

看来,萧何这个“第一功臣”实在是不好当,在表面风光的背后,实则隐藏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性命不保。

晚年生活

晚年的萧何在长安城的郊外为子孙购置了一些田地住宅。他为什么不在长安城的CBD(中央商务区)地段买房产,却非要跑到偏远的“五环以外”去买房子呢?

萧何是这样认为的:“如果我的子孙是贤能之人,他们就会学习我的俭朴恭谨;如果我的后代不贤能,住在郊外也可以不被有权有势的人夺去田地(因为有权有势的人看不上郊外的劣房差地)。”不光如此,萧何所建造的房舍从来不修围墙,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光明与坦荡。

萧何与曹参虽然都是沛县人,但是两人之间并无私交,刘邦去世以后,惠帝刘盈即位,此时萧何已经老迈病重,日薄西山了。

刘盈亲自前去相国府探望萧何病情,并趁机问道:“老相国百岁之后,有谁可以接替您的职位呢?”

萧何不敢做直接回答,于是回道:“最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了,陛下您认为谁最合适呢?”

“曹参怎么样呢?”

“陛下知道合适的人选了,老臣就算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惠帝二年(前193年),萧何去世,谥号“文终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