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构建了一个新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分析框架,提出了与“健康中国”目标相适应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的适度水平标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之所以需要新的框架,是因为社会医疗保险改革专家们所运用的分析工具,已无法更好地解决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问题。深化医改和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求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现有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数量平衡制度框架,固然免于或者延缓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危机,但在实践中陷入了费用控制和需求满足的悖论;与此同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的指导思想,但如何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利用资源,保障人民的疾病风险规避需求,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还需建立起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的适度水平标准。
本书将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数量平衡和质量平衡结合展开分析,并依据产权理论、博弈理论与帕累托原理,确定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的适度水平标准。本书将主要内容划分为八大部分:第一部分旨在提出问题,梳理国内外重要文献,分析现有文献中解释框架的局限性。第二部分进行质与量的辨析,从数量平衡原则制度渊源、遇到问题和存续原因方面,对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数量平衡问题进行反思;界定质量平衡的概念、指明质量平衡的必要性,分析质量平衡与数量平衡之间的关系;分别提出疾病风险化解、平等权利和承诺兑现方面的价值理念。第三部分,研究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的质的平衡性,对质的平衡性的三重维度进行分析,即参保人需求满足的质的平衡性、制度平等权利的质的平衡性和保险人目标达成的质的平衡性。第四部分,探讨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影响因素,从筹资水平、支付水平和结余水平方面,分析参保人个体的需求因素;从参与主体的权利与关系、筹资结构和支付结构等方面,分析平等权利的实现因素;从目标达成、目标偏移和目标回归方面,分析保险人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第五部分,确定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适度水平标准,界定适度水平标准概念,并提出适度水平标准设计依据;从有限需求满足、筹资承受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保障机会平等方面,确立适度水平标准的原则;给出规模标准、达成度标准、补偿标准和综合适度水平标准内容;运用帕累托最优原理,从参保需求、交易公平和保险人承诺三个方面,分析标准形成的微观机理。第六部分,对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进行测量与评价,这部分运用宏观统计数据,对基金筹资、支付和结余水平等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收支数量指标进行了描述性分析;运用多元回归等方法对公平指标、承诺兑现指标和个体需求指标等质量指标进行测量和评价;并运用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对指标间的协调耦合状况进行测量和评估。第七部分,开展制度变革案例分析,运用制度分析框架,从信息技术发展、政策路径变化和价值理念变迁方面,对适度水平变化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借助上海市家庭医生制度实施效应的调查,分析制度冲击对适度水平的影响;根据制度变革的新趋势,提出医药卫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策略。第八部分,制度改革方案研究,提出以健康权利为起点,权利平等为重点,“健康中国”战略为切入点的改革内容;分析了以医生为核心的动力机制、医疗卫生服务为内容的投入机制、公益性质为类型的分层均衡机制以及互联网信息平台的信息甄别机制等;并提出了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