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运用“情志疗法”,化解抑郁症状
人是由物质身体与精神思想组成的,抑郁症是人在精神层面出现了问题,到医院去看病都是看心理科或神经科,而不是内科、外科、骨科等。既然属于精神问题,就要从精神角度去认识,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在对“情志疗法”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抑郁症患者都经历过让自己放不下、无法面对、思念过重、内心悔恨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没有地方或者方法一吐为快,将自己的压抑和委屈说出来、讲清楚,长期内心压抑、纠结,最终形成忧郁的状况。
想要治愈抑郁症,患者要学会勇敢地正视自己的内在心智,承认并接受自己的脆弱,敞开心扉把自己内在积累的痛苦与无助释放出来,接受最真实的自己,如此才能够真正清除内在心智的障碍,收获生命智慧和身体的健康。
2016年,深圳的一位母亲因为女儿患上抑郁症走进了心智家园课堂。女儿的抑郁症非常严重,十分依赖妈妈,不能出门,在读的大学也只能先办理休学,在家休息。她们也曾去过不少医院就医,但是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且孩子非常抗拒去医院。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朋友推荐她走进了“生命智慧”课程。
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心智家园的课堂上一直坚持的做法就是,带着孩子疾病困惑来上课的家长,首先解决自己的问题。“生命智慧”一阶课程结束后,这位母亲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女儿很漂亮,学习也很好,为什么最后会变得抑郁?她发现自己身上有很多状况,在一步步把优秀的女儿推向抑郁的深渊。她把自己的一切寄托在女儿身上,所以对女儿的要求非常高,希望女儿样样都完美,最后孩子却崩溃了。她决定改变自己,不仅仅是思想上改变,更重要的是拿出行动来。
心智家园每年在春节、中秋等节日都会慰问孤寡老人。2017年春节,她参与了广东地区的慰问活动。其中一位年近60岁的老人让她感慨良多。老人年轻的时候很漂亮,但是50多岁就中风了,儿子不在身边,丈夫也去了国外,只有自己一个人和保姆生活。老人看到心智家园的人到来,忍不住哭了。她看到这个景象,心里想:“自己老了会不会也变成这样?自己的苛刻会不会把最亲最爱的人都赶走?”她觉得这位老人的状况为她敲响了警钟——必须改变对女儿的严苛做法。
当她开始改变对孩子的态度之后,孩子也发生了变化,敢出门了,甚至提出到斯里兰卡做志愿服务。从斯里兰卡回来后,女儿对她说,妈妈我要回学校了,我可以再上课了。那一刻,她心里既惊讶,又惊喜。惊讶的是,自己的改变真的带来了孩子的改变;惊喜的是,女儿终于从痛苦中走出来了。
她的一位朋友是精神科医生,一直关注着孩子抑郁的情况。当看到她女儿健康、开朗、阳光的样子时,朋友感到不可思议。
看上去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实道理却非常简单。精神的问题来源于人内在的心智,心智一经调整过来,精神的障碍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我经历的个案中,赵先生的抑郁症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赵先生被诊断为抑郁症后,医生给他开了三个月的药。他吃完药后就不再忧郁,不再沮丧了,生活开始变得快乐和美好起来。可是,第二年秋天时,他的抑郁症又犯了,每当看到秋天的日落黄昏,他就会变得很沮丧,觉得人生了无希望,于是他又去找医生,医生又给他开三个月的药,他吃完又好了。可一到秋天,抑郁症就会复发……每年的春天、夏天、冬天他都没事,只要一到秋天,他就会抑郁,连续多年都是这种状态。这让他很不理解,难道这药就管一年?每年秋天都要吃药吗?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找到了我。为了帮他找到真正的病因,我运用“情志疗法”对他进行了引导。原来,赵先生的细胞记忆中有着在更早以前的某个秋天日落时有过死亡、痛苦、绝望的经历。所以,每逢秋天日落黄昏时刻,他就很容易“触景生情”,引发不适。当清除了内在的情绪种子之后,再到秋天时,他不再感到抑郁,也终于不再需要服用药物了。
很多疾病是人的内在所创化的一种现象,心智问题有的是当下形成的细胞记忆所造成的,也有的是更早以前的细胞记忆形成的。心智障碍的清除,情绪的处理也不仅仅是停留在当下,往往要追根溯源,进行多次释放。
在“心转病移”课程中,胡女士因患有抑郁症而无法胜任企业给予的任务,最后失去了工作。
我问:“在患抑郁症之前,生活中发生过什么令你痛心、难过的事情?”她马上低头哭了,然后告诉大家:“我的母亲去世了。”我问:“你最想对母亲说什么?”她说:“对不起妈妈!”随后大声地哭起来。看得出来,她对母亲有着深深的内疚和无法表达的压抑。
心情平复后,她告诉大家,自己性格执拗,从小与母亲较劲不和。母亲让自己做什么事情时,一定伴随着批评。她人生中几乎没有得到过母亲的鼓励和表扬,所以从小叛逆。23岁时,她与同班男同学交朋友,母亲不但不同意,还当众羞辱了她的男朋友,让她无地自容。后来,母亲给她介绍了几次男朋友,她都拒绝了,也由此与母亲更加交恶。她喜欢的,母亲都反对;母亲看上的,她都不见。她直到36岁才嫁给了一位有孩子、年龄与父母同岁的男士,生了孩子两年后却又因感情不和而离婚了。其实她也知道,母亲去世前一再为她的婚姻担忧,也后悔对她太多的控制——其实母亲从小生活压力大,与她父亲的婚姻出现了问题,所以没有给胡女士更多关怀,对她的管控也是自己对前途的担忧和爱她的表现形式。可是,因为关系僵持,母女一直没有机会交流这些感受。
母亲去世时,胡女士恰巧在外地,没能守候着母亲做最后的道别。回想这些经历,胡女士内心非常悔恨、自责。对自己之前所做的——无论是在母亲病床前没有好好尽孝,还是在过往的生活中与母亲较劲,甚至嫁了母亲很不愿意接受的丈夫,她都无法原谅和接受自己的做法。而且母亲去世后,除了孩子和一个生活在其他城市的哥哥外,她再没有其他亲人,所以内心常常充满着悔恨与孤独。回味自己的人生,每每黯然落泪,无法释怀。逐渐的,她患上了抑郁症。
课堂上,我运用“情志疗法”帮助她再次回到与母亲离别的时间点,对母亲说出了当时的难过和遗憾,还有这一生对母亲的怨恨、委屈等情绪。这些情绪释放后,她的脸色变红润了,不再是低头委屈的状态,说话声也大了很多。两个月后,她再次出现在课堂时,穿着鲜艳的服饰,笑声朗朗,走路时步伐坚定自如,再也不是抑郁症的样子了。
抑郁症是长期压抑后的崩溃。病人的内心中一定有着强烈的情绪刺激,有着强烈的不能接受的现实痛苦,于是形成对自我的关闭,成为“保护态”。所以,调理抑郁症的关键是让患者由“保护态”转变为“生长态”,引导患者从新的角度认识生命、认识生活,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最终完成对患者心智的改造与重塑,从而摆脱抑郁症的困扰。
抑郁症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普遍,是一种令人痛苦又不知所措的精神疾病。心理辅导能够起到一定的安慰舒缓作用,但是,要想从根本上摆脱抑郁症的困扰,还是要回到原点,运用“情志疗法”释放压抑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