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世界建筑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上古建筑(约公元前3000年)

1.建筑史上的丰碑——金字塔

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当初与它并称为世界七大奇迹的建筑,在历经数十个世纪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后,多数已倾塌毁坏,化为乌有。唯一存在的只有埃及的金字塔。数千年来,它经受住了太阳的炙烤、风雨的吹打和强烈的震动,仍然稳固地伫立在尼罗河畔,接受着时间的洗礼,作为人类建筑艺术史上不朽的丰碑,俯视着人们对它的顶礼膜拜。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埃及人叫它“庇里斯”,意思是“高”。因为从四面望去,它的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很像中文的“金”字,所以,人们形象地叫它“金字塔”。迄今为止,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0多座,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吉萨金字塔群,它包括大金字塔(也叫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及旁边的狮身人面像和门卡乌拉金字塔。

据说,公元前2610年,埃及第四王朝的第三位法老哈夫拉,在巡视自己快要竣工的陵墓时,发现采石场还有一块弃置的巨石,他灵机一动,命令石匠按照自己的脸型雕刻了这座雄伟的狮身像。此后,在漫长的岁月中,滚滚的黄沙将这座石像渐渐掩埋。直到1000多年以后,埃及第十二王朝的杜德摩西四世才使它重见天日。说到这儿,还有一个有趣故事,传说,当杜德摩西四世还是王子的时候,有一天他在沙漠中狩猎,无意中睡着了,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个狮身人面像向他求助,请他把自己从黄沙中拯救出来,并承诺帮助他成为法老王。杜德摩西四世醒来后认为这是天意,立刻派人在梦中石像指引的地方进行清理,果然,发现了掩埋于地下的狮身人面像。后来他真的成为了法老王,这件事就作为神迹记载在狮身人面像巨大前掌间的石碑上。

狮身人面像代表着狮子的力量和人类的智慧,象征着古代法老的智慧和权力。整座雕像高22米,长57米,面部长约5米,头戴国王的披巾,额上有蛇的标志。雕像下巴原有的胡须,现陈列于大英博物馆。

关于金字塔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一书。相传,曾经征讨欧亚大陆、叱咤一时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征服埃及后,曾进入胡夫金字塔里独自冥想。但真正引领后人注意到这一旷世奇迹的,还是雄霸风云的拿破仑。那是在1758年,拿破仑带领军队,意图东征印度,路经埃及时,意外发现了这座沉睡了数千年的辉煌古迹。雄心勃勃的拿破仑在狮身人面像前留下了千古名言来鼓励他的将士为他开拓帝业:“士兵们,以往4000年历史在它后面瞠目注视着你们。”之后,170多名随军学者对埃及的金字塔及其他名胜古迹和风俗民情,展开了广泛的调查,整理了大量资料,并出版了题为《埃及志》的图书版画集。不久一位法国军官又发现了拉希德石碑,经过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谜被解开。自此古埃及灿烂的文明被世人所知,震惊了西方,许多学者、冒险家、考古队、古董商接踵而来,研究、挖掘这处让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是埃及的象征,其中,胡夫金字塔更被前人尊为世界七大奇迹之首。它高146.5米,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落成前,一直是地球上最高的建筑物。它的底面呈正方形,边长约230多米,四边相差不到20厘米。四个角极为准确地指向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塔身由230万块大小不一的巨石组成,最小的重1.5吨,最大的达160吨。石块都是经过打磨,并按照锥形的体积计算出每一块的几何斜度,然后层层垒砌的。这需要极为精密的测量技术。在石块与石块之间并没有任何的黏结物,却叠合得天衣无缝,即使在现在,也很难将一把锋利的薄刀片插进去。为了保证不被腐损,整个金字塔的建构中没有一根木料和铁钉,可以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胡夫金字塔以其高度的建筑技巧令人啧啧称奇,它的建造过程更是超乎人们的想象。据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记载,修建这一金字塔工程极为浩繁巨大,法老调动役使了全埃及的人,平均每10万人为一班轮番工作,3个月轮替一次。

胡夫金字塔是用上百万块巨石垒起来的,在当时,既无轮车、吊车、滑轮、绞索这样的起重、装卸设备,也没有炸药和钢钎,甚至连马车都没有,这些巨石如何开采和运输让后人费解。金字塔所用的石块,有的就近取材,有的必须到尼罗河东岸的采石场或更远的地方采集。巨石被运送到建筑地点后,工人们会将四周的天然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着斜面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土,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工人们得花10年搭建运建材的斜坡,然后再用20年的光阴将金字塔完成,前后至少要用30年才能完成。

金字塔不仅外观雄伟,内部结构也相当复杂。传说它的入口极其秘密,无人知晓。9世纪时,人们从该塔的北面开了一个洞口,发现在塔基13.7米高的上部,有一以石材砌成的真正入口。从这个入口沿着向下倾斜的通道前进,里面像迷宫一样曲折。通道有整齐的台阶,脉络一样地向墓室延伸,直到很深很深的地下。

在地平线以下30多米深有一间石室,石室里有一条倾斜的甬道。沿着甬道上行,又有一条水平支道,在支道的尽头有一个房间,人们称它为“王后墓室”,这里并没有任何棺椁。从甬道折回,沿上倾的甬道前行,就是一道长廊。走到尽头,出现互通的两个房间,里大外小,顶盖是平的,称为“国王墓室”。胡夫的棺椁就停放在这间大房间里,可里面是空的,木乃伊早已不存在。在“国王墓室”南北两面墙上,各有一个细小的气孔,直通墓室外面,这两条气孔,一条对准天龙座(永生),一条对准猎户座。学者们认为开凿这两气孔是为了让法老的灵魂能够自由出入。埃及宗教相信人死之后,可以进入另一个世界里继续“生活”,就像植物在冬天枯萎,来年可以再生一样。古埃及人认为银河旁的猎户座,就是死去的法老在天堂的居所,而金字塔则是法老的肉体在人间的居所。他们相信,当法老死后,他的灵魂将会透过金字塔内的上升通道,到达猎户座。在墓室的顶部砌着五层房间,每层以大石板隔开,最上层的顶盖呈三角形,便于减轻塔顶的压力。这些石室与通道都是用磨得十分光滑的石块重叠垒成,内有精彩的雕饰和各种陪葬物品。

金字塔矗立于世,不能不使人由衷地赞叹埃及古代文明的伟大。因为它的建筑技术在许多方面都是不可思议的,表现出相当丰富的物理学、几何学、数学和天文学知识和惊人的科学水平。天文学家比亚兹·史密斯把金字塔看做是“石头的圣经”,因为通过它可以测算出地球的直径以及与太阳的距离,能推算出每年的天数、岁差时间的长短等一系列数据。如金字塔的自重×10¹⁵=地球的重量;金字塔的塔高×10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金字塔的底周长÷(塔高×2)=圆周率(π≈3.14159)。

种种离奇的巧合,使人们不禁对它的制造者做出种种的探索和假设。有人认为,胡夫金字塔是由亚特兰蒂斯岛先民所造。该岛在公元前10000年曾创造过辉煌的文明,后来突然沉于海底。岛上的科学家们提前撤离,一部分人带着科技资料在埃及建立了科学中心,并参照该岛的庙宇形状建造了胡夫金字塔,并把他们的全部科学知识隐藏于塔的内部结构中。另外,还有人认为,胡夫金字塔并不是法老的陵墓,而是外星人到达地球上的一个降落地点,在里面储藏着重要文献。他们才是金字塔真正的制造者,金字塔是他们观察苍穹、了解星辰运行的天文台和测绘土地、计算时间的多功能计算器。还有人说,胡夫金字塔内的真正殡宫尚未被发现,吉萨三座金字塔的下面有一座完整的地下城市,连通着地面上所有的金字塔……

金字塔似乎有着无穷的魔力,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引发着人们不断地探索和追寻。埃及有句谚语说:“一切都惧怕时间,而时间却惧怕金字塔。”就连时间都已经成为金字塔这旷世奇迹的证明。

2.历史留给现代的谜——弥诺斯王宫

爱琴海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而弥诺斯王宫是爱琴文明最有代表性的遗迹。与其他古迹的沉郁荒凉不同,弥诺斯王宫的建筑风格开朗明快、舒适豪华,与它有关的希腊神话故事更为它增添了引人入胜的神秘色彩,极富建筑美感与传奇色彩。

在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跌宕曲折的故事。那是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叫弥诺斯的国王,他统治着克里特岛。弥诺斯的儿子在雅典被人阴谋杀害了。为了替儿子复仇,弥诺斯向雅典宣战。在天神的帮助下,雅典被施以灾荒和瘟疫。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雅典人被迫向弥诺斯王求和。弥诺斯同意了,但条件是雅典人必须每年进奉7对童男童女到克里特岛。原来,弥诺斯在岛上的迷宫里,养了一只人身牛头的怪兽,它是弥诺斯之妻帕西法厄与一头公牛产下的怪物,生性凶狠残忍,以吃人为乐。7对童男童女就是供奉给它吃的。雅典人为了生存只能接受这个屈辱的要求。这一年,又到了供奉童男童女的时候。雅典城内一片哀鸣,有童男童女的家庭都惶恐不安,害怕灾难的到来。雅典国王爱琴的儿子忒修斯看到人们遭受这样的不幸十分难过。他义愤填膺,决定和选中的童男童女们一起到克里特岛去,杀死那头残害生灵的怪兽,解除人们的苦难。他的父亲爱琴为儿子的勇敢骄傲,可又担心他的安危。因为牛怪所栖身的迷宫,道路曲折纵横,人一进去就会迷失方向,根本别想出来,忒修斯极有可能葬身其中。但国王拗不过儿子,只好同意了。于是,这天雅典民众就在哭泣的悲鸣声中,送别了忒修斯和七对童男童女。忒修斯和父亲约定,如果杀死怪兽,他就在返航时把船上的黑帆变成白帆。

忒修斯带领着童男童女在克里特上岸了。他的英俊潇洒引起了弥诺斯国王的女儿——美丽聪明的阿里阿德涅公主的爱慕。公主向忒修斯表达了自己的爱情,并决定帮助自己的爱人。她送给忒修斯一把无比锋利的魔剑和一个可以辨别方向的线球,来对付迷宫里的怪兽。忒修斯有了宝物相助,信心百倍。他一进入迷宫,就将线球的一端拴在迷宫的入口处,然后放开线团,沿着曲折复杂的通道,向深处走去。很顺利地就找到了怪物,经过一场恶战。他终于用手中的魔剑,杀死了这头凶猛的怪牛。然后,他顺着线团,完好无损地走出了迷宫。忒修斯带着童男童女还有阿里阿德涅公主逃出了克里特岛,起航回国。

经过几天的航行,他们终于看到雅典了。忒修斯和他的伙伴兴奋异常,又唱又跳,但激动的忒修斯却忘了和父亲的约定,没有把黑帆改成白帆。一直翘首等待儿子归来的爱琴国王在海边看到归来的船挂的仍是黑帆时,以为儿子已被怪兽吃掉了,他悲痛欲绝,纵身跳入大海自杀了。为了纪念他,他跳入的那片海,以后就叫做爱琴海。而“克里特岛的迷宫”也千古流传。千百年来,人们都认为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在1900年,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率领考古队来到了地中海的克里特岛。他一直想找出传说中的迷宫。经过3年的艰苦发掘,他在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发现了一座有5层、1000多间房间的巨大王宫。全面的挖掘工作一直持续到1931年,这座湮灭的宫殿终于重见天日。伊文思确信这就是传说中的迷宫。经考证,弥诺斯人似乎是在公元前7000年左右从小亚细亚来到克里特岛的。弥诺斯文化是爱琴海周围地区最早出现的古文化之一。它反映了公元前1500年,爱琴海第一个主要文明全盛时期的成就。弥诺斯王宫金碧辉煌,奢华舒适,显示出当时的弥诺斯人不但富有,而且相当强大。王宫没有明显的城防工事,可想而知,他们的生活平静安全。在克诺索斯挖掘出的文物中,有一幅绘画描绘着运动员骑在公牛背上翻腾跳跃的情景。除此之外,在许多石碑、青铜器和象牙制品上都发现有公牛的图案。这表现了岛上居民对公牛的图腾崇拜,这可能就是那个神话的起源。弥诺斯人建造了一系列辉煌壮丽的宫殿。每当地震毁坏了一座王宫,弥诺斯人就会在原址重建一座。弥诺斯文化影响深远,到了公元前1500年左右,其成就达至巅峰。弥诺斯在经过上百年的繁荣昌盛之后,因邻近的桑托林岛发生毁灭性的火山爆发,克诺索斯被波及而变成了一片废墟。就这样,这座繁华富丽的古城湮灭在了历史的烟云中。

现存的弥诺斯王宫坐落在克诺索斯一座叫作凯夫拉山的缓坡上,占地2万多平方米,为多层平顶式建筑。从现在的遗迹可以看出当时宫殿一定是宏大壮观,气派非凡。它被认为是弥诺斯灿烂文化的代表之作。

弥诺斯王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分为东宫和西宫两大部分,中间是一个占地1400平方米的长方形的庭院,把东、西宫连接为一个整体。王宫共有1700余间宫室,有国王宝殿、王后寝宫,有宗教意义的双斧宫、王族屋室以及祭祀室、贮藏库等各种宫室。它们杂乱地林立着。

与古希腊人不同,弥诺斯人似乎并不讲求对称之道。各种宫室都是随意兴建的,设计上毫无对称平衡可言。各种宫室由一条条长廊、门厅、通道、阶梯、复道和一扇扇重门连接在一起。房屋和院落之间曲折多变,高低错落,迂回交替,真是千门万户,曲径通幽,让人眼花缭乱。说它是迷宫,真是恰到好处。直到今天,人们仍用“迷宫”这个词比喻错综复杂,难以找到明确方向的境地。

弥诺斯王宫有好几个入口,从宫内房间的布局看来,西宫似乎专为宗教活动而设,是宫中的行政中心和举行仪式的地方。东宫建在山坡上,俯瞰庭院,是日常起居的地方。在东侧的一端,是木匠、陶工、石匠和珠宝匠的作坊。正是这些匠人的辛勤劳作,那些王孙贵胄们才能享受到舒适奢华而精致的生活。经过大阶梯可抵另一端,即王室寝宫,这是一座结合了技巧与艺术的杰作。寝宫四面都是上粗下细的圆柱,呈红、黄两色,是王宫建筑的特有风貌,很有艺术价值。这样的设计十分科学,既照顾到夏天的通风,又确保了冬天的温暖,使得下层光线充足,通风良好,宫内仿佛享有天然空调。当热气从楼梯上升时,国王大厅的门可一开一闭以调节成清凉的气流,气流中还夹杂着芳草和柠檬的清香,从柱廊外款款送入室内,沁人心脾,心旷神怡。冬天,关上门,室内有便携式的炉具取暖,极为温暖舒适。弥诺斯王宫多采用宽大的窗口和柱廊,还设置了许多天井来采光通风。它们宽窄不同,高矮各异,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王宫空间变化多样,姿态万千。

经过中央庭院,可到达西宫。其入口处有三个有围墙的坑,是举行宗教仪式用的。举行仪式时,弥诺斯人将用来祭牲的血和骨,与蜂蜜、酒、油和牛奶等祭品一起奉献给哺育众生的大地。王宫西宫最富丽堂皇的地方是觐见室,室内宽敞明亮,大约可容纳十六人同时觐见国王。室内至今仍然保存着由狮身鹰首兽像守护的高背石膏御座。在觐见室外有一个巨大的斑岩石盆,是挖掘克里特王宫的考古学家伊文思放置的——他确信从前的弥诺斯人进入位于王宫最外处的觐见室前,要先在盆中进行洗礼。

弥诺斯王宫建筑装饰姿态万千,每个房间都十分精美,从王后大厅的富丽堂皇、豪华精美就可略见一斑。在王后大厅里有冷热水交替的浴池,先进的排水系统,配有木质坐垫的抽水马桶,一应俱全的设备令人惊讶。墙上装饰着鲜艳的壁画和精美的螺旋形花纹。在别的宫室和长廊上也都装饰着瑰丽多姿、情趣盎然的壁画。内容有舞蹈欢庆、列队行进、向神献礼祈祷、奔牛比赛等等许多活泼欢快的场面情景。还有一些绘有海豚等动物式样的图画及风景画。壁画里的青年,身穿褶叠短裙,健壮威武,正在进行拳击和跳过牛背之类的体育活动;活泼的姑娘,梳着精致的卷发,穿着镶白边的黑裙,体态婀娜,神情栩栩如生。在中央庭院南侧宫室内一幅题为《戴百合花的国王》最为著名。画面上,国王头戴饰以百合花的孔雀羽王冠,身穿短裙,腰束皮带,在百花丛中悠然自得地散步。神采栩栩如生,正是当年弥诺斯王的写照。由于这些壁画采用的是从植物和矿物中提炼出来的颜料,虽历经3000多年,在出土时仍然色泽鲜艳、丹青依旧。这种涂画技术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这也说明距今3000多年的弥诺斯文化已经相当发达了。

在迷宫中,还发现了2000多块泥板,上面刻着许多由线条构成的文字。在一些印章和器皿上也发现了一样的文字,后人学者称它为线形文字。一直到1953年,才有学者破译了这些线形文字的意思,原来它记载着王宫财物的账目,其中有国王向各地征收贡赋的情况,计算法是十进位。这些文字和古希腊使用的文字只有细微的不同,从中可以推算出克里特岛文化和希腊文化之间可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弥诺斯王宫及其遗址有着不少悬而未决的谜,留待后人去探究。

弥诺斯的王宫废墟,在建筑技术方面、装帧修饰方面及美术绘画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极高的层次,充分体现了人们创造舒适生活的能力与智慧,表明了公元前15世纪爱琴海灿烂的文明和光辉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