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薛鸣球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二

我于1978年到1981年,在薛鸣球院士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他是我的引路老师。我在后来的学术道路上,又多次得到过薛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我硕士毕业后,又读了博士,拜王大珩院士为师。接着就是当教师、当校长(2006年卸任)。回顾近三十年的工作实践,薛老师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长远的、长效的,令我终身受益。在科学研究上,薛老师是我的引路老师——从硕士选题开始参加第一个国家科研项目,到现在我已完成三十多项课题研究。在学术论文上,薛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衍生二级光谱分析”是经由薛老师推荐发表的,如今我已经发表三百多篇学术论文了。在研究生培养上,薛老师是我的榜样老师——从给学生选题到研究,一直到论文,我都借鉴了薛老师的思路与方法。在管理岗位上,薛老师是我的楷模老师——他为人正派、办事民主、清正廉洁、一心为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优秀品质,一直在鞭策我、激励我,教育我要做一名好教师、好校长。

薛老师在学术上耕耘,他在多个“中国第一”的项目中发挥了作用:中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中国第一台高倍率望远镜、中国第一台大型靶场测试设备、中国第一台侦察卫星相机、中国第一台长狭缝光栅单色计,等等。这些成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不仅是在科研项目攻关上取得成就,他还建立了多个光学理论,如仪器光学理论、变焦光学设计理论、电影电视光学设计理论、高级色差理论、变折射光学设计理论和摄影光学设计理论,等等。并在《物理学报》《光学学报》《科学通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八十多篇,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做过多次报告,解决过国外光学工程的难题。他在世的时候,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十六项科技奖励,还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

薛老师曾先后担任过长春光机所四室主任、西安光机所所长、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创建者)。他不仅为这三个单位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而且为这三个单位营造了一种良好风气。特别是他“勤学好问、敏捷辩证”的思维,“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引领创新、知难而上”的热情,“精益求精、执着进取”的精神深受大家尊敬和爱戴,至今仍被传为佳话。

记得在2010年,薛老师和潘君骅院士一起过生日,他们俩是同年生人,又是好友,聚在一起过了八十岁寿辰。在生日会上我代表长春理工大学给二老致辞,希望两位老师一生平安,健康长寿。两位老师都曾在长春理工大学任教,他们为学校授课、带学生,影响了数千名学子。薛老师在长春理工大学上的“仪器光学”课程,令当时在读的学生至今难忘,很多听过他的课的人都说,这门课对他们从事光学科研影响深远。薛老师乐育英才,他在科研工作之外,不仅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做学术讲座,还经常辅导青年人,他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光学人才,像被聂荣臻元帅称为“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的蒋筑英,也是由他培养出来的。还有许多著名的光学专家,如翁志成、史光辉、韩昌元、胡家升、王申格、余景池等,都曾受过他的教导。薛老师是一位优秀的导师!

《追光:薛鸣球传》如实记述了薛鸣球院士的学术成长经历。在传记出版之际,我想起了我的老师,他有四个特点:一是深厚的理论基础、纯熟的设计技术、丰富的工程经验;二是敏捷的思维、快速的反应、辩证的方法;三是严谨治学的态度、诲人不倦的精神、引领创新的热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老一代科学家所共有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创新、无私奉献”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如今,斯人已逝,但他的精神仍激励着我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持续前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