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薛鸣球是我多年的同事。1956年他从浙江大学毕业分配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工作。当时,我被派遣去苏联留学,我们失之交臂。他因为肺结核和转换专业(从机械专业转为光学仪器专业)的原因,大学读了八年,所以参加工作比同龄人晚,但他的专业基本功非常扎实。我1960年回国后,才和他相识,在工作中与他的接触渐渐多了起来。
薛鸣球来所以后一直做光学系统设计工作,参与了我国多项大型军工光学项目的研制,取得成果。1958年他参与研制了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经纬仪;1959年研制了我国第一台大口径高倍率观察望远镜;在地对空的摄影光学系统中,设计了校正高级色差、减少中心遮拦和防止杂光的大口径光学系统;1967年为我国第一代遥感卫星设计了高质量光学系统。在“文化大革命”的困难情况下,他还主持全国电影物镜与电视摄像镜头的设计会战工作,为我国摄影光学系统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调到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担任过副所长、所长职务。在西安光机所期间,他主要精力放在了空间光学研究上,在航天遥感的光学系统设计中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在神舟飞船的光学系统方案上,提出并坚持用“非球面”的方案,实践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
1999年薛鸣球受聘来到苏州大学现代光学技术研究所工作,并要我也到苏州大学来,共同为学校建设光学工程学科。薛鸣球在苏州大学期间,做了很多事情,如设立光学工程学科的博士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促进学科产业化,他还培养了很多硕士生和博士生,指导科研人员,建起了人才队伍。
薛鸣球从长春光机所到西安光机所,再到苏州大学,一直在应用光学领域内探索研究。在《追光:薛鸣球传》出版之际,回忆起这位老友,他真是“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没有停息过。
新中国走过了七十年的辉煌历程。我国光学事业也从无到有,日益兴旺发达,新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希望祖国的下一代,牢记科学精神,不忘初心,为国家的富强繁荣持续奋斗,为民族的复兴,作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