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陈德智和我是同门博士师兄弟,都有幸受到陈炳富教授的指导和教诲。陈先生1980年担任管理学系首任系主任,以“中与外、古与今、理论与实践、多学科‘四结合’和学习数学、外语、计算机‘三不断’”的办学理念恢复重建商科教育,积极推动国际化、潜心研究《孙子兵法》《道德经》,倡导企业伦理教育,为管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陈先生鼓励和要求博士研究生要研究“空白点”,敢于探索和创新,以至于先生指导的博士生研究方向多不相同。传承陈先生在《孙子兵法》等中国文化精髓和古代管理思想的博士生少,德智师弟是其中的一位,一直坚持研究20多年,而且注重理论与实践互动、教学和研究互促,功底深厚,定力十足,令我敬佩。
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德智师弟写出这部《孙子兵法商业战略》著作。请注意:书名不是《孙子兵法与商业战略》,直接是《孙子兵法商业战略》,意味着“不是对孙子兵法十三篇的简单解读,而是我根据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在历经20多年的学习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战略管理理论,称为基于《孙子兵法》的战略管理理论。”这很重要,也是本书的价值所在。多数有关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成果都是先看当下的管理术语,然后到古代典籍中查找,结论是我们的祖先在多少年前就说了。这样的成果,除了证明我们的祖先厉害之外,能说明什么呢?
德智把《孙子兵法商业战略》书稿发给我,我认真拜读,多有感触,写下来和朋友分享、交流。
《孙子兵法商业战略》构建了基于过程的战略理论体系,战略分析—规划—实施—控制—保障。是理论而不只是工具和手段,更不是一招一式的计策。理论就要强调和具备一定程度的普适性,普适程度越高,应用范围越广,价值也就越大。普适性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环境的适配,适配程度表现为横向的范围,也表现为纵向的历史长度。学术界把理论分为情境依赖和情境独立两大类,经过几千年历史验证的理论更具有普适性,也多演化为情境独立的理论,考虑理论的情境不能看一时一地,时空情境观更有价值。“孙子兵法战略思想就是产生于2500多年的VUCA和大变局的春秋末期。”书中专门介绍了《孙子兵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在商业实践中的运用,以及德智在上海交通大学MBA教学和企业应用中的总结,验证了《孙子兵法》战略理论的长期适配性。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企业实践不断创新、学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验证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越来越多,理论也越来越多,各种理论的适用范围或者说普适程度也在快速下降,实践和学术界都渴望找到商业的基本逻辑,探寻理论的根基。这样的探索或者说意识非常重要,做不好的例子很多。例如,很容易把手段当成目的,最简单的例子是为了计划而计划,利润最大化是目的而不注意利润是扩大再生产、持续发展的资源手段,还有,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以至于上课教育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教育。《孙子兵法》在古代能够树立“不战而屈人之兵,全为上破次之”的战争思想,也是战略思想,这与当今更加强调社会价值、人类福祉、生活美好的管理价值观一致。其实,这种对比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和研究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为什么古代好的战略思想在后续却不能坚守和传承。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社会经过多次社会转型和跃迁,人类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但人性的本质没变,从环境、问题、问题解决方法等角度研究古代和外国的管理实践,有利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孙子兵法商业战略》一书努力在这方面做出贡献,除了梳理出基于过程的战略框架,在战略行动等部分的论述也特别提炼了多组思想和工具,也许称得上“道和术”,有助于运用过程中的知行合一。
学术研究追求普适性,但普适性也是有限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经过历史检验得以保存的思想、典籍,自然经过时空检验,也还是会具有对时空情境的依赖。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生生不息的中国人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不断构建和完善能够有利于发展的制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商业也是如此。管理作为一门历史不长的新兴学科,发展速度很快,学派林立,不管什么身处或相信什么学派,都会有从古代管理思想和文化中汲取营养的愿望,但能够深入研究好古代管理思想的学者不多。德智潜心研究《孙子兵法》20多年,不断地仔细阅读2000多年来注释家的注释、相关历史书籍和现代的研究成果,才使得《孙子兵法商业战略》一书易读易懂,能让人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发思考。
战略事关全局和长远,自然需要全局观和战略观。信息社会的兴起以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智能商务时代的到来,速度更快,思想观念更加多元,需求和供给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局部、微观、快速成为重点,呼吁长期主义引起共鸣。读《孙子兵法商业战略》让人心静,思考,注重全局,期待早日出版。
在陈先生指导的博士生中,我对古代管理思想研究得少,功力不够,但愿意读。读后不敢写序,把我的读后感分享给朋友。感谢德智把尚未出版的书稿给我,我有幸先读。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南开大学商学院前院长
202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