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智慧经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1 新的经济时代来临

迄今为止,社会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不到300年的工业文明创造出的物质财富超过上万年的农业文明。

1.国际经济形势

从国际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加快。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初露头角。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走出危机的重要动力。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2020年)——大变局下的可持续发展新动能》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8万亿美元,比2018年增加了1.6万亿美元,全球数字经济生产总值占比达到41.5%,对全球经济的贡献持续增强。

2.国内经济形势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以工业为主导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导,从以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转向以国内消费需求拉动为主。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技术、品牌和管理正在成为提高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土地、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模式。对外开放呈双向发展态势,我国的对外开放由过去的单向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转换为货物、资金、人才和技术的双向流动,并逐渐趋于平衡。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有力实施,推动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协同叠加效应明显,新的增长极、经济带逐步形成。

3.我国的新时代经济特征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在经济方面应该有哪些主要特征,经济领域会发生怎样的趋势性变化,值得思考。

从十九大报告的总任务、基本矛盾、根本宗旨、总体布局、基本方略、战略部署和体制改革方面入手梳理,未来经济领域可能在以下所述的六个方面发生重要变化,应该引起高度关注。这六个方面将是新时代的重要经济发展趋势,其演进结果也将构成新时代的主要经济特征。

(1)实现发展方式转变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方面看,都已经获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发展,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发展过于粗放,质量、效益不如人意。我国一直就提倡经济要从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型,但迄今为止成效并不显著,实现集约型发展方式始终是我国的重要努力方向。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这就意味着未来经济必须摆脱粗放型发展方式,朝着集约型方向发展,并最终确立集约型的发展方式。十九大报告没有提GDP和翻番之类的要求,但却强调了质量、效益、结构以及活力等要求,充分表明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实现粗放型发展方式到集约型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为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这些重大变革都将有力地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使集约型发展方式成为新时代经济的主体发展方式。

(2)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形成 在长期以来的经济增长中,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消费正在逐渐发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大,但整体上消费的潜力还有待释放。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迄今为止我国仍有4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很多城市经过长期城镇化发展之后,发生了巨大变化,有的已经十分宜居。但农村发展和建设明显落后,有关土地和户籍等的政策束缚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妨碍了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已经推进“三权分置”等改革,但由于市场上依然存在妨碍改革的因素,思想解放不够彻底,农村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很有针对性,十分有必要。未来农村经济将发生巨大变化。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未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将成为消费升级的关键,在中高端消费领域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创新型消费、服务消费、文化休闲消费、品牌消费和信息消费将成为消费升级的主要内容。

十九大报告提出先进制造业要加快发展,要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加快现代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在新时代,经济增长新动能将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先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后产生的新动能,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3)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但结构还有待优化。在产业结构、增长动能结构、服务业结构、制造业结构、城乡结构和融资结构等方面存在着不合理、待优化的问题。这实际上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和质量不佳的具体表现,需要对其持续加以调整,以达到新时代的要求。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服务业有了长足发展,但其在GDP中的占比依然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端服务业方面仍然比较落后。我国的工业体系比较健全,但发展质量有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相对薄弱。十九大报告提出,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成长。

(4)金融体系稳健开放 金融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体系中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实体经济离不开金融,而经济长期高速发展之后,金融风险往往会不断积累。近年来我国金融风险呈现出多发性、扩散性和联动性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基本上已不再出现,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对相关的实体经济带来了很大伤害,如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因此,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至关重要。新时代金融必须是十分稳健的金融,应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保持稳健运行的同时,金融业中的两个短板将会获得良好发展。一是直接融资仍将加快步伐,新时代的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中的占比应该达到30%左右。二是普惠金融体系和民营金融将获得长足发展,成为我国金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结构的完善将有助于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

在经济开放、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长期发展并达到较高开放水平之后,金融业的进一步扩大开放将成为必然趋势,这是提升我国金融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按照十九大报告和金融工作会议的要求,未来金融的对外开放步伐会稳步地向前推进。我国金融业会通过开放引入更多的外资,大型中资银行也将更多地跨出国界开展经营业务。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将基本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将实现基本可兑换。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会持续稳步提升。

(5)弘扬企业家和工匠精神 十九大报告中很有新意的一点,是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要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毫无疑问需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新时代需要有一大批爱岗敬业的企业家,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勤勤恳恳地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消费品以及其他产品。如果没有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未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中要真正做到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成为一个注重质量的经济体,恐怕是做不到的。未来的政策要创新和具有针对性,鼓励和推动企业家精神以及工匠精神发扬光大。

十九大报告指出,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6)经济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经济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友好应该是新时代经济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构成部分。

十九大报告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生态保护系统保护力度明显加大,以使突出的生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十九大报告明确,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设立这一机构是党中央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必将对未来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可知,新时代的经济特征其实是未来所要追求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三五年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因此上述六个方面的变化将是我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方向。这个过程将是我国经济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的过程,也是由大到强的演进过程。在此过程中,针对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除了进一步推进改革,治理将成为主题。整个经济体各方面的深入治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如果在发展过程中不进行持续的、有针对性的治理,就难以达到所追求的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现代化经济发展目标。近年来,金融风险事件发生频率上升、影响力度加大、风险联动性增强。通过一系列的举措,金融风险总体上趋于收敛状态,系统性金融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由于总体经济发展方向已然清晰,而体制机制和政策也在不断完善和健全之中,未来金融风险的管控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会比前一阶段降低。但金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治理不应松懈,应将其作为长期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