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正常心电图的特点
1.心电图主要波形和间期的正常值
(1)P波:
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1)P波在Ⅰ、Ⅱ、aVF、V 4~V 6导联上直立、aVR导联上倒置。
2)P波宽度(时限)< 0.12s,高度在肢体导联 < 0.25mV、在胸导联 < 0.2mV。
(2)PR间期: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正常为 0.12s~0.20s。
(3)QRS波群: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1)QRS波群宽度不超过0.11s,通常在0.06s~0.10s。
2)在肢体导联,QRS波群的主波方向在Ⅰ、Ⅱ导联向上,在aVR导联向下。正常人R波高度在Ⅰ导联小于1.5mV,aVL导联小于1.2mV,aVR导联上<0.5mV,aVF导联<2.0mV。
3)在胸导联,QRS波群在V 1、V 2导联主波向下,多呈rS型,r波高度不超过1.0mV;在V 5、V 6导联主波向上,可以呈qR、qRs、Rs、R型,R波不超过2.5mV;通常从V 1导联到V 5导联,r波逐渐增高至R波。
4)关于病理性Q波:当q波宽度≥0.04s、深度≥0.1mV时考虑病理性Q波诊断。正常人V 1、V 2导联偶尔可呈QS 形,将电极放置在下一肋类似位置有助于鉴别诊断。
(4)J 点:
QRS波群的终末与ST 段起始的交接点称为J 点。J 点大多在等电位线上,也可随ST 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
(5)ST 段:
为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之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正常情况下,除V 1~V 3导联的ST 段可以上抬0.3mV 或更高外,其他导联ST 段下移不超过0.05mV、上抬不超过0.1mV。
(6)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1)T波形态:呈前半部斜度较平缓、后半部斜度较陡的圆顶状的波形,其方向大致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2)T波振幅:通常不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有时在胸导联可高达1.2mV~1.5mV 也属正常。没有对T波的宽度作特别限定,通常在0.1~0.25s。
(7)QT间期:
指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长。近年推荐QT间期延长的标准为:男性QTc间期 ≥450ms,女性QTc间期 ≥460ms。
(8)u波:
T波之后振幅很低小的波称为u波,其产生机制至今未明。明显的u波见于低钾血症。
2.正常窦性心电图的特征(图3-6)
(1)P波呈窦性P波。
(2)P波之后有下传的相关QRS波。
(3)各波段形态、时限、振幅正常,电轴不移。
(4)节律规整,相邻PP/RR间期相差≤0.12s。
(5)频率在60~100次/min。
图3-6 正常窦性心电图
(心率70次/min,PR 0.16s,QT/QTc 380/400ms,电轴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