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用药450问](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11/41816711/b_41816711.jpg)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2.泡性角膜结膜炎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泡性角膜结膜炎(phlyctenular keratoconjunctivitis,PKC),是以结膜泡性结节形成为特征的一种机体对微生物蛋白质发生过敏的迟发型免疫反应,多见于体弱儿童及青少年,目前认为其发生与眼表类固醇激素受体的激活有关,是由多种微生物蛋白质,如细菌中的结核菌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及真菌、衣原体或寄生虫蛋白质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研究发现,在泡性眼炎的发作过程中,炎性细胞的浸润及免疫反应的激活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形态上分析,炎性细胞核以圆形、类圆形、分叶状多见,考虑中性粒细胞的可能性较大,但炎性介质大量释放,造成了结膜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再生,同时激活眼表的免疫系统,产生迟发型免疫反应。印度研究者对PKC 的大样本调查中证实,排在前3 位的病因分别是结核杆菌、蠕虫、葡萄球菌。本病治疗应采用局部和全身并重的原则,同时增强体质,防止复发。药物治疗如下:
(1)糖皮质激素局部治疗:
1%泼尼松龙滴眼液或0.1%氟米松龙滴眼液,每日2~4 次,每次1 滴。
(2)抗菌药物局部治疗:
0.1%利福平滴眼液,每日4~6次,每次1 滴。
(3)全身治疗:
补充各种维生素和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