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特异性MRI对比剂临床应用(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肝胆特异性MRI对比剂简介

第一节 肝胆特异性MRI对比剂分类及药物动力学特点

肝脏及胆道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脂肪肝、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脏肿瘤等疾病严重地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全球肝病的人数高达13亿,其中欧美约5亿,中国约4亿。我国乙型肝炎患病人数明显高于欧美国家,约1亿,而丙型肝炎的患病人数则低于欧美国家,约1 300万,酒精性肝病的患病人数与欧美相当,非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国家。
影像学检查在肝脏疾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肝脏疾病的影像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影像技术包括超声、MRI、CT的迅速发展,使肝胆病变的诊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的治疗技术不断进步,要求影像科医生能够更加精确地发现和描述局部肝脏病灶的特点。因为侵入性的外科诊断技术需要更高的费用而且大多数的患者不愿接受,所以需要更加先进和及时的影像学检查,提高疾病的无创性诊断水平,并且为那些真正需要活检或手术的患者作出更加精确的诊断。
肝胆的影像学检查最首要的任务是发现肝脏病变并确定其数目、部位和范围,其次是精确地描述病变的特征,如是良性或恶性,是原发肿瘤还是转移性肿瘤;同时还要提供肝脏血管的情况,以及病变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并对恶性肿瘤进行分期等。目前,超声、CT和MRI是发现和诊断肝脏病变常用的检查方法,三者各具优势。超声检查因为具有操作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可作为肝胆病变筛查的首选检查,但超声的分辨率低,容易受操作者经验技巧等因素影响,对肝胆病变的进一步定性存在较多的局限性。CT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力,但软组织分辨率低,而且存在电离辐射的风险。MRI与CT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①对人体没有生物学损害,无电离辐射的危险;②可任意角度成像,能获得原始的三维断面成像而无需重建就可获得多方位的图像;③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软组织分辨率,对软组织结构的显示特别清楚;④可进行多种序列、多种参数成像,包括功能成像和分子成像,不仅可区别组织间T 1和T 2弛豫特性的差别,并且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如脂肪抑制、磁化传递等来提高组织之间的对比,为明确病变性质提供更丰富的影像信息。因此目前MRI检查已成为肝胆疾病定位定性诊断最为重要的检查手段。
相当一部分的肝胆病变依靠MRI平扫即可检出。但是许多病变仍需要通过注射对比剂增加组织间的信号差异来获取诊断信息。进行肝脏MRI增强扫描的目的在于:①病变的血供与正常组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通过应用对比剂,改善MRI影响的固有对比,增强病变与组织间的差异,达到发现病变的目的;②通过向静脉内快速注入对比剂,在不同时期相和时间点肝脏内病灶的信号变化,从而判断该病灶的血供特点,为进一步的定性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③准确评价血管,明确病变与血管的空间关系;④通过使用特异性MRI对比剂,该对比剂在不同组织内进行选择性分布,从而判断肝内病变的生物学乃至分子学水平的信息。
目前临床上最常采用的对比剂是钆喷酸葡甲胺盐(gadopentetate dimeglumine,Gd-DTPA,图1-1-1),Gd-DTPA是一种非特异性细胞外间隙对比剂,主要分布于血管和细胞间隙,不能进入细胞内,静脉注射后迅速分布到全身血管系统,随即弥散到血管外细胞间隙,97%以上经肾脏排出。
Gd-DTPA在肝脏分布无特异性,为克服该类细胞外间隙非特异性分布对比剂的缺陷,多种肝脏特异性MRI对比剂相继被研发出来。目前临床或实验研究中常用的肝胆特异性MRI对比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靶向性对比剂,主要代表为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SPIO),主要通过网状内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 system,RES)被肝脏和脾脏摄取;另一类为肝胆特异性MRI对比剂,主要代表为锰福地匹三钠(mangafodipir trisodium,Mn-DPDP)、钆贝葡胺(gadolinium benzyloxypropionictetraacetate,Gd-BOPTA)及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可被肝细胞特异性摄取并通过胆道系统排泄。下面就上述四种肝胆特异性MRI对比剂的使用原理、药代动力学及药理特性分别做简要介绍。
图1-1-1 Gd-DTPA的络合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