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电磁辐射危害的防护原则与措施
(一)电磁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
电磁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对不同类型的辐射源,分别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使泄漏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尽可能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根本出发点是减弱或消除人体所在位置的电磁场强度。具体的防护措施包括辐射源的屏蔽、远距离操作、缩短工作时间、改善工作条件和个体防护。
(二)电磁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
1.辐射源的屏蔽
屏蔽就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将电磁辐射限制在规定的空间里,阻止其传播和扩散。屏蔽材料多选用铜、铝等金属材料,当电磁波到达屏蔽体表面时,由于空气与金属的交界面上阻抗的不连续而使入射波被反射,未被反射的能量又被屏蔽材料所衰减,从而使电磁能量大大减弱。砖、木、水泥、塑料、有机玻璃等不能屏蔽电磁辐射。
在屏蔽机制的研究中提出了趋肤效应的概念。趋肤效应(skin effect)是指电磁辐射在通过被照射导体截面时,电磁辐射分布随频率的升高而趋于导体表面,电磁辐射频率越高趋于物体表面或皮肤表面现象越明显,辐射信号衰减越大,电磁波的穿透能力就越弱。电磁屏蔽物设计就是根据屏蔽物的趋肤效应原理将电磁能量限制在所规定的空间,阻止其向被保护区域扩散的技术。
屏蔽防护中采用的吸波材料是指能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能量,并且不会发生反射、折射和散射的一类材料。吸波材料是高科技研究的范畴,对雷达波的吸收还有重要的军事用途,因此分类也比较复杂,目前有吸收剂型、结构型和智能型吸波材料,也有谐振型吸波材料和匹配型吸波材料等,如结构型吸收雷达波材料就是以非金属为基体,填充吸波材料(铁氧体、石墨等)和特殊纤维混合而成。
2.远距离操作
在屏蔽电磁场源有困难时,可考虑远距离操作的措施,并应在其周围设有明显标记,如用木栅围起,禁止人员靠近。
3.缩短工作时间
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缩短操作时间,可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照射量。
4.改善工作条件和个体防护
为避免形成二次辐射,在工作场所内不应布满金属物件和天线,通风管道也应接地。高频设备不应过于拥挤。有人提出,30kW的设备需占地25m 2;功率更大时,需40~70m 2。此外,现场应加强通风,降低温度,排除有害气体,以减少热作用和毒物的联合作用。
个体防护可考虑使用铜铝丝网、防护眼镜和铜丝布防护服等,可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