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谦德国学文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作战篇

题解

《作战篇》为《孙子兵法》的第二篇。“作”,《广雅·释诂》云:“作,始也。”故“作战”乃是指战争前的各种准备。张预曰:“计算已定,然后完车马、利器械、运粮草、约费用,以作战备,故次《计》。”吴九龙说:“作战,即始战、战争准备,非指一般战阵之事。”曹操也提到:“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于敌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事依附于经济,经济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前提。在此篇中,孙子明确地阐述了物质基础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孙子提出了“兵贵胜,不贵久”的作战指导思想。速胜的思想,是孙子军事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和精彩部分。同时,在深入地考察了战争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消耗之后,他提出了两条重要的补给原则:一是“取用于国”;二是“在粮于敌”。孙子认为不可打持久战,即使在前有追送补给,后有就地补给的条件下。如果长期用兵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国家贫困,百姓财竭,各国也会乘机进犯,招致种种严重后果。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1],革车千乘[2],带甲十万[3];千里馈粮[4],则内外之费[5],宾客之用[6],胶漆之材[7],车甲之奉[8],日费千金[9],然后十万之师举矣[10]。

注释

[1]驰车千驷:驰车,古代轻型的战车。杜牧曰:“轻车,乃战车也。”张预曰:“驰车,即攻车也。”曹操曰:“驰车,轻车也,驾驷马。”

[2]革车千乘:革车,古代兵车的一种。《左传·闵公二年》:“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杜预注:“革车,兵车。”曹操曰:“革车,重车也,言万骑之重。车驾驷马,卒十骑一重。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装,厩二人主养马,凡五人。步兵十入,重以大车驾牛。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守衣装,凡三人也。”梅尧臣曰:“驰车,轻车也;革车,重车也。凡轻车一乘,甲士、步卒二十五人;重车一乘,甲士、步卒七十五人。”

[3]带甲十万:曹操曰:“带甲十万,士卒数也。”即指具有十万披戴盔甲、全副武装的士兵。李零说:“《管子·揆度》:‘百乘为耕田万顷,为户万户,为开口十万人,为当分者万人,为轻车百乘,为马四百匹。……千乘为耕田十万顷,为户十万户,为开口百万人,为当分者十万人,为轻车千乘,为马四千匹。……万乘为耕田百万顷,为户百万户,为开口千万人,为当分者百万人,为轻车万乘,为马四万匹。’所述赋乘之法,是按户均一顷授田,户均一人当兵,每十万人配备轻车一千乘、每乘马四匹计算的,正与《孙子》所述相合。”

[4]千里馈粮:馈粮,运送军粮。即出国作战需要跋涉千里来运送军粮。

[5]内外之费:即前方与后方的军费开支。王皙曰:“内,谓国中;外,谓军所也。”

[6]宾客之用:宾客,指当时各国的外交使节、谋士和说客之类的人物。杜牧曰:“军有诸侯交聘之礼,故曰宾客也。”

[7]胶漆之材:胶漆,胶与漆。指制作弓箭等兵器的材料。古代的兵工原料,可制造甲胄、矢、弓、戟、予、橹等兵器。杜牧曰:“车甲器械完缉修缮,言胶漆者,举其微细。”

[8]车甲之奉:奉,供给、补充。车甲之奉,指武器装备的补充。

[9]日费千金:意指每天耗费很多的钱财。曹操曰:“谓购赏犹在外。”

[10]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举,出动。经过仔细的估计,国家能承担起军费的开支,才可以对外作战。贾林曰:“计费不足,未可以兴师动众。”

译文

孙子说:用兵作战的规律是需配备物资有:轻型战车千辆,辎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并要跋涉千里运送粮食。那么前方、后方的军费开支,使者往来的费用,用于兵车、弓箭等武器维修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盔甲的支出等,每天都要为此花费巨额的资金,经过估算,国家可以承担起如此巨大的开销,然后就可以让十万大军出动作战了。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1],久暴师则国用不足[2]。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3]!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4];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5]。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6]。

注释

[1]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钝兵,钝,疲惫。钝兵,军队疲惫。挫锐:即挫伤士兵的锐气。力屈,力量耗尽。曹操曰:“钝,弊也;屈,尽也。”杜牧曰:“胜久,谓淹久而后能胜也。言与敌相持,久而后胜,则甲兵钝弊,锐气挫衂,攻城则人力殚尽屈折也。”即指用兵作战应当速战速决,以速胜,时间长了部队将士们便会疲惫,士气挫伤低弱。

[2]久暴师则国用不足:暴,暴露。久暴师,指长期对外用兵。张预曰:“日费千金,师久暴,则国用岂能给?若汉武帝穷征深讨,久而不懈,及其国用空虚,乃下哀痛之诏是也。”

[3]夫钝兵,挫锐……不能善其后矣:殚货,财物枯竭。殚,尽、竭。乘,趁。弊,危机。张预曰:“兵已疲矣,力已困矣,财已匮矣,领国因其罢弊,起兵以袭之,则纵有智能之人,亦不能防其后患。若吴伐楚入郢,久而不归,越兵遂入吴。当是时,虽有伍员、孙武之徒,何尝能为善谋于后乎?”

[4]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拙速,即用笨拙的方法迅速取胜。巧之久,弄巧的持久。意指在军事上只听说用笨拙的方法速战失败的,却没听说过指挥巧妙却将战争久拖不决的。曹操曰:“虽拙,有以速胜。未睹者,言其无也。”张预曰:“但能取胜,则宁拙速,而无巧久。若司马宣王伐上庸,以一月图一年,不计死伤,与粮竞者,斯可谓欲拙速也。”

[5]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杜佑曰:“兵者凶器,久则生变。若智伯围赵,逾年不归,卒为襄子所擒,身死国分。故《新序》传曰:‘好战穷武,未有不亡者也。’”

[6]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张预曰:“先知劳师殚货之害,然后能知擒敌制胜之利。”李筌曰:“利害相依之所生,先知其害,然后知其利也。”杜佑曰:“言谋国动军,行师不先虑危亡之祸,则不足取利也。若秦伯见袭郑之利,不顾崤函之败,吴王矜伐齐之功,而忘姑苏之祸也。”

译文

用兵作战就要速胜,如果拖得太久,军队士卒必然会疲惫,兵锋折损,锐气受挫。一旦攻城,便会致使兵力耗尽,大部队长期在外作战必然会导致财物匮乏。如果军队因久战疲惫不堪,锐气受挫,军事实力耗尽,国内资源枯竭,其他诸侯国必定会趁火打劫。到那时,即使是足智多谋之士也无法挽回败局。所以,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将领缺少计谋但靠神速取胜的,却没有见过指挥高明而使战争久拖不决的。打持久战对国家有利,是从来都没有的。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之危害的人,也就不能完全明白用兵的利处。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1],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2]。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3],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4],财竭则急于丘役[5]。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6]。百姓之费,十去其七[7],公家之费,破车罢马[8],甲冑矢弩[9],戟楯蔽橹[10],丘牛大车[11],十去其六。

注释

[1]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籍,赋,古代按田亩进行征兵。载,运输,运送。役不再籍,兵员不做第二次征集。曹操曰:“籍,犹赋也。言初赋民,而便取胜,不复归国发兵也。始载粮,后遂在食于敌,还兵入国,不复双粮迎之也。”梅尧臣曰:“不再籍,不三载,利也。百姓虚,公家费,害也。苟不知害,又安知利?”

[2]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曹操曰:“兵甲战具,取用国中,粮食因敌也。”张预曰:“器用取于国者,以物轻而易致也;粮食因于敌者,以粟重而难运也。夫千里馈粮,则士有饥色,故因粮则食可足。”杜佑曰:“兵甲战具,取用国中,粮食因敌也。取资用于我国,因粮食于敌家也。晋师馆谷于楚是也。”何氏曰:“因谓兵出境,钞聚掠野,至于克敌,拔城得其储积也。”

[3]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意指国家打仗而导致贫困,就在于粮草的长途运输。郭化若说:“《孙子》论列了出国远征,物资器材、蓄力、财力消耗之大,言之成理。后方供给线过长,运输补给困难,对战争是一个很不利的因素。现代战争虽有现代化的运输工具,然而漫长的后方供应补充,亦易为敌方现代化武器所攻击。后方联络线过长,仍然是现代化战争中的一个大问题。《孙子》强调‘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至今仍宜给予重视。”杜牧曰:“《管子》曰:‘粟行三百里,则国无一年之积;粟行四百里,则国无二年之积;粟行五百里,则众有饥色。’此言粟重物轻也,不可推移;推移之,则农夫耕牛俱失南亩,故百姓不得不贫也。”

[4]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师,指驻扎的军队。贵卖,物价上涨。财竭,指国家财政亏空。曹操曰:“军行已出界,近师者贪财,皆贵卖,则百姓虚竭也。”贾林曰:“师徒所聚物,皆暴贵,人贪非常之利,竭财物以卖之,初虽获利殊多,终当力疲货竭。又云,既有非常之歛,故卖者求价无厌,百姓竭力买之,自然家国虚尽也。”

[5]财竭则急于丘役:急,难。丘,古代井田制度,八家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一丘是十六井。丘役,每丘出马一匹,牛三头,这是当时人民向国家每年定期缴纳的正赋。曹操曰:“丘,十六井也。”张预曰:“财力殚竭,则丘井之役急迫而不易供也。或曰,丘役,谓如鲁成公作丘甲也。国用急迫,乃使丘出甸赋,违常制也。丘,十六井,甸,六十四井。”

[6]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中原,指国中。张预曰:“运粮则力强,输饷则财殚。原野之民,家产内虚,度其所费,十无其七也。”

[7]百姓之费,十去其七:曹操曰:“百姓财殚尽而兵不解,则运粮尽力于原野也。十去其七者,所破费也。”

[8]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罢,同“疲”。罢马,受伤和疲劳的战马。

[9]甲冑矢弩:胄,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矢,箭。弩,一种用机械力量发射的强弓。

[10]戟楯蔽橹:戟,古代的一种长兵器,通“盾”,一种防御武器。蔽,车两旁遮风尘的设备。橹,大盾,装置在车上,也是防护工具。

[11]丘牛大车:丘牛,一种大牛。大车,即牛拉的辎重车。曹操曰:“丘牛,谓丘邑之牛,大车,乃长毂车也。”

译文

善于用兵的人,不用多次征集兵员,粮饷不用多次运送。武器装备从国内供应,粮食从敌人那里设法夺取,这样军队的粮草供给就可以充足了。国家之所以因作战而贫困,就在于军队远征,粮草的长途运输。长途运输必然导致百姓贫穷。临近驻军的地方就会物价高涨。物价上涨就会使百姓财物枯竭,赋税和劳役必然会难于应付。战场上军力耗尽,财物枯竭,物价飞涨就会使国内家家空虚,百姓的财产就会损耗十分之七,国家的财产也会由于车辆破损、马匹疲病,以及盔甲、弓箭、矛戟、盾牌等武器装备的损失消耗,还有大牛与辎重车的损耗,而费去十分之六。

故智将[1]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廿石[2]。

注释

[1]智将:即明智的将领。

[2]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廿石:钟,古时十斗为一斛,六斛上斗为一钟。曹操曰:“六斛四斗为钟。计千里转运,二十钟而致一钟于军中也。萁,吾秸也。秆,禾藁也。石者,一百二十斤也。转输之法,费二十石得一石。一云,萁音“忌”,豆也。七十斤为一石。当吾二十,言远费也。”杜牧曰:“秦攻匈奴,使天下运粮,起于黄腄、琅琊、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汉武建元中,通西南夷,作者数万人,千里负担馈粮,率十余钟致一石。”

译文

所以,明智的将帅,务求在敌国取得粮食来补给,从敌国得到一钟的粮食,就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粮食;在当地取得一石饲料,相当于从本国运输二十石饲料。

故杀敌者怒也[1],取敌之利者货也[2]。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3],而更其旌旗[4],车杂而乘之[5],卒善而养之[6],是谓胜敌而益强[7]。

注释

[1]故杀敌者怒也:意指要使战士奋勇杀敌,就要激发他们的仇恨心理。曹操曰:“威怒以致敌。”张预曰:“激吾士卒,使上下同怒,则敌可杀。《尉缭子》曰:‘民之所以战者,气也。’谓气怒则人人自战。”杜牧曰:“万人非能同心皆怒,在我激之,以势使然也。田单守即墨,使燕人劓降者,拙城中人坟墓之类是也。”贾林曰:“人之无怒,则不肯杀。”何氏曰:“后汉班超使西域到鄯善,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今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虏使到裁数日,而王礼貌即废,如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犲狼食矣。’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

[2]取敌之利者货也:利,财货。货,用财货鼓励,这里指用财物奖赏士兵。要想让士兵夺取敌人的财货,就要激发他们的仇恨心理。曹操曰:“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杜佑曰:“人知胜敌有厚赏之利,则冒白刃、当矢石而乐以进战者,皆货财酬勲赏劳之诱也。”梅尧臣曰:“杀敌则激吾人以怒,取敌则利吾人以货。”王晳曰:“谓设厚赏耳。若使众贪利自取,则或违节制耳。”张预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宋太祖命将伐蜀,谕之曰:‘所得州邑,当与我倾竭帑库以飨士卒,国家所欲,惟土疆耳。’于是将吏死战,所至皆下,遂平蜀。”

[3]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曹操曰:“以车战能得敌车十乘以上,赏赐之。不言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者赏之,而言赏得者何?言欲开示赏其所得一之卒也。阵车之法:五车为队,仆射一人;十车为官,卒长一人;车满十乘,将吏二人。因而用之,故别言赐之,欲使将恩下及也。或曰:言使自有车十乘以上与敌战,但取其有功者赏之,其十乘以下,虽一乘独得,余九乘皆赏之,所以率进励士也。”李筌曰:“重赏而劝进也。”贾林曰:“劝未得者,使自勉也。”

[4]而更其旌旗:意指缴获战车上的旌旗换成我方的旌旗。曹操曰:“与吾同也。”

[5]车杂而乘之:杂,交杂编排。乘,驾用。俘获的敌战车,派上自己的士卒和敌人交错编排使用。曹操曰:“不独任也。”张预曰:“己车与敌车参杂而用之,不可独任也。”

[6]卒善而养之:善,善待。养,抚养。俘虏,要很好地对待。张预曰:“所获之卒,必以恩信抚养之,俾为我用。”

[7]是谓胜敌而益强:益,增加。曹操曰:“益己之强。”李筌曰:“后汉光武破铜马贼于南阳,虏众数万,各配部曲,然人心未安。光武令各归本营,乃轻行其间以劳之。”相谓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于是汉益振则其义也。梅尧臣曰:“获卒则任其所长,养之以恩,必为我用也。”

译文

所以,要使士兵奋勇杀敌,就要激励将士们的同仇敌忾;要使士兵勇于夺取敌人的财货,就必须用财物奖赏士卒。所以,在车战的时候,凡缴获战车十辆以上,就要奖赏那个最先夺取战车的人,并更换战车上的旗帜,把缴获的战车与我方战车交错编排使用。要善待俘虏,使他们有归顺之心。这就是战胜了敌人,并使自己更加强大。

故兵贵胜,不贵久[1];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2]。

注释

[1]故兵贵胜,不贵久:胜,速胜。意指战争以速胜为贵,不能久拖不决。曹操曰:“久则不利。兵犹火也,不戢將自焚也。”

[2]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司,主管,这里指决定、主宰。意指明白用兵的将领掌握着将士的生死,也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曹操曰:“将贤则国安也。”李荃曰:“将有杀伐之权,威欲却敌,人命所系,国家安危在于此矣。”

译文

所以,作战以速胜为贵,最不宜的是打持久战。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将帅,既掌握着民众的生死,也主宰着国家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