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数字经济正在快速发展中,已成为当前经济活动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组成部分。目前,不但关于数字经济的认识需要深化,而且首先需要对其中的信息、知识、数据、数字的(和数字化)、智能等基本概念的理解进行深化。关于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辨析不免跃出了经济研究之外,甚至到了看起来有点远的地方。
信息技术不是深化这些理解的合适出发点,信息才是,但必须把信息概念打开才有深化理解的可能,就像需要把粒子打开才能深入理解物质一样。到目前为止,信息概念仍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却非常模糊的概念,采用工程层次的信息概念很难对众多信息现象进行一致性理解或解释,关于信息的理解可能需要放到哲学层次来分析。澄清概念,或者寻找现有概念的区别,应当作为理解信息的一个基本思路。本书把对信息的分析,特别是语义信息的分析作为核心。
第一章先借助波普尔提出的三元世界观,采用借鉴语言学模型建立的信息三元组、三位一体脑信息系统等工具,分析了香农对语法信息和语义信息的分离,以及这次分离给三元世界带来的变化。
第二章用隐喻的方法,对第一章中谈到的语义信息传送的若干情景进行了简要描述,以便于对语义信息的理解。
第三章在语义信息和语法信息分离的认识基础上,对数字经济治理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个人信息、线上规则、人工智能(AI)的道德和伦理以及语义信息安全等问题。
第四章从哲学角度分析了维特根斯坦、图灵和艾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对指称和逻辑的分离,从语义信息的角度,这可以称为信息的第二次分离。在这个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AI是否会获得意识”及强人工智能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语义信息是更好地理解信息经济学、数字经济,以及与数字化有关的许多现象、社会问题(与人相关的问题)的关键概念。围绕语义信息理解与信息相关的问题是本书最重要的一个观点。
虽然香农在阐述其信息论时已经明确地表示了把信息的意义从通信研究中剥离出去,但后人大多误解了,而把香农的信息作为信息的全部来看,带来了种种理解上的障碍。比如,十几年来,我就问了自己无数遍,信息通信技术都这么发达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都这么普及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缓解了吗?没缓解吗?到底有没有缓解?始终没有答案。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在语义信息和语法信息分离的情况下,就很容易理解了,甚至是恍然大悟。
要想理解AI的有关问题,则需要再把语义信息进一步打开。维特根斯坦、图灵、乔姆斯基等人早已把逻辑和指称进行了分离,这次分离使逻辑计算可以单独拿出来,交由机器来计算,从而形成机器智能,并发展为今天的AI。我们在信息语境下重新审视了这次分离,认为可以把这次分离作为逻辑语义和指称语义的分离,并且发现后人对他们也存在颇多误读甚至是不理解。这也是造成今天很多理解障碍的原因。把这次分离的过程以及指称的结构分析清楚,诸如“AI能否获得意识”等问题的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
波普尔的三元世界观是本书研究信息问题最基本的参照系,用这个工具可以比较容易地定位所谈问题的坐标。在波普尔提出的三元世界里,本书主要关注了世界2(人类精神世界)和世界3(信息和知识世界)。世界3是受数字技术和数字化进程影响和改变最大的一个世界,很多问题是波普尔未曾论及的,值得进一步观察和分析。世界2就是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三位一体脑信息系统很适合用来分析这个世界。
在信息研究方面,马克·布尔金(Mark Burgin)的《信息论:本质·多样性·统一》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理论和资料线索。三元世界观、语言三元组、三位一体脑信息系统就是从这本书中得到的重要工具。可以说,“弱水三千,我取三瓢饮”,按佛祖的话说似乎就有点贪心了。但这几个问题实在是高度相关,分割开来难免会产生更多问题。这3个工具组合在一起应该可以解释很多问题,但布尔金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组合的妙用。我也希望本书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可饮之水”。
非常感谢我的家人、师长和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我的夫人张玉用她的专业知识帮我解答了不少生物学方面的困惑。杜链老师在方法论方面给予了我很多指导,打开了我思考的空间。写作过程中,李苑博士、龙海泉博士和荆洁读过我的一些草稿,给予了我很多意见和鼓励。在这里对他们的帮助致以深深的感谢。当然,书中的错误之处完全是我自己的责任,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旨在帮助大家澄清认识、理解现象,而不是提出方案、改变现实,也就是提出一个“怎么看”的思路和角度,而不是“怎么干”的框架和指南。对此,读者可自行选择是否阅读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