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规模化栽培技术图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羊肚菌栽培场所、季节及品种

一、栽培场所

应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背风,水电供应便利,接近水源,易排水,无旱涝威胁的地方。周围环境清洁卫生,附近无养殖场、化工厂,土壤无农药残留、中性。栽培场所主要有日光温室、平棚、冷棚三种,人工林也可种植。有投资能力生产者,可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实现一年四季规模化栽培羊肚菌。三种主要栽培模式的比较见表1-1。

表1-1 三种主要栽培模式的比较

1.日光温室

日光温室多采用 “三面墙一面坡”的设施类型,由棚室、棚架、保温被、电动卷帘、供水系统组成。日光温室要求东西走向,坐北朝南,一般长60~80m,宽7~9m,北墙高3.0~3.5m,后坡长1.5m,仰角为30°,墙厚0.6m。前坡采用钢结构拱架,拱架间距10m。北墙距离地面1尺设置1尺见方的通风孔,孔距4m。温室东侧建有缓冲房,以便进出温室。框架建好后,在栽培前一个月覆盖标准厚度无滴膜,棚内置6针遮阳网,安装保温被和卷帘机,棚前地面以上20cm,需装有防虫网和卷膜器。日光温室内温度易调控,冬季可保持温度5~30℃,春季可提早出菇,冬季可持续出菇,适于规范化、集约化大面积栽培,若管理到位,可实现亩产千斤鲜菇。日光温室通风差,对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不易排除,在管理中应注意通风管理(图1-37、图1-38)。

图1-37 日光温室外部

图1-38 日光温室内部

2.平棚

平棚的使用以云贵川地区为主,优点是成本低,空气流动性好,便于田间操作;缺点是只适应面积大,而且平坦的地块,遮光效果不够。平棚建造时把竹竿切成2.2~2.5m长,用电钻取一头对穿打孔(十字孔),用于横竖拉线。搭棚时把竹竿未打孔一端埋入土中25~35cm夯实,插好竹竿要求整齐,尽量横纵都在一条直线上。竹竿间距可采用4m×4m或3m×3m,方便后期操作,有风雪的地方可适当加密。用绳子在竹竿顶部十字孔处分横竖两个方向串联,并于线的两头用木桩固定。盖上4~6针遮阳网,并将遮阳网固定于架子上,四周压实。单棚面积不宜超过3亩,搭棚时间在播种前一周完成(图1-39)。

图1-39 搭棚(罗金洲 提供)

3.冷棚

一般建议棚高2.5m,宽6~8m,拱形,最好是钢结构,在大棚上面扣上塑料膜和遮阳网,遮阳网选择6~8针规格,遮光率应达到85%以上,塑料膜厚度要求1mm。如在北方栽培建议提前置办毛毡或棉被,预防北方地区出菇期极低寒潮对幼菇形成破坏。通风口离大棚地面80cm以上,通风口防虫网宽度30~40cm,棚顶部也可同时设置通风口,使棚内形成循环风,降低棚内空间温度,提供羊肚菌所需的氧气。冷棚造价低、管理简便、保湿效果好,是新入行的羊肚菌种植者理想的种植场地。实践证明,羊肚菌冷棚种植是成功的种植模式,管理好可产鲜菇300~400kg(图1-40)。

图1-40 冷棚 (周晴晴 提供)

4.葡萄棚、人工林种植

葡萄棚和人工林种植示例分别见图1-41、图1-42。

图1-41 葡萄棚

图1-42 人工林种植

二、栽培场所中常见栽培设施

1.补水设备

羊肚菌是喜湿性菌类,主要有微喷、滴灌与喷水带三种补水设备,种植者应根据自己的棚舍条件进行选择(图1-43~图1-46)。

图1-43 吊挂式微喷

图1-44 地面插杆微喷

图1-45 滴灌

图1-46 喷水带

三种补水设备的特点见表1-2。

表1-2 三种补水设备的特点

2.地膜的作用、规格与使用

(1)作用 羊肚菌播种之后在畦面覆盖地膜,起到控温、保湿、防涝、抑制杂草(黑色地膜)、促进出菇等作用,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劳动力投入,减少不利环境变化对生产的影响,增产效果显著。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

① 保湿。可阻止发菌畦面水分蒸发,同时还有很好的保水保湿作用。

② 提高土温,抑制土温剧烈变化。白色地膜是透光的,黑色地膜不透光,因此土壤增温也比黑色地膜快。

③ 控霜(黑色地膜)。畦面菌霜越多,消耗的营养越多,越不利于高产。覆盖黑膜,有较好的控霜作用。

④ 除草(黑色地膜)。因为阳光照射不进来,所以还能很好地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杂草对羊肚菌生长空间的挤占。白色地膜是透光的,很容易滋生杂草。

⑤ 增产。可增加地温,促进羊肚菌菌丝提早成熟,提前出菇,有较显著的增产作用。

(2)规格 羊肚菌覆膜主要以普通农用地膜为主,有白色、黑色或半透明薄膜,厚度通常在0.004~0.008mm,宽与畦面宽度一致或比畦面略宽。发菌出菇一膜多用时,可选择比畦面宽30cm,为覆盖出菇小拱棚做预留准备,如1.2m宽的畦面,选1.5m宽的膜。

(3)使用 覆盖时间根据棚的具体保湿情况灵活运用,可播种后就盖,或扣营养袋后再盖。白膜透光,不能控制田间杂草,若是田间杂草较多的,建议使用黑膜。不管用白膜还是黑膜,都要在膜上打透气孔,大小1~2cm,间距30~40cm。具体方法是用电钻将整卷膜,从侧面中间部位,打6个直径1.5cm的孔,覆盖时,即有许多透光透气孔,利于发菌和出菇(图1-47)。

图1-47 覆盖地膜

3.出菇时搭建小拱棚

在容易产生霜冻、风大、保湿性差的地方,出菇时可搭建小拱棚。在1.0~1.2m宽的畦面上,插入竹片、钢筋(直径6~8mm)或玻璃纤维搭建50~60cm高的弓形骨架,盖上有孔地膜,膜用夹子固定在竹竿上,膜两边用砖头间距2m压好。小拱棚能提高膜内地温2~3℃,同时可规避出菇季节的连阴雨天气对幼菇造成的伤害(图1-48)。

图1-48 棚内搭建小拱棚

三、栽培季节

我国地理复杂,各地所处海拔、纬度不同,南北地区气候差异甚大。按照羊肚菌的生理特性,种植季节一般在秋冬季节进行。羊肚菌整个生活周期70~120天,平均温度越高,生活周期越短,例如四川地区最快可以播种35天左右现菇蕾,60天左右采菇。按照羊肚菌的生理特性,选择地温稳定在15~18℃播种,播种过早,菌丝老化快,感杂率高;播种过晚,菌丝活力不够,营养吸收慢,都会影响最终的产量。西南地区在11月初至12月初播种,2月中旬至3月中下旬采菇。高海拔地区和北方地区播种时间适当提前。设施栽培有一定的控温能力,则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播种时间。

四、品种选择

羊肚菌人工栽培品种应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状好的品种。栽培者在购买羊肚菌菌种时,必须到正规科研机构和法定菌种厂购种,查明所购买的菌种型号,了解菌种特性及适用范围,签订合同,购种时索取购种发票,注意菌种包装袋运输过程的安全性。

目前曾被驯化报道的羊肚菌品种有尖顶羊肚菌(M.conica)、黑脉羊肚菌(M.angusticeps)、梯棱羊肚菌(M.importuna)、六妹羊肚菌(M.sextelata)、七妹羊肚菌(M.septimelata)、粗柄羊肚菌(M.crassipes)、羊肚菌(M.esculenta)、小羊肚(M.deliciosa)、变红羊肚菌(M.rufobrunnea)。种植面积最多的是六妹羊肚菌(图1-49)、七妹羊肚菌、梯棱羊肚菌(图1-50),下面是六妹羊肚菌、梯棱羊肚菌适用菌株性状(表1-3),供大家参考。相对于梯棱羊肚菌而言,六妹羊肚菌比较适合北方相对不利的气候条件。

图1-49 六妹

图1-50 梯棱

表1-3 六妹、梯棱羊肚菌性状对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