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散风寒药
薄荷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本品揉搓后有特殊清凉香气,味辛凉。以叶多、色深绿、味清凉、香气浓者为佳。
【别名】蕃荷菜、菝蕑、吴菝蕑、夜息药、仁丹草、见肿消、水益母、接骨草。
【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疏肝理气,利咽透疹。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长于行气和中。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无汗、风火赤眼、风疹、皮肤发痒、疝痛、下痢及瘰疬等。外用有轻微的止痛作用,用于神经痛等。
【临床应用】
(1)用于风热表证之身不出汗、头痛目赤等症 常与荆芥、桑叶、菊花、牛蒡子等配伍应用,如银翘散。
(2)用于头痛眩晕、目赤多泪 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用于治疗风热上攻之头痛眩晕,宜与川芎、石膏、白芷等祛风、清热、止痛药配伍,如上清散;用于治疗风热上攻之目赤多泪,可与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于治疗风热壅盛,常配伍桔梗、生甘草、僵蚕,如六味汤。
(3)用于咽喉红肿疼痛 本品清利咽喉作用显著,主要用于风热咽痛,兼有疏散风热的作用,常配伍牛蒡子、马勃、甘草等应用。也可研末吹喉,治疗咽喉红肿热痛症。
(4)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薄荷有透发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可配伍荆芥、牛蒡子、蝉蜕等应用。
(5)局部应用 薄荷醇的各种制剂,局部应用可治疗头痛、牙痛和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3~6g,不可久煎,宜后下;或入丸、散。
(2)外用 适量,煎水先或捣汁涂敷。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故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
牛蒡子
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以粒大、饱满、色灰褐者为佳。
【别名】大力子、牛子、鼠粘子。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临床应用】
(1)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该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热,故有疏散风热、宣肺利咽之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常与金银花、连翘、荆芥、桔梗等同用,如银翘散;若风热壅盛,咽喉肿痛,热毒较甚者,可与大黄、薄荷、荆芥、防风等同用,如牛蒡汤;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配伍荆芥、桔梗、前胡、甘草[1]。
(2)用于麻疹不透 该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风热、透泄热毒而促使疹子透发。用于治疗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配薄荷、荆芥、蝉蜕、紫草等同用,如透疹汤[1]。
(3)用于痈肿疮毒、痄腮喉痹 该品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风热、内泄其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且性偏滑利,兼可通利二便,故可用治疗风热外袭、火毒内结之痈肿疮毒,兼有便秘者,常与大黄、芒硝、栀子、连翘、薄荷等同用;该品分瓜蒌、连翘、天花粉、青皮等同用,又可用于治疗肝郁化火、胃热壅络之乳痈,如瓜蒌牛蒡汤;该品与玄参、黄芩、黄连、板蓝根等同用,还可用于治疗瘟毒发颐、痄腮喉痹等热毒之证,如普济消毒饮[1]。
(4)治疗习惯性便秘 以生牛蒡子(捣碎)15g,开水500ml,冲泡20min后代茶服饮,1日3次[2]。
(5)治疗乳腺炎 可疏肝清热,通乳消肿[3]。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5~10g;或入散剂。
(2)外用 适量,煎汤含漱。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使用注意】本品能滑肠,气虚便溏者忌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三,朱树宽,牛效清,等.专题笔谈牛蒡子[J].中医杂志,1997,11:645-647.
[2] 包祖晓.牛蒡子通大便作用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0(02):77.
[3] 石妙利.瓜蒌牛蒡汤加减治疗乳痈初期150例[J].现代中医药,2007(03):33.
蝉蜕
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本品气微,味淡。以体轻、完整、色黄亮者为佳。生用。
【别名】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热之发热恶寒、咳嗽,以及风疹、皮肤瘙痒等症 蝉蜕有疏散风热的作用,用于风热表证常配伍薄荷等应用;对风疹瘙痒也有祛风止痒的功能[1]。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蝉蜕透发而有清热作用,因其主要为疏风热,故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者居多,常与牛蒡子、薄荷同用;但如热盛疹出不畅,又可配伍紫草、连翘等应用[1]。
(3)用于咽喉肿痛以及音哑等症 蝉蜕所治咽喉肿痛一般以外感风热引起者为主,因其有疏风热、利咽喉作用,多与薄荷、牛蒡子、连翘、桔梗、甘草配伍应用;至于治疗音哑,则以风邪郁肺、肺气失宣所引起者为主,取其宣肺开音之功,常与桔梗、玉蝴蝶、胖大海等同用[1]。
(4)用于目赤、翳膜遮睛 本品对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以及麻疹后目生翳膜,有明目退翳作用,可配伍菊花、谷精草、蒺藜等应用[1]。
(5)用于破伤风、小儿惊风、夜啼等症 蝉蜕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而定惊解痉,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可配全蝎等同用;对惊风、小儿夜啼出现惊痫不安,可配钩藤等同用[1]。
(6)治疗破伤风 取蝉蜕去头、足,焙干研细。成人日服3次,每次9~15g,用黄酒50g冲服。小儿酌减[2]。
(7)治疗慢性荨麻疹 取蝉蜕洗净,晒干,炒焦,研末,过筛,炼蜜为丸,每丸重9g;或取蝉蜕2份,刺蒺藜1份,蜂蜜适量,制成丸剂,每丸重9g,每日服2~3次,每次1丸,温开水送下[2]。
(8)治疗化脓性中耳炎 取蝉蜕1个焙干研细,加冰片1分,轻粉8分,调匀备用,患耳先用双氧水清洗,然后吹入适量蝉蜕粉,每日1次。如发现头晕、恶心等症状,应即停用[2]。
(9)治疗产后急性尿潴留 徐妙燕将111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采用蝉蜕通黄汤(蝉蜕、通草、生大黄)加减治疗,水煎取汁,顿服;对照组51例,口服温开水500ml,两组均服用数日,辅助疗法相同。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54.9%),未见不良反应[3]。
(10)治疗失眠 王祥麒等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蝉蜕二藤汤(蝉蜕、首乌藤、钩藤)加减治疗,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早、晚饭后各1次);对照组给予安定(地西泮)5mg,日1次,睡前口服,两组均连服2个疗程(3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73.33%)。证明蝉蜕二藤汤治疗失眠疗效可靠安全[4]。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3~6g;或入丸、散。
(2)外用 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一般病症用量宜小;止痉则用量需大。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
参考文献
[1] 李俊义.蝉蜕的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2):89-89.
[2] 张驰,杨届.蝉蜕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1):194-195.
[3] 徐妙燕.蝉蜕通黄汤治疗产后急性尿潴留60例[J].中医杂志,2000,41(4):245.
[4] 王祥麒,司瑞超.蝉蜕二藤汤治疗失眠45例[J].河南中医,2010,30(9):881-882.
桑叶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我国各地大都有野生或栽培。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以叶片完整、大而厚、色黄绿、质扎手者为佳。生用或蜜炙用。
【别名】铁扇子、蚕叶。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祛风清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临床应用】
(1)用于风热感冒 桑叶善于散风热而泄肺热,对外感风热、头痛、咳嗽等,常与菊花、金银花、薄荷、前胡、桔梗等配伍应用。
(2)用于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本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凉润肺燥,故可用于肺热或燥热伤肺所致咳嗽痰少、色黄而黏稠,或干咳少痰、咽痒等症。轻者可配伍杏仁、沙参、贝母等应用,如桑杏汤;重者可配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应用,如清燥救肺汤。
(3)用于目赤肿痛 桑叶不仅可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对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可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配伍应用;至于肝阴不足引起的眼目昏花,桑叶还可配伍滋养肝肾的女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应用。
(4)用于出血 本品尚能凉血止血,还可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咳血、吐血、衄血,宜与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
(5)治疗肺脓疡 桑芦汤(桑叶20g,芦根60g,鱼腥草60g,白茅根60g,刺黄柏30g)水煎服(鲜品更好),每天1剂。连续服药,定期复查,治愈后停药,一般14~4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肺脓肿72例,疗效较好[1]。
(6)治疗乳糜尿 66名乳糜尿患者,在不住院治疗、照常劳动的情况下,每天3次分服每片含0.4g的生桑叶制成的药片12克/天,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控制高蛋白和高脂肪饮食,待蛋白尿、脂肪尿转阴后,巩固治疗2~3个疗程[2]。
(7)治疗黄褐斑 取市售桑叶500g,隔水蒸煮消毒,去杂质,干燥后备用。每天15g,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4.5~9g;或入丸、散。
(2)外用 适量,煎水洗或捣敷。一般肺燥咳嗽多蜜炙用,其余多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能滑肠,气虚便溏者忌用。
参考文献
[1] 余化平,王显忠,肖欣荣,等.桑芦汤治疗肺脓肿72例[J].华西医学,1993(02):158-159.
[2] 侯立文.生桑叶片治疗乳糜尿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04):40-41.
菊花
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由于花的颜色不同,又有黄菊花和白菊花之分。
【别名】白菊花、黄甘菊、药菊、茶菊、怀菊花、滁菊、亳菊、杭菊、贡菊。
【性味归经】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临床应用】
(1)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本品味辛疏散、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功能疏散肺经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等症,每与性味功用相似的桑叶相须为用,并常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饮。
(2)用于肝阳上亢 本品性寒,入肝经,能清肝热、平肝阳,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每与石决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潜阳药同用;若肝火上攻而致眩晕、头痛,以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者,可与羚羊角、钩藤、桑叶等清肝热、息肝风药同用,如羚角钩藤汤。
(3)用于目赤昏花 本品辛散苦泄、微寒清热,入肝经,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能清泄肝热以明目,故可用于治疗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治疗前者常与蝉蜕、木贼、白僵蚕等疏散风热明目药配伍;治疗后者可与石决明、决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药同用。若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又常配伍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等滋补肝肾、益阴明目药,如杞菊地黄丸。
(4)用于疮痈肿毒 本品味苦性微寒,能清热解毒,可用于治疗疮痈肿毒,常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汤。因其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之力不及野菊花,故临床较野菊花少用。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10~15g;或入丸、散;或泡茶。
(2)外用 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凡阳虚或头痛而恶寒者均忌用。白菊花味甘、清热力稍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味苦,泄热力较强,常用于疏散风热;野菊花味甚苦,清热解毒的力量很强。野菊的茎、叶,功用与花相似,无论内服与外敷,都有效。
葛根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或再纵切成两半,干燥。
【别名】葛藤、粉葛、葛麻藤、干葛、甘葛、葛于根、黄葛根、葛条根。
【性味归经】甘、辛,凉。归脾、胃经。
【功效主治】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临床应用】
(1)用于感冒发热、恶寒、无汗、项强等症 葛根有发汗、退热的作用,与柴胡等配伍可用于表热证;与麻黄、桂枝、芍药同用于风寒表证而见项背强、无汗、恶风者。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葛根有透发麻疹的作用,因其兼有生津、止泻的功能,所以用于麻疹发热口渴,或伴有腹泻等症,常与升麻等配伍应用。
(3)用于胃热口渴等症 本品能生津止渴,用于热病口渴或消渴等症,可配伍麦冬、天花粉等应用。
(4)用于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本品味辛升发,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而奏止泻痢之效,故可用于表证未解、邪热入里所致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苔黄脉数,或湿热泻痢、热重于湿者,常与黄芩、黄连、甘草同用,如葛根芩连汤;若脾虚泄泻,常配伍人参、白术、木香等药,如七味白术散。
(5)治疗高血压颈项强痛 用葛根与川芎,其量常为2∶1,即葛根30g,川芎15g[1]。
(6)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硝酸甘油用量,改善异常心电图,心肌耗氧量[2]。
(7)治疗眼底病 通过降压、改善眼底缺血,治疗眼底血管疾病[3]。
(8)治疗早期突发性耳聋 葛根素注射液500mg/次加入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天1次[4]。
【用量用法】煎服。9~15g。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使用注意】表气虚而自汗者勿用。血虚肤燥、气虚风痛者禁用。
参考文献
[1] 詹青,詹文涛.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127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689-698.
[2] 赵志明,杨晓英,张永珍,等.葛根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05):282-284.
[3] 何宁,江志芬.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疾病[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05):357.
[4] 李冰慧.葛根素联合利多卡因治疗突发性耳聋49例(53耳)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2):40-41.
柴胡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切段,生用或醋炙用。而大叶柴胡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别名】北柴胡又名硬柴胡;南柴胡又名软柴胡、香柴胡。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功效主治】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临床应用】
(1)用于表证发热及少阳证 本品辛散苦泄、微寒退热,善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对于外感表证发热,无论风热、风寒表证,皆可使用。治疗风寒感冒之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常与防风、生姜等药配伍,如正柴胡饮;若外感风寒,寒邪入里化热,恶寒渐轻、身热渐盛者,多与葛根、羌活、黄芩、石膏等同用,以解表清里,如柴葛解肌汤;治疗风热感冒之发热、头痛等症,可与菊花、薄荷、升麻等辛凉解表药同用。现代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对于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表退热作用。若伤寒邪在少阳,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本品用之最宜,为治少阳证之要药,常与黄芩同用,以清半表半里之邪,共收和解少阳之功,如小柴胡汤[1]。
(2)用于肝郁气滞 本品辛散苦泄,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症,常与香附、川芎、白芍同用,如柴胡疏肝散;若肝郁血虚、脾失健运所致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胁肋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者,常配伍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等,如逍遥散[1]。
(3)用于气虚下陷之脏器脱垂 本品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可用于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常与人参、黄芪、升麻等同用,以补气升阳,如补中益气汤[1]。
(4)用于疟疾 本品可退热截疟,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常与黄芩、常山、草果等同用[2]。
(5)用于退热 北柴胡对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肺炎等有较好的退热效果[3]。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使用注意】真阴亏损、肝阳上亢者忌服。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参考文献
[1] 牛向荣.柴胡药理作用研究概述[J].中国药师,2009,12(9):1310-1312.
[2] 刘光汉.小柴胡汤加味治愈疟疾14例介绍[J].陕西新医药,1976(04):60.
[3] 曹三宝,赵桂霞.加味小柴胡汤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发热88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04):14-15.
升麻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Turcz.)Maxim.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别名】周升麻、周麻。
【性味归经】微甘、辛,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临床应用】
(1)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本品发表力弱,一般表证较少应用。因其透发作用,故多用于麻疹透发不畅,常与葛根配伍应用。
(2)用于热毒斑疹、牙龈腐烂恶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疡等 本品清热解毒以治胃火亢盛的牙龈腐烂、口舌生疮及咽喉肿痛,临床常与石膏、黄连等配伍;对热病高热、身发斑疹以及疮疡肿痛,升麻又可配伍金银花、连翘、赤芍、当归等应用。
(3)用于气虚下陷所致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升麻的升举阳气作用与柴胡相似,故两药往往相须为用,并多配伍补气药党参、黄芪以升阳举陷[1]。
(4)治疗多型渗出性红斑 采用升麻连苡汤(升麻10g,连翘10g,薏苡仁20g,丹参10g,徐长卿15g,地肤子15g,白鲜皮15g,紫苏叶10g,生甘草4g),水煎服,治疗患者8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2]。
(5)治疗神经性皮炎 采用升麻贯众汤(升麻10g,贯众12g,白芷10g,金银花10g,苦参6g,蒲公英10g,紫草6g,牡丹皮6g,千里光12g,甘草10g,绣球防风10g,蝉蜕6g)水煎服,治疗神经性皮炎取得了较好疗效[3]。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用于升阳,3~9g,宜蜜炙、酒炒;用于清热解毒,可用至15g,宜生用;或入丸、散。
(2)外用 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汤含漱;或淋洗。
【使用注意】阴虚阳浮、喘满气逆及麻疹已透者忌服。服用过量可产生头晕、震颤、四肢拘挛等症。
参考文献
[1] 高雪枝.升麻升提作用的临床应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6(04):10-11.
[2] 沈同生.升麻连苡汤治疗多型红斑82例小结[J].湖南中医杂志,1999(01):20.
[3] 杨学颖.辨证施治神经性皮炎一例[J].中国疗养医学,2019,28(09):1008.
蔓荆子
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荆Vitex tr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别名】白背木耳、白背杨、水捻子、白布荆、蔓荆实、荆子、万荆子、蔓青子。
【性味归经】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效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
【临床应用】
(1)用于风热感冒之头昏头痛 本品辛能散风、微寒清热、轻浮上行,解表之力较弱,偏于清利头目、疏散头面之邪。故风热感冒而头昏头痛者,较为多用,常与薄荷、菊花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药同用;若风邪上攻之偏头痛,常配伍川芎、白芷、细辛等祛风止痛药。
(2)用于目赤肿痛 本品辛散苦泄微寒,功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可用于风热上攻所致目赤肿痛、目昏多泪,常与菊花、蝉蜕、蒺藜等祛风明目药同用;本品药性升发,可清利头目,与黄芪、人参、升麻、葛根等补气升阳药同用,还可治疗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所致耳鸣耳聋,如益气聪明汤。
(3)用于风湿痹痛 取本品祛风止痛之功,也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每与羌活、独活、川芎、防风等同用,如羌活胜湿汤。
(4)治疗头风头痛 对于感受风热引起的头痛,临床常与防风、菊花、石膏等配伍应用;对于头风头痛,本品可与藁本、川芎等配伍应用。治风邪所致的目赤肿痛、头目昏暗,常与菊花、川芎、决明子等配伍应用[1]。
(5)治疗眶上神经痛 蔓荆子辛、苦,微寒。有疏散风热之功效,临床用于眶上神经痛等诸症确有良效[2]。
(6)治疗三叉神经痛 用蔓荆子60g、白酒500ml,将蔓荆子炒至焦黄,轧为粗末,入酒内浸泡3~7天(夏季泡3天,冬季泡7天),兑凉开水适量,取汁700ml,每次服50ml,每日2次,7天为1个疗程[3]。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5~9g;浸酒或入丸、散。
(2)外用 捣敷。
【使用注意】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参考文献
[1] 许贺先.蔓荆子头风汤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07(10):862-863.
[2] 李荫昆.蔓荆子治疗鼻炎、眶上神经痛[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8(21):40.
[3] 刘永业.蔓荆子治疗三叉神经痛有良效[J].中医杂志,2000(12):712.
淡豆豉
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别名】豆豉、杜豆豉、香豉、淡豉。
【性味归经】苦、辛,凉。归肺、胃经。
【功效主治】解肌发表,宣郁除烦。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躁胸闷,虚烦不眠。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表证 本品辛散轻浮,能疏散表邪,且发汗解表之力颇为平稳,无论风寒、风热表证,皆可配伍使用。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之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痛等症,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等药同用,如银翘散;若风寒感冒初起,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症,常配伍葱白,如葱豉汤[1]。
(2)用于热病烦闷 本品辛散苦泄性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邪热、除烦,常与清热泻火除烦的栀子同用,治疗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所致心中懊、烦热不眠,如栀子豉汤。
(3)治疗流行性感冒高热 三黄石膏汤[黄连9g,黄芩9g,黄柏9g,栀子9g,淡豆豉9g,麻黄8g,石膏40~50g(先煎),生姜3片,大枣3枚,细茶10g],每天1~2剂,水煎服。有较好的疗效[1]。
(4)抗肿瘤 以淡豆豉粉口服治疗癌症患者,可改善肺腺癌患者血脂水平,提高抗肿瘤效果,对治疗、疾病监测及转归有积极意义[2]。
(5)治疗小儿腹泻 与薄荷、前胡、牛蒡子、木通、葛根等配伍治疗小儿泄泻,收到了较好的疗效[3]。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5~15g;或入丸剂。
(2)外用 适量,捣敷;或炒焦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凡伤寒传入阴经与直中三阴者,皆不宜用。
参考文献
[1] 游振旺.三黄石膏汤治疗流感高热症[J].福建中医药,1997(01):48.
[2] 康宏春.淡豆豉对肺腺癌患者术后血脂及化疗效果的影响[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8,28(04):11-13.
[3] 姜磊.李新民治疗小儿腹泻验案3则[J].江苏中医药,2009,41(04):48.
浮萍
本品为浮萍科植物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L.)Schleid.的干燥全草。6~9月采收,洗净,除去杂质,晒干。
【别名】水萍、水萍草、浮萍草。
【性味归经】辛,寒。归肺经。
【功效主治】宣散风热,透疹,利尿。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尿少。
【临床应用】
(1)用于感冒发热无汗、麻疹隐隐不出或疹出不透等 本品性寒、轻浮升散,善开毛窍、入肺经、过皮肤,有发汗解表、透疹等功效,故可用于外感风热及麻疹透发不畅等,临床常与西河柳、牛蒡子、薄荷等配伍应用。风热瘾疹者亦可内服、外用。
(2)用于风水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浮萍能泄热利水,故对于水肿而有表热者适用。
(3)用于皮肤病 有人运用丹参浮萍汤加减,研究了丹参浮萍汤治疗青春期痤疮,获得了良好疗效;用桂枝浮萍汤治疗荨麻疹,有效率达到80%以上;通过自制的浮萍散面膜进行治疗痤疮的试验,取到了很好的疗效[1]。
(4)治疗静脉血栓 将24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用西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用西药治疗加用槐米浮萍胶囊为治疗组。观察槐米浮萍胶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试验中,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2%,而对照组只有69.6%[2]。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3~9g(鲜者15~30g);或捣汁;或入丸、散。
(2)外用 煎水熏洗;或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表虚自汗者不宜使用。
参考文献
[1] 罗铁成,侯恩太,路锋,等.浮萍药用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423-8424.
[2] 缠双鸾,崔茂香,刘丽华,等.槐米浮萍胶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4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5,37(5):22~23.
木贼
本品为木贼科植物木贼Equisetum hiemale L.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阴干。
【别名】锉草、笔头草、笔筒草、节骨草。
【性味归经】甘、苦,平。入肺、肝经。
【功效主治】疏风散热,解肌,退翳。主治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血痢、脱肛、疟疾、喉痛、痈肿。
【临床应用】
(1)用于风热目赤、迎风流泪、目生翳障 本品功能疏散风热、明目退翳,较少用于一般风热感冒,而主要用于风热上攻于目所致目赤肿痛、多泪、目生翳障,常与蝉蜕、谷精草、菊花等疏散风热、明目退翳药同用;若肝热目赤,可与决明子、夏枯草、菊花等清肝明目药配伍。
(2)用于血证 本品兼有止血作用,但药力薄弱,较少单独使用,宜与其他止血药配伍治疗血证。治疗肠风下血,可与槐角、荆芥等配伍,如木贼散。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记载,用本品配伍黄柏、益母草、五倍子等,研末,外用或内服,可治疗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妇科出血等。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3~10g;或入丸、散。
(2)外用 适量,研末撒敷。
【使用注意】气血虚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