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药临床应用大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节 清虚热药

青蒿

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季花盛开时采割,除去老茎,阴干。

【别名】蒿子、臭蒿、香蒿、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细叶蒿、草青蒿、草蒿子。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功效主治】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用于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暑热发热、无汗,或温热病发热、恶寒、寒清热重,以及疟疾等 本品气味芳香,虽属苦寒而不伤脾胃,有清解暑邪、宣化湿热的作用,常与藿香、佩兰、滑石等用于外感暑热;和黄芩、半夏、竹茹等用于温热病寒热往来及疟疾等。

(2)用于阴虚发热、盗汗等症 本品能退虚热,可用于阴虚发热或原因不明的低热,常和秦艽、鳖甲、地骨皮等同用。

(3)用于疟疾 青蒿及其制剂是治疗疟疾的常用药,其所含青蒿素是抗疟的主要成分,对各型疟疾均疗效突出,且速效、低毒,临床治愈率100%。

(4)用于鼻出血 民间常用鲜青蒿搓烂塞鼻,或用蒸馏法将鲜青蒿制成滴鼻剂,治疗鼻出血1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后下,6~12g;或入丸、散。

(2)外用 捣敷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产后血虚、内寒作泻,以及饮食停滞泄泻者勿用。凡产后脾胃薄弱,忌与当归、地黄同用。

参考文献

[1] 李树钿.鲜青蒿汁止鼻衄[J].新中医,2000(08):10.

地骨皮

本品为茄科植物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或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根皮。春初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

【别名】杞根、地骨。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主治】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临床应用】

(1)用于肺热咳嗽、气喘,或痰中夹血等症 邪热袭肺,肺失肃降,则上逆而为喘咳;热伤肺络,络损则血溢,夹于痰中,则为痰中有血丝。地骨皮能清泄肺热,肺热除则肺气清肃,喘咳等症自可减除,常与桑白皮等同用。

(2)用于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尿血等症 地骨皮入血分而凉血,故亦可用于吐血、衄血等症,可与白茅根、侧柏叶等配伍使用。

(3)用于阴虚发热等症 地骨皮善于退虚热,对阴虚发热、低热不退等症尤为适宜,常与青蒿、鳖甲、白薇等药配伍使用。

(4)治疗高血压 每天用鲜枸杞根皮或全根30g(干品15g),水煎2次分服,连服30天为1个疗程。无体位性低血压及其他副作用1

(5)治疗青年扁平疣、掌跖疣、泛发性湿疹 将地骨皮制成10%注射液,每次用2~3ml,加自血2ml,肌内注射,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如未痊愈亦可继续用1个疗程。个别注射后不久感觉轻度头痛及面部潮红2

(6)治疗牙髓炎疼痛 取地骨皮50g,加水500ml,煎至50ml,过滤后以小棉球蘸药液填入已清洁之窝洞内即可3

(7)治疗疟疾 取鲜地骨皮50g、茶叶5g,水煎后于发作前2~3小时顿服4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9~15g;或入丸、散。

(2)外用 煎水含漱、淋洗;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参考文献

[1] 罗耀明.地骨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50例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1983(03):46.

[2] 曹静,王淑华.不同剂量地骨皮的药理作用及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2(04):262-263.

[3] 谭家齐,郑协万.地骨皮汤治疗牙髓炎疼痛[J].辽宁中医杂志,1960(04):41-42.

[4] 冯石松.浅谈地骨皮的退热作用[J].四川中医,1991(06):14.

白薇

本品为萝藦科植物白薇Cynanchum atratum Bge.或蔓生白薇Cynanchum versicolor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干燥。

【别名】白马尾。

【性味归经】苦、咸,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用于温邪伤营发热,阴虚发热、骨蒸劳热、产后血虚发热、热淋、血淋、痈疽肿毒。

【临床应用】

(1)用于阴虚发热、产后虚热 本品苦寒,善入血分,有清热凉血、益阴除热之功。若治疗热病后期、余邪未尽之夜热早凉,或阴虚发热、骨蒸潮热,常与地骨皮、知母、青蒿等同用;若治疗产后血虚发热、低热不退及昏厥等症,可与当归、人参、甘草同用,共收养血益阴、清热除蒸之效,如白薇汤。本品既能退虚热,又能清实热,与生地黄、玄参等清热凉血药同用,还可用于温邪入营之高热烦渴、神昏舌质绛等。

(2)用于热淋、血淋 本品既能清热凉血,又能利尿通淋,故可用于膀胱湿热之血淋涩痛,常与木通、滑石及石韦等清热利尿通淋药同用。

(3)用于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咽喉肿痛 本品苦咸而寒,有清热凉血、解毒疗疮、消肿散结之效,内服、外敷均可。常与天花粉、赤芍、甘草等同用,治疗血热毒盛的疮痈肿毒、毒蛇咬伤,如白薇散,也可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应用;若治咽喉红肿疼痛,常与金银花、桔梗、山豆根同用。

(4)用于阴虚外感 本品还可清泄肺热而透邪,清退虚热而益阴,故常与玉竹、豆豉、薄荷同用,治疗阴虚外感之发热咽干、口渴心烦等症,如加减葳蕤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白薇素有较强的强心作用,内服过量,可引起强心苷样中毒反应,中毒量为30~45g,可出现心悸、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泻、流涎等中毒症状。

胡黄连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别名】西藏胡黄连、假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主治疳疾、惊痫、泻痢、骨蒸劳热、自汗、盗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瘘、疮疡。

【临床应用】

(1)用于骨蒸潮热 本品性寒,入心、肝二经血分,有退虚热、除骨蒸、凉血清热之功。用于阴虚骨蒸劳热,常与银柴胡、地骨皮等同用,如清骨散。

(2)用于小儿疳热 本品既能除小儿疳热,又能清退虚热,故可用于小儿疳积发热、消化不良、腹胀体瘦、低热不退等症,常与党参、白术、山楂等同用,如肥儿丸。

(3)用于湿热泻痢 本品苦寒沉降,能清热燥湿,尤善除胃肠湿热,为治疗湿热泻痢之良药,常与黄芩、黄柏、白头翁等同用。此外,本品能清大肠湿火蕴结,还可用于痔疮肿痛、痔瘘成管,常配伍刺猬皮、麝香为丸,如胡连追毒丸。

【用法用量】

(1)内服 煎汤,6~12g;或入丸、散。

(2)外用 适量,研末调敷;或浸汁点眼。

【鉴别用药】胡黄连与黄连,名称相似且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疗湿热泻痢之良药。然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而黄连则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服。

银柴胡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Stellaria dichotoma L.var.lanceolata Bge.的干燥根。春、夏间植株萌发或秋后茎叶枯萎时采挖;栽培品于种植后第三年9月中旬或第四年4月中旬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别名】银夏柴胡、银胡、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肝、胃经。

【功效主治】清虚热,除疳热。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小儿疳热。

【临床应用】

(1)用于阴虚发热 本品甘寒益阴,清热凉血,退热而不苦泄,理阴而不升腾,为退虚热、除骨蒸之常用药。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潮热盗汗,多与地骨皮、青蒿、鳖甲同用,如清骨散。

(2)用于疳积发热 本品能清虚热、除疳热,故用于小儿食滞或虫积所致的疳积发热、腹部膨大、口渴消瘦、毛发焦枯等症,常与胡黄连、鸡内金、使君子等药同用,以共奏消积杀虫、健脾疗疳之效;亦可与栀子、人参、薄荷等同用,如柴胡清肝汤。

(3)治疗感冒高热 青蒿、银柴胡不但能治疗阴虚发热,同样也能治疗感冒高热。

(4)治疗过敏性疾病 过敏饮由防风、乌梅、荆芥、银柴胡、五味子、蝉蜕等中药组成。方中防风、荆芥、乌梅祛风止痒,为君药;乌梅、五味子敛肺气、润肺燥,为臣药;银柴胡清热凉血,为佐药。其应用于过敏性鼻炎、湿疹、慢性荨麻疹、哮喘、自身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颇有验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或入丸、散。

【鉴别用药】银柴胡与柴胡,名称相似且均有退热之功。然银柴胡能清虚热、除疳热,尤善治疗阴虚发热、小儿疳热;而柴胡能发表退热,善治疗外感发热、邪在少阳之往来寒热。

【使用注意】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