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44/41806744/b_41806744.jpg)
第三节 血缘关系至上的家族公司治理模式
一、家族公司治理模式的产生背景
家族公司治理模式是指家族成员在公司中起主导作用,占有公司股权的相对多数,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离的一种以血缘为纽带的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以中国的香港和澳门,韩国以及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公司为代表。其产生的背景如下:
第一,文化传统与价值理念。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人们普遍十分认同儒家文化中重视家族、重视血缘纽带、重视和谐等思想观念。在这种文化观念的影响下,一般认为权力的传递与交接应该以血缘为纽带,在家族成员内传承,这影响了公司的治理结构,形成了公司的家族性。
第二,与当地原住居民的矛盾、商人的社会地位低。对于东南亚华人来说,独立前受当时的殖民者歧视,独立后受到土著居民的排斥,在当地创办公司,家族成员团结协作、共同经营是经营公司、维护公司最好的方式。在韩国,商人的社会地位低,创办公司所需的资金和人力一般只能借助家族的力量,公司一般由家族成员共同经营。
第三,市场经济体制落后,银行无法进入公司内部。市场经济体制落后、股票市场不活跃,经理人市场不成熟,由家族成员对公司进行治理是最合适的选择。另外,银行的行为受到政府的干预,虽然可以向公司间接融资,但是却无法进入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第四,政府政策支持。东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家族企业形成于殖民体系崩溃后,是在不发达的国家工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其中,韩国政府一直对家族企业进行大量的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
二、家族公司治理模式的特征
1.所有权与经营权主要由家族成员控制
家族公司一般由家族成员控制“两权”。家族成员在公司治理中占据主要地位,有绝对的话语权,对公司的大小行政事务、经济事项进行决策、执行与监督。
2.企业决策家长化
家族公司大家长对于公司的发展和决策“说一不二”。对于公司重要事项的决策,家族大家长在位时,由其一人作出;退出一线后,也需征求其意见或许可。而其他家庭成员作出的公司日常决策也需要经过大家长的批准才能确定。
3.激励约束双重化
在家族公司中,“家族”会对家族成员产生双重激励和约束。对于家族公司创办者来说,经营行为是为了扩大公司并让家庭、子孙后代过上更好地生活;对于后代经营者来说,公司就代表家族,经营行为是为了维护公司的发展、推动公司的进步、增加公司的利益,这使他们受到双重激励和约束。这种形势下,作为经营者的家族成员,一般会以公司和家族的集体利益为先,发生道德风险可能性很低。
4.公司员工管理家庭化
家族公司努力为员工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感受到自己作为公司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使员工对公司具有归属感、对工作具有成就感。这种员工管理方式,一方面能够增强员工对公司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员工与公司之间的摩擦和矛盾,有利于公司的持续发展。
5.银行的外部监督弱
在东南亚地区,许多银行作为大型家族公司的内部公司存在,以公司整体利益为目标,服务于内部其他公司。而在韩国,银行是政府的,对家族公司来说,一般只是作为一种筹资组织。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银行对家族公司几乎不存在有效监督。
6.强有力的政府干预
在东南亚地区和韩国,政府都参与了家族公司的治理与发展,但参与方式有所不同。在东南亚,华人家族公司是掌握着经济命脉的存在,并与土著公司之间存在竞争,为了公司的发展,他们只能与政府合作,在公司中安置政府官员。而在韩国,政府对符合国家经济发展趋势的家族公司进行扶持,为他们提供融资便利、税收优惠等支持,推动公司的发展。
三、家族公司治理模式的评价
1.家族公司治理模式的优点
(1)降低公司的初创成本
家族公司在初创时期需要的资本基本来自家族成员的共同集资,降低了公司的融资成本,同时在企业发展需要资金来源时,家族成员的内部集资为其融资提供了保障。另外,家族成员对于公司发展、追求利益等方面的想法上具有一致性,家族成员的加入,既解决了公司创办时的人员短缺问题,又降低了人员成本。
(2)决策执行效率高
在家族公司内部,家族成员对问题认识的相似性以及对公司大家长决策的绝对服从,使得大家长所作出的决策能够被快速理解并迅速执行,提高了决策确定和执行的效率。
(3)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和交易费用
所有者一般是委托人,经营者一般是代理人,公司委托—代理问题就是双方追求利益不一致、代理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导致的。而家族公司的“两权”一般均由家族成员掌控,委托代理身份合一,他们从公司获取的信息是对称的、追求的利益也是一致的,因此,能够有效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另外,家族公司一般是多元化经营,有的经营范围甚至涵盖所涉行业的上下游,公司内部之间的关联交易比重较大,节省了交易费用。
(4)内部激励约束有效
家族成员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既享受公司给予的回报激励,又承担提升经营业绩的责任约束,既要推动家族公司的发展,又要维护好家族成员的利益。他们对于公司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和忠诚感,对追求公司的利益有着极强的向心力,他们相互信任、互相配合,共同奋斗,增强了凝聚力,降低了公司的监控成本。
2.家族公司治理模式的缺点
(1)决策机制独断
在家族模式下,公司的重要决策往往由公司的最高领导人即大家长作出,这样的决策机制比较单一,缺乏科学性与民主性,缺少监督。这种机制虽然比较高效,但是风险也很大,并且大家长的决策不可能保证一直不存在偏差,一旦决策失误,会造成公司震荡。
(2)未考虑小股东的利益
家族公司基本上完全由家族成员操纵,在进行决策时,往往会主要考虑家族的利益,而忽视小股东的利益。并且公司对外相对封闭,小股东获取的信息有限,难以监控公司的经营行为,易损害小股东的权益。
(3)其他利益相关者难以进行有效监督
一方面,银行作为债权人,其地位无论是家族公司的一部分还是政府控制下提供资金的组织,都无法发挥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公司对外披露信息有限且无法保证信息的质量,都会使外部股东难以获取真实有效的公司信息,从而无法监督经营者的行为,也无法根据企业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决策来维护自身的利益。
(4)产权封闭,政府干预强大
家族公司对外透明度低,外部投资者难以获取有效的信息判断其投资价值,公司难以获得外部融资。投资规模的有限,势必限制公司的发展,难以扩大公司的规模。另外,政府在家族公司的融资、监管以及银行管理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家族公司稳定发展,但是过度干预也使得外部监督基本无效。
(5)重人治,轻法治,易导致人才危机
家族公司对家庭成员的信任强于对体制的信任,家族成员担任公司各种重要的管理岗位,公司在用人制度上存在任人唯亲的问题。另外,家族公司对于外部人员的“防范”使得外部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容易导致人才危机。
(6)家族权力继承存在一定的风险和纷争
家族公司权力的交接具有“继承”的特点。当创办人将权力交接给下一代时,继承人是否具备凝聚力和管理实力是公司能否继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如果继承人无法得到其他家族成员的支持,那么权利的交接会在家族成员之间引起纷争,造成权力争夺的局面;另一方面如果继承者管理能力不足,在公司的发展战略上,作出错误的决策,那么可能导致公司的经营面临困难。这些问题都有可能是引发公司分裂、解散甚至破产的导火索。
四、家族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1)完善决策机制
家族公司应切实落实各层次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权责的科学规划,建立完善的权力分配体系,确保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完善公司的决策机制,提高公司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2)提高公司的透明度
为了公司的发展和扩大,应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健全对外信息披露制度,保证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及时获取公司的相关信息,能更好地对公司进行监督;保证外部投资者能够了解到比较全面的公司信息,增加投资机会,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家族公司的两权分离,保证公司持续发展。
(3)重视外部员工的激励
家族公司要打破传统的“家文化”,在公司用人方面,应不论亲疏,任人唯贤,完善对外部人员的激励机制,按照公司发展要求选择能力匹配的人员任职公司重要岗位。对于有重要贡献的经营者、技术人才等,还可以给予股票期权奖励,使其与公司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更加具有奋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