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产品技术纵览与展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古代麻类纤维的生产技术

第一节 古代麻类作物的种植技术

古代人民对麻类的种植、管理和利用,很早就摸索出了一套规律。下面介绍一些至今仍值得借鉴的,古代根据自然条件和麻作物生长发育特征采取针对性措施的田间管理经验和总结。

在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曾多次出现描写大麻种植的诗句,如《诗经·齐风·南山》中的:“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诗中的“艺麻”,就是“种麻”,“衡从”同“横纵”,“亩”是播种的垄畦,表明当时种麻是纵横成行的,并似乎已了解播种的疏密可影响麻皮和麻籽的质量。为种好麻,掌握播种季节非常重要。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的《吕氏春秋·审时》强调“得时之麻……厚枲以均”。便是说种植及时的大麻,皮厚实,上下均匀,纤维质量好。到了汉代,大麻的栽培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已遵循“趣时、和土、务粪泽、旱锄、早获”的原则,而且雄株和雌株是分开单独栽种的。西汉《氾胜之书》,分别介绍了栽种枲麻和苴麻的方法。谓种枲:春冻解,耕治其土。春草生,布粪田。选择的播种时间,既不能太早,也不能过晚。太早则麻茎刚坚、厚皮、多节。过晚则皮不坚。不过宁失于早,不失于晚。当穗上花粉放散如灰末状时就要拔起来。谓种苴:二月下旬、三月上旬,傍雨种之。麻生叶后要除草。麻秆高一尺左右,要施蚕屎粪;如无蚕屎,也可以施熟粪。天旱时,要用流水浇之,无流水可改用井水,但一定要将井水暴晒一下,杀其寒气再浇之。雨泽时勿浇。采用这种方法,良田每亩可收50~100石,薄田至少30石。东汉《四民月令》则将一年中每月与麻有关的农事活动做了归纳,谓:正月“粪田畴(麻田)”;二月“可种植禾、大豆、苴麻、胡麻(芝麻)”;三月“时雨降,可种粳稻及植禾、苴麻、胡豆、胡麻”;五月“可种禾及牡麻”;十月“可析麻,趣绩布缕”。为提高农田利用率,有些地区还采取麻、麦轮种的方式。

大麻是雌雄异株植物,雄麻以利用麻茎纤维为目的,雌麻以收籽为目的,二者的栽培技术略有差异。虽然先秦书籍《吕氏春秋》在“审时”“任地”两篇中即提到种麻,但未能指明是纤维用,还是籽实用。东汉《四民月令》也只是简略指出:二三月可种苴麻;夏至先后各五日,可种牡麻(即雄麻)。直到北魏时,贾思勰《齐民要术》才将纤维麻和籽实麻种植技术分开归纳和总结,其“杂说”篇谓:“凡种麻,地须耕五、六遍,倍盖之。以夏至前十日下子。亦锄两遍。仍须用心细意抽拔。全稠闹细弱不堪留者即去却。一切但依此法,除虫灾外,小小旱不至全损。”“种麻”篇谓:“凡种麻用白麻子。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地薄者粪之。耕不厌熟,田欲岁易。良田一亩用子三升,薄田二升。夏至前十日为上时,至日为中时,至后十日为下时。泽多者,先渍麻子令芽生。待地白背耧耩,漫掷子,空曳劳。泽少者,暂浸即出,不得待芽生,耧头中下之。麻生数日中,常驱雀。布叶而锄,勃如灰便刈。欲小,欲薄。一宿辄翻之。获欲净。”“种麻子”篇谓:“止取实者,种斑黑麻子,耕须再遍。一亩用子二升,种法与麻同。三月种者为上时,四月为中时,五月初为下时。大率二尺留一科,锄常令净。既放勃,拔去雄。”明确指出用于纤维的麻宜早播,用于子实的麻不宜早播,为获得最好的纤维和较高的产量。二者收获都在“穗勃、勃如灰”之后,即开花盛期进行。

从元代开始,北方地区利用大麻耐寒的特性,不仅春季和夏季播种,还实行冬播。元代《农桑衣食撮要》记载:“二三月皆可种之,宜早不宜迟,腊月八日亦得。”意思是说,农历十二月即可种麻。这是大麻生产上的重要创造,直到今天仍在生产中应用。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宋以后南方多种苎麻而极少种大麻的原因,除气候和纤维质量(苎麻的可纺性能优于大麻,苎布质地也比大麻布好)因素外,最重要的是苎麻栽培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产量比大麻高得多,并主要表现在繁殖方法、田间管理、收割时间等几个方面。

苎麻的繁殖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法。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无性繁殖即分根、分枝和压条繁殖。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前者易扩大种植面积,但繁育周期长,变异多。后者繁育周期短,遗传性稳定,但难超大面积培育。有性繁殖首先要选好种,元代《士农必用》记载了一种水选法,谓:“收苎作种,须头苎者佳。……二苎、三苎子皆不成,不堪作种。种时以水试之,取沈者用。”繁殖出的苎麻幼苗,在正式移栽前,还要经过一次假植。《农桑辑要》对此介绍得非常具体,谓:幼苗“约长三寸,欲择比前稍壮地,别作畦移栽。临移时,隔宿先将有苗畦浇过,明旦亦将做下空畦浇过,将苎麻苗用刃器带土掘出,转移在内,相离四寸一栽。”假植以后,“务要频锄,三五日一浇。如此将护二十日之后,十日、半月一浇。至十月后,用牛驴马生粪盖,厚一尺”,以后再在“来年春首移栽”。移栽时宜,以“地气已动为上时,芽动为中时,苗长为下时”。栽法可用区种法或修条法。无性繁殖的分根、分枝和压条法,在《农桑辑要》中也均有介绍,谓:分根“连土于侧近地内分栽亦可。其移栽年深宿根者,移时用刀斧将根截断,长可三、四指”;分枝“第三年根科交结稠密,不移必渐不旺,即将本科周围稠密新科,再依前法分栽”;压条“如桑法”。从现有材料看,苎麻的无性繁殖,以分根法最早,应用最普遍。

田间管理除继续沿用《齐民要术》中记载的诸如地要多耕、勤锄、细土拌种撒播、分期施肥等方法外,出现了搭棚保护幼苗和苎麻安全越冬的方法。《农桑辑要》载:“可畦搭二三尺高棚,上用细箔遮盖。五六月内炎热时,箔上加苫重盖,惟要阴密,不致晒死。但地皮稍干,用炊帚细洒水于棚上,常令其下湿润。遇天阴及早、夜,撒去覆箔。至十日后,苗出有草即拔。苗高三指,不须用棚。如地稍干,用微水轻浇。”又载:“至十月,即将割过根茬,用驴、马粪厚盖一尺,不致冻死。”

苎麻一年可收割三次,每茬纤维质量有差异,当时已认识到苎麻的适时收割很重要。《士农必用》记载:“割时须根旁小芽高五六分,大麻既可割。大麻既割,其小芽荣长,即二次麻也。若小芽过高,大麻不割,芽既不旺,又损大麻。约五月初割一镰,六月半或七月初割二镰,八月半或九月初割三镰。谚曰:头苎见秧,二苎见糠,三苎见霜。惟二镰长疾,麻亦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