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忠臣死谏艺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倒打一耙术

  心理学有句名言:人们都喜欢喜欢自己的人,都不喜欢不喜欢自己的人。倒打一耙,是一种变不喜欢为喜欢的进谏策略,谏臣常用以避其锐利,寻找破绽,以劣胜优,化被动为主动,摆脱尴尬的境地。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曾派寺人勃鞮到浦城攻打重耳,重耳没有抵抗跳墙逃走,勃鞋挥剑斩断了他的衣袖口。重耳即位为君(晋文公),寺人勃鞋请求面见晋文公。文公拒绝接见他,数落说:“从前骊姬设计谗害,你曾经在内宫参与谋害我,后来又在蒲城使我处境艰危,还斩断了我的袖口。以后又为惠公到渭水河边追杀我,惠公命你三天赶到,你过了一夜就赶到。你违反献公、惠公的命令,竭尽心力想早日杀掉我。我和你没有什么旧仇,你却屡屡迫害我。你回去好好反省这些,过些日子再来见我。”

  寺人勃鞮回答说:“我还以为您已经懂得为君的道理,所以才得返国当君主;看起来您还是不懂得为君的道理,可能又将失国出奔了。事奉君主不怀二心这是做臣子的道理;个人的恩怨不改变治国之策这是做君王的道理。做君王的要像君王,做臣子的要像臣子,这是自古以来圣明的训教。能把这圣明的训教贯彻始终,才能成为统治百姓的君主。在献公、惠公二位在朝的时候,您逃到蒲是蒲人,逃到狄是狄人,杀掉一个蒲人或狄人,与我有什么相干呢?我替国君除恶,当然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岂可以怀有二心?现在您即位为国君,难道就不会有像蒲人、狄人那样反对您吗?伊尹放逐了商王太甲,太甲接受教训,最终成为圣明的君主;管仲曾经暗杀齐桓公,桓公不念旧恶重用管仲终成诸侯之长。乾时那一场战争,管仲用申孙之矢射中桓公的衣带钩,论说衣带钩比衣袖口更近于身体的要害,而桓公对管仲始终没有怨言。现在您身为君王应该气度恢宏,为什么不宽恕旧恶呢?厌恶自己应当亲近的人,您的君位能长久吗?您不知道遵循君臣之义的训导,就是丢弃了做君主的根本之道。我勃鞮不过是个受过阉割的人,又有什么可害怕的?”

  晋文公听了勃鞮这番话,立刻出来召见他,说:“我难道不知道你说的话有道理吗?但确实是我心里怨恶不愿宽恕人;我愿意改正错误。”

  公元前506年的柏举之战,楚军大败,吴王阖闾乘胜追击,攻占郢都,楚昭王出逃,要渡过臼河(今湖北天门县西北),看见大夫蓝尹亹正用船载着妻儿渡河,楚昭王呼他载自己渡河,蓝尹亹回答说:“楚国从先王以来没有一个失国的,到您即位却丢了国家,这是您的过失。”说完就丢下昭王自顾走了。后来,楚昭王回到郢都,蓝尹亹又来求见,昭王想叫人把他抓起来问罪,令尹子西请大王听听他的解释。昭王派人对蓝说:在成臼逃难时,你丢下我不管,现在你还敢来见我,是为什么?

  蓝尹亹回答说:“当初令尹子常就是因为积怨甚多才使楚国在柏举的战争失败,所以您才落到那种地步。现在您又仿效令尹子常积累旧怨恐怕不妥当吧?我在成臼河避开您不载,是为了儆戒您,您差不多该悔改了吧?现在我敢来见您,正是要观察您的德行修养,我说,您大概记得失国的可怕而认清以前的过失了吧,您假如还不能认清以前的过失,反而变本加厉,您有国都不懂得珍惜,我又何惜一死?只希望您能认真考虑我的话。”昭王于是召见了蓝尹亹,并恢复他原来的官位,借以不忘记以前兵败失国的教训。

  古人认为,运用倒打一耙言谏之法的关键,在于能否先声夺人。当对方因故处于火头上的时候,应当先发制人,以刚言硬语控制它,扑灭它。言辞既毫不客气,又要恰到好处。否则,只会火上浇油,导致双方处于窘困之境。当对方被你的言语怔住后,应立即抓住时机,以实实在在的道理启迪其思想,让对方心悦诚服,知过改过。这种谏诤法,对于劝说那些火性十足,难以进言的人,犹为有效。

  倒打一耙,本来被认为自己错的事,合情合理地推卸到对方身上,这里不仅蕴含言辞技巧,更重要的是动用斗争策略。战国时,秦、赵两国间曾有约在先,规定自盟约签订之日起,秦国想做的事,赵国要尽力协助,赵国想做的事,秦国也要鼎力相助。不久,秦国便发兵攻打魏国,赵国因某种原因却发兵救魏。秦王为此派人责备赵王,现在秦国要攻打魏国,赵国却去救魏,这是不遵守协定啊!赵王难住了,公孙龙进谏道:“我们也可派人去责备秦王,就说,赵国救魏,而秦国却不来协助赵国,这也是不遵守协定!”结果秦王没办法,只好停止向魏国进犯。

  《据新唐书·侯君集传》称,唐太宗李世民曾命李靖教侯君集以兵法。过了一段时间,侯君集上奏唐太宗说,李靖不将其兵法的精要传授我,他留着是要谋反。唐太宗于是以此责问李靖。李靖说,这正是侯君集要谋反而非我要谋反。陛下请您想想,目下中原无事,四夷相安,我教侯君集的这些东西已足够用了,而他还想求尽兵术,这难道不是他要谋反吗?后来果如李靖所言,侯君集正在暗地里策划推翻朝廷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