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忠臣谏君谋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以歌谏君

以歌曲来匡正君王的过失,就称为歌谏。

歌与诗是天生的一对孪生姊妹,诗谱上曲便成为歌,歌是能唱的诗。《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古人认为,歌与诗的明显区别在于“诗言志以导之,歌,咏其义以长其言”。所以,后来歌也称为歌诗。

远在夏、商、周时代,朝庭乐工所唱的歌,大都采自民谣,以及卿大夫所做的诗歌,随时唱给天子听。这个制度,是因为恐怕天子深居宫内,不知百姓疾苦,特地把外面情形唱给天子听,就可以知道他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合乎老百姓的心愿。这类诗歌常常道出黎民百姓的心里话,所以能反映出社会的真实面貌。有些地方官吏,遇有不便直言的事,也往往借着歌曲向君王表达意见。

西周时,穆王姬满荒唐放逸,游乐无度。百姓因为生活穷苦而屡屡犯法。穆王听信吕侯的话,竟然卖起刑法,只要有钱便可赎罪。穆王用搜括来的民脂民膏,打算再度远游。祭公谋父因为上次已跟随君王出游,深知沿途的巨大耗费和给百姓带来的苦楚,想劝止又怕穆王不听,于是作了一首名叫《祈招》的歌,让乐工在穆王欢娱时唱给他听。乐工们按计行事,趁君王酒酣时唱道:

祈招之愔愔(祈招的性情是这样的安和)

式昭德音(所以能够显扬美好的声望)

思我王度(你要想到做王的风度)

式如玉(和玉一般的粹美坚固)

式如金(和金一般的厚重端方)

形民之力(用了老百姓的劳力)

而无醉饱之心(从来不曾想到醉饱背后的份量)

穆王听后再没有提远游的事。

《晏子春秋》载:齐景公为修筑长廉台役使大批民夫,时近秋收季节,可是这些人却不能回去收割,一个个叫苦连天。一次宫中宴会上,晏子起席作舞,歌唱道:

岁已暮矣(一年将尽了)

而禾不获(农事没有收成)

忽忽矣若之何(精神恍惚不定怎么办?)

岁已寒矣(天气已够寒冷了)

而役不罢(修筑长康之台仍不罢休)

慑慑矣如之何(疲乏忧愁怎么办?)

晏子一边歌舞,一边流泪,齐景公见了很感动,便停了长廉劳役。

符坚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前期因为有贤相王猛辅政,出现过清白的政治。公元380年,符坚分关中氐族人15万户驻关外各州镇,企图以氐族人去镇压各族人的反抗。这样,关中的氐族人的力量削弱了,原在关中的羌族、鲜卑族人的力量却日益壮大。前秦渐渐衰落下去,侍臣赵整很善于弹琴作歌,便以歌代言劝谏君王道:

昔闻盟津河, 千里作一曲。

此水本自清, 是谁乱使浊。

此歌以比兴手法,批评符坚怠于政事所带来的恶果,好好一个清平社会,被糟踏得国之不国了!

此园有枣树, 布叶垂重阴。

外虽多棘刺, 内实有赤心。

这首歌借物喻人,以枣树自况,表明自己的谏言虽然多刺,却是赤胆忠心。

唱的总比说的动听。只要君王不是白痴,总会从婉转悦耳的歌声中,依稀感受到那火辣辣的揶揄意味。

《隋书·刑法志》:北周宣帝性情残忍暴戾,酣饮无度,大臣杨文祜、白宫伯、长孙览作歌讽刺之:“朝亦醉、暮亦醉,日日恒常醉,政事日五次。”宣帝听到后,把他们杖打二百四十而致死。

《迷楼记》载: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隋炀帝准备再去江都游玩。一个月色融融的夜晚,迷楼宫传来一个女子凄楚的歌声:“河南杨柳谢,河北李花荣,杨花飞去落何处,李花结果自然成。”

歌中隐意是,黄河以南的杨广衰败了,黄河以北的李渊正在兴起,隋朝的末日快要到来了。

隋炀帝披衣倾听,召宫女问道:“是谁教你唱的,还是你自己作的?”宫女说:“我是跟城外人学来的。连路上的小孩都会唱这支歌。”

隋炀帝听后“默然久之”,心里苦闷,索酒自歌:“宫木阴浓燕子飞,兴衰自古漫成悲;他日迷楼更好景,宫中吐艳恋红辉。”公元618年,这个‘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暴君,被人缢死在逃难途中。

《唐书·李实传》: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春夏之间,长安地区大旱,关中欠收,朝中仍横征暴敛,民众穷苦无依,被迫拆去房屋,卖掉瓦木,有的甚至卖掉麦田,以交纳赋税。朝廷大臣李实有意把民间艺人的歌曲唱给唐顺宗李诵听:

秦地城池二百年, 何期如此贱田园。

一顷麦田五石米, 三间堂房二千钱。

唐顺宗越听越不是滋味,便下诏免除长安地区的租税,停止地方官向朝廷进献。

南唐元宗接位时,贪恋内宫女色,宴饮踢球,不务政事。

有一次,他醉醺醺地让乐师杨花飞唱着《水调词》献酒。杨花飞只是反复唱:“南朝天子好风流”一句,一直唱了四遍。元宗听出杨花飞的意思,把酒杯翻倒,十分高兴地赏赐给杨很多金银珠宝和绫罗绸缎,以褒奖他敢于直谏。第二天,元宗图谋闽地,慰问楚国,留心治理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