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病因
通常认为绝经出现于卵巢内不再有卵子产生之时。卵巢的“燃尽”所反映的正是该现象的自然病因。人在刚出生时,体内约有100万个卵子。这个数目到成年时已减到300000或400000个,而实际上只有约400个卵子会在生殖年限内达到成熟。当女性年满50岁的时候,已经没有卵子了。伴随绝经,由于活跃卵泡的不复存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生产减少。作为对雌激素减少的反应,脑下垂体增加促性腺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的分泌。绝经后促性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仍大量不断地被分泌出来。
虽然绝经后期的妇女已不再有卵泡可刺激,但促性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引起卵巢及肾上腺分泌更多的雄激素,雄激素又可由臀部和大腿部的脂肪细胞转化为雌激素。被转化的雄激素占绝经后期女性体内循环的雌激素的绝大多数。但雌激素总水平仍远远低于生殖期。
作为一种社会结构的绝经
不可否认,确实存在一个包括绝经在内的生理过程,但绝经要比任何一种生物活动简单得多。社会和文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女性对绝经的反应。现代社会赋予永久青春以巨大的价值,这就导致中年妇女的文化贬值。像我们在儿童图书、神话故事、电视及电影中所看到的一样,这种贬值深深隐藏在我们的内心之中。主张用社会和文化因素来解释绝经的人们经常指出,中年妇女的这种文化贬值构成了与绝经有关的消极情绪的基础。相反,在世界许多文化背景下,女性期待绝经,因为它可以带来更为广泛的尊重。达到一种优势年龄被视为一种神圣祝福的象征,大智大慧的象征。一项对生活在许多传统文化氛围中的更年期女性的研究显示,大多数人会平静地度过绝经期,没有潮热、阴道炎、以及其他发达国家更年期女性常见的症状。即使骨质疏松症也极其少见,而在许多传统社会中女性在更年期后至少还要再活30年。
跨文化研究清楚地表明,对更年期的文化认同直接与绝经症状有关。如果文化认同是消极的,如美国,则种种症状是常见的,相反,如果是积极的,则症状就极为少见了。一项最为具体的研究就文化对更年期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实验对象中包括印度玛亚人。对52名绝经后期女性进行了包括体检、激素含量测定及骨密度等内容的具体检查。根据这些结果,没有任何一人出现潮热,或其他绝经症状,也没人显示出骨质疏松的迹象,同时,她们的激素含量与绝经后期的美国妇女相同。
研究者们感觉到,玛亚人对更年期的态度是其能够无症状度过更年期的原因。玛亚人将更年期视为能给她们带来广泛尊重及接受的积极现象,也是对生产的缓解。这种态度与工业国家里普遍的态度大不相同。如果我们的社会能够接受不同于我们对老年女性的文化认同的化,那么,绝经症状也会停止,甚至消失。
西方对更年期的看法:永远的女性?
1966年,医学博士罗伯特•威尔森出版了他的名为“永远的女性”一书。书中介绍了他的理论,即绝经是一种缺乏雌激素的疾病,它需要用雌激素来治疗,以补充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的雌激素。根据威尔森的理论,如果不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女性将会变成无性人。
威尔森的绝经是病的理论今天已经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医学观点。这使进入更年期的女性处于一种两难境地:她们是自然地度过这一段时期,还是保持永远的女性魅力。在向女人提出忠告之前,应考虑到雌激素替代治疗的优缺点和其他自然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