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可方可圆
1.行事方正处世圆融
中国的古钱里面积淀着千载文化“方圆“哲学。造古币的前贤们似乎早已深悟“方圆”哲学中的大理与禅机,外圆可减少阻力,便于流通提携;内方可一线贯通,秩序井然。
为人处事,更需方圆有度。该圆则圆,该方则方,做到变化万千。如拘泥规矩,墨守陈规,必将作茧自缚。
对干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来说,最向往的就是尽快成熟起来。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成熟呢?成熟并非是保持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样儿,也不仅仅是有某些社会关系,它来自对生活、对他人和自己深刻切实的了解,即所谓“外圆内方”:行事方正。处世圆融,既有自己的做人原则和道德规范,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有学者将其总结为以下原则:
行事有主见,有原则,不以别人的喜恶作为自己行事的标准。
承认人性中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并有容忍和谅解的胸襟。
能够接受对方——包括一切优点和缺点,懂得怎样与对方相处。
充分明白‘‘人必先自爱而后人爱之;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助之”的道理。
明白良好的动机未必会带来良好的效果;了解到手段与目的的不可分割。
不“以人废言”,懂得“以事论事”,而不“以人论事”。
不会坠入“非此则彼”、“非黑则白”的两极端思考陷阱。
要明白世事往往在两极端之间有一系列的中间状态。
明白“人比人,气死人”的道理,不拿自己跟别人滥加比较。
了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世上最困难也是最有意义的,而封闭、自傲的心灵,正是这一沟通的最大敌人。
明白世事万物——包括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在变动前进.并且有“以今日之战与昨日之我”的勇气。
有人这样描述人生的理想态度:
如果一个人明智的话,他或早或晚会发现生活是好日子与坏时光,胜利和失败,给予和接受的混合。
他认识到对什么事都过于敏感并不值得——他应该让有些事情从头脑中滑过,就像水珠从鸭背上滚落。
他认识到爱发脾气的人通常会失败。
他认识到谁都会有不顺心的时候,所以他不应对别人的牢骚过于认真。
他认识到态度蛮横最容易发生争吵。
他认识到不得人心的最快的办法是到处说别人的闲话。
他认识到大多数人都是通情达理的。
他认识到别人大都和他一样有雄心壮志,他们的脑袋和他一样管用或比他的更管用。成功的秘诀不是凭聪明而是凭艰苦的劳动。
他认识到只要对事业有利,谁得到了荣誉都没有多大关系。
他认识到离了他,事情照样能办好。
他学会同情那些刚在事业上起步的年轻人,因为他记得目已刚开始时也手足无措。
他学会了进展不顺利的时候也不烦恼,因为经验证明,如果他总是尽最大的努力,他的水平一定会大大提高。
他认识到没有人能独自到达成功的顶点,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才能更上一层楼。
他认识到一个地方的人并不比另一个地方的人更难相处,能否“相处”,关键在于他自己。
【点评和建议】
外圆内方,看似一对矛盾,实则统一,内不方则外不圆,外不圆则必损内方。行事方正,处世圆融,既有自己的做人原则和道德规范,又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2.主见成见的利与弊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对人对事总是抱有成见,而且是成见颇深,这样对人对事做出错误判断;或是凭以往经验,不了解实际情况,主观武断,把人把事看错了;或是对一件事抱有成见的人,常常显得很有主见,深信自己的看法没有错,对别人的建议或意见并不在意。日子长了,朋友们就会说这样的人难于交流、“太固执”、“太武断”,事业上不好合作,生活中也不容易成为互相信赖、共同帮助的好友。可是当事者本人却常常感觉不到这些。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见不能坚持,难道做一个没有主见的人才受欢迎吗?”这样想,显然是把“主见”跟“成见”混淆起来了。人不能没有主见,但是最好将自己的“成见”将至最低。毫无原则地待人处世,当然是不可取的,但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同样也是令人生厌的。
要让自己的主见不变为令人讨厌的成见,就应该知道:
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周围的人也没有一直不变的。昨天,还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地方,今天却变得生气勃勃。昨天,还是个愣头愣脑的毛头小伙子,今天却能够挑起重任……这样的情况太多了。常听到有人这样说:“某某吗?不就是那个吊儿郎当的家伙,只知道发牢骚、讲怪话,办不了大事的,可别太轻信他!”或者说:“某某公司才是个倒霉地方,你要是陷进去可就惨了。”这样的话,给别人听了,多多少少有一种妄下结论的意味。这话里究竟有多少正确的判断、是不是抱有成见,是不难看出的。
确实,所谓“成见”常常表现为一种结论性的判断。好像对一种事物、对一个人写的评语一般,可是这种结论实际上却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或者早已“失去时效”了。所以,“不
要把一个人看死”这句话,既说明事物和人的变化发展,又提醒我们避免抱有成见。简单而武断地下结论、做判断,不但破坏了你与他人的关系,更会让你自己显得愚蠢。有的看法恐怕只会“反受其乱”。对某个地方、某个行业、某个群体、某个人的成见,或多或少地包含在我们的头脑中,一段时间过后,自己也会觉得它们十分可笑。
【点评和建议】
你千万不要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让成见左右了自己的言行。有时候它会给你在工作上和人际交往中带来始料未及的麻烦。要有主见,但不能有成见;独立思考,虚心求教,这是你开始独立与人交往时不能不注意的。
3.外圆破阻力内方保本色
几百年前,英国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莱伊恩受命设计英国温泽市的政府大厅,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但是一年后的工程验收时,市政府的权威人士对这样的设计提出了质疑,并要求莱伊恩一定要再多加几根柱子。莱伊恩对自己的设计很有自信,因此他非常苦恼:坚持自己的主张吧,他们肯定会另找人修改设计,这样一定会破坏他原有的设计理念;不坚持吧,又有违自己的原则。矛盾了很长时间,莱伊恩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但它们其实并未与天花板连接,只不过是装装样子,为了糊弄那些自以为是的家伙。果然,验收顺利通过了。
以后的几百年,这个秘密始终没有被发现,直到几年前市政府准备修缮天花板时,才发现莱伊恩当年的“弄虚作假”。
大风过后,有的树枝被刮断了,有的则只是被刮掉了叶子,因为被刮断的树枝是迎风的,结果抵不过强烈的风势,落得惨被刮断的结局。
人的一生也会经历各种风雨,需要积极地迎接各种挑战。但是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告诉人们,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斤斤计较,否则就可能“壮志未酬身先死”。有的时候为了做好一些事情,不得不做一定的妥协,这里所说的妥协是合理的,是“外圆内方”中的“圆”。如果没有很好地把握这个度,就有可能被碰得头破血流,不等完成梦想就先败得一塌糊涂。
很多人有一个这样的误区,认为妥协就是吃亏,是怯弱的表现,尤其是自尊心很强的现代人,更是不甘于“吃亏”的,他们坚持着所谓的“自我”,却只能被社会所孤立。在现代人的人际交往中,很多人尤其不愿意吃亏,却忽略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吃亏不是让你一直都吃亏,而是以“外圆内方”的处世态度生活。
有两棵仙人掌相爱了,可是它们谁都不愿意先把刺收起来,所以它们永远都不能拥抱。作为人,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心态,生活总会让一个人吃亏,这个人不是你就是我;做事情的时候,不是这一方人吃亏,就是那一方人吃亏。你不肯吃亏,我也不肯吃亏,就好比两棵仙人掌,是无法在一起的。如果你有机会仔细观察一下,所有的船都是或尖滑或圆滑的船头,因为只有这样的船头才能在大海上劈浪而行,如果是方型则不可能抵挡得了风雨。
教你“外圆”并不是教你世故或老谋深算,而是教你以“外圆”应付各种阻力,而以“内方”保持本色。
【点评和建议】
有分寸的妥协,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千万不要为了所谓的“坚持”,毁了自己的前途。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需要抉择前好好想一想,分析一下自己的得与失,还要记得把眼光放长远一点,这样你会觉得事情没有那么难解决,人际关系也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