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什么是期权
期权的概念源于西方,是一种选择权利。这种权利是指,投资者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以事先确定好的价格,向期权的卖方买入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不论在此期间,该商品的价格如何变化。在有效期内,买主可以自由选择行使转卖权利。如果觉得没有好处,则可以放弃这一权利;超过规定期限,合同则失效,买主的期权也自动失效。
2011年,Skype的高管Yee Lee在工作1年多之后主动离职。按照典型的硅谷4年奖励传统,Lee会得到最初期权的1/4以上,据说价值接近百万美元。但离职之后,Lee惊讶地发现,自己一分钱也拿不到。原来Skype的股票授权协议中隐藏了一个条款:员工主动或被迫离职时,Skype有权收回所有期权。
今天,类似于Skype这样的条款依然存在于不少硅谷的初创公司。股票授权协议通常都是几十页的法律文件,大部分员工都不会耐心地读完。已经上市的公司股票协议相对标准,而未上市的公司情况往往复杂且充满变数。那么,到底该如何来拯救失落的创业公司期权制度?
(一)什么是期权
期权制度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硅谷,最初用于软件工程领域。众所周知,开发出一个能够运行的软件产品很重要,结果也比较容易判断,但是产品构建的过程从长期看则更加重要,而该过程却不容易衡量,为了让开发人员把开发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卖力投入,就要让他们成为公司股东,这就是现在的期权制度。
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是公司赋予员工的选择权。在满足约定条件(通常体现为服务期限)后,员工可以按照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权。
作为公司提供给员工的奖励和优惠,约定价格往往比投资者出的价格要低,可以通过股权来招募、激励和留住优秀人才。创业公司前景良好时,比如:公司即将上市,员工按照约定的条件和程序行使期权,向公司支付行权价格,取得公司股权(份),成为公司股东,上市后套现退出;公司发展状况不好,员工可以不行使或放弃期权,期权到期作废,员工也不会像公司投资者一样被套。
(二)授予对象主要是高管
期权激励的授予对象主要是高级管理者,该群体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掌握着公司的日常决策和经营,是激励的重点;另外,技术骨干也是激励的主要对象。
授予高管一定数量的股票期权,高管就可以在未来的某个确定的时间内,用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当公司股票价格高于授予期权所指定的价格时,如果想购买股票,高管就可以通过以指定价格购买、以市场价格卖出,从而促使高管提高公司内在价值,从而提高公司股价并从中获益。
公司期权是未发行股票公司发行的期权,有一个认购价和有效期限。期满时,如果股票价格超过认购价,期权持有者就可以通过支付认购价来行使他们的期权;当期权在该公司作为一种新股票发行时,跟其他普通股票拥有同样的影响力。
(三)期权激励的运用
有家高科技公司,在境外从事网络通信产品研究、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在注册时就预留了一定数量的股票计划,用于股票期权激励。公司预计3年后在境外上市,目前处于发展时期,但面临着现金紧张的问题,能拿出的现金奖励很少,连续几个月都没发奖金,面临人才流失的危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设计了一套面向公司所有员工实施的股票期权计划。
1.授予对象。首次授权的对象为入职满两年的员工。
2.授予价格。首次授予期权的行权价格为$0.01,被激励员工在行权时只是象征性出资,以后每年授予的价格参照每股资产净值确定。
3.授予数量。拟定股票期权发行最大限额为150万股,首次发行80万股。期权的授予数额根据公司相关分配方案进行,每年可授予一次。
4.行权条件。员工获授期权满一年进入行权期,每年的行权许可比例是:第一年可行权授予总额的20%,以后每年最多可行权授予总额的30%。
由于该公司是境外注册准备境外上市,没有国内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存在的障碍,采用股票期权计划很合适。
对高科技企业来说,人才是根本,在其他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如果企业缺少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无法吸引和稳定高素质的人才的,也就无法取得竞争优势,更无法实现长期发展的目的。
公司员工9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该方案以全体员工为激励对象是一个明智之举。其将公司的长远利益和员工的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提高公司凝聚力,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
该方案激励力度比较大,但周期较长,对于更需要现金收入的员工来说,这种方式较难起到激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