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炀帝亲信 刀下冤魂
王威等人的笑容大概没有保持几天,就发现情况有些反常。李渊主持集合兵马,太原周边百姓投军踊跃,队伍一天天迅速壮大起来。李渊这次招募军队大概是三万名,这应该就是李渊拥有的合法军额。可是,王威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招募来的军队都交给了李世民、长孙顺德(6)、刘弘基(7)等人。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那也就罢了,那个长孙顺德和刘弘基都是什么人啊?那是朝廷的罪犯啊。
长孙顺德是李世民夫人的叔叔,他不想到高丽去打仗,就跑到太原找李渊请求庇护。刘弘基也是这么一个人,本来他的任务是去前线打高丽。他不想去打,就故意犯了一个罪,在行军过程中把老百姓的牛给杀了。对方没有发现,他就主动找地方官,说老百姓的牛被他杀了,结果他被关到地方监狱里。他虽然坐了监狱,但心里高兴,因为这样就不用到前线去了。后来家里人把他给赎出来。他出狱后不敢去别的地方,也跑到了太原,让李渊来庇护他。
王威、高君雅怀疑李渊有问题,焦点集中在具体的领兵人长孙顺德、刘弘基两个人身上。李渊为什么要让这些朝廷的罪犯领兵呢?这是不是表明李渊的动机有问题呢?他们是知道长孙顺德和刘弘基的身份的,所以想逮捕这两个人,顺藤摸瓜。这个主意被武士彟(8)的说法打消了。武士彟不如女儿名气大,他女儿就是后来的女皇武则天。武士彟当时是李渊的手下,管军事装备的。他显然跟王威、高君雅关系不错,但是他反对他们的做法。他说:这两个人都是唐公的客人,你要逮捕这两人,一定会大起纷扰。王威、高君雅并没有真正的把柄,他们更没有决心跟李渊摊牌。若真是引起很大纠纷,他们没有必胜的把握,所以只好放弃。
到了五月,兵马大集。此时,王威、高君雅终于明白了李渊的动机,他们没有办法,想先发制人,刺杀李渊,消灭这次叛乱。但是,他们的企图再次暴露,一个叫刘世龙的乡长向李渊告了密:王威他们要乘李渊到晋祠祈雨的时候动手。一个微不足道的乡长跟留守李渊的距离,差不多是天壤之间。他为什么会替李渊着想,向他报告呢?李渊一贯的行事作风在此时发挥了作用。李渊平时,“贵贱俱得其欢心”,什么人都能很好地与他交往。老朋友裴寂领刘世龙来见李渊,李渊并没有因为他是一个小小的乡长而冷淡他,而是像朋友一样热情款待。乡长刘世龙见李渊这么高的地位,对自己这么好,十分感激,只担心没有机会报答,没有想到高君雅他们送上了门。小人物有大作用,这可不是孤证。
李渊决定先下手。他先让李世民领兵埋伏在城外,早上召集王威、高君雅开会。会上,一个基层军官刘政会来告密,李渊故作不知,让王威看,刘政会说只能给唐公看。李渊接过状子看了看,还故弄玄虚,说:王威、高君雅勾引突厥入侵,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啊?高君雅一听就知道完了,大声叫道:叛乱者要杀我啊!两人立即被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抓起来扔进监狱。
李渊忽然把两名副留守抓了起来,在小小的太原,当然成了大事。一时间,肯定是满城风雨。王威真的犯了大错吗?高君雅呢?听说,他可是皇上的亲信啊。敢抓皇帝的人,真不知李渊在想什么。
李渊必须回答这些疑问,或者用语言,或者用行动。他不能永远保持沉默。可是,李渊如何回答呢?皇上的亲信勾结突厥,这是有人告发的,但是,任何告发都是可以怀疑的啊。李渊总不能说,我要反隋起兵,王威他们不同意,所以把他们给抓起来了。这当然不行。可是,夜长梦多,总是不回答,会不会生发出其他事端来呢?万一有人告发李渊怎么办?
这个时候的李渊还不希望反隋计划暴露,他的为难可想而知。谁知道,天意如风,说来就来。如同计划好的一样,又有人前来配合。两天以后,突厥几万人真的来进攻太原。所有的太原人都相信,这些突厥人肯定是王威、高君雅招来的。借突厥这把刀,李渊顺利杀掉王威、高君雅。
可惜王威、高君雅这两位隋朝的忠臣,或许他们也知道大厦将倾,或许他们也知道独木难支。但是,他们还在用最后的一点气力抵抗汹涌而来的造反浪潮。即使他们能够解决李渊,他们也逆转不了隋朝的灭亡。忠诚,这个所有朝廷都拼命鼓吹的道德,如今竟然变得如此愚蠢可笑,这些秉持忠诚的人竟然成为历史的可怜虫。
历史的逻辑和力量,让人变得渺小。
那些缺乏忠诚的人们,反而成了历史上的英雄。一个更有诱惑力的概念吸引了更高尚的道德情操,救民于水火比拯救一个坍塌的朝廷意义更重大。所有的历史聚光灯都打在李渊身上,没有人希望李渊失败,李渊的每一次阴谋得逞都会换来一阵赞叹。为什么?因为李渊被选中成为历史的主人公。
李渊借刀杀人,解决了王威、高君雅,再使用疑兵计,使突厥兵撤退。李渊连续渡过难关。处处险象环生,却能峰回路转,连一千多年后的我们也为他捏着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