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实讲唐史·唐高宗的真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 公主惹祸 案件开端

案件的发生,是因为小事。事情的起源,还是房家内部的问题。房玄龄一生谨慎,对李世民的贞观朝立有大功。房玄龄晚年,遭遇了几次危机,但是唐太宗坚决保护房玄龄,使得房玄龄最终能够寿终正寝。可是,唐太宗可以保护房玄龄,但不能永远保护房玄龄的子孙。对此,房玄龄十分清楚,所以临终之前,煞费苦心,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和家庭留下一个安稳的条件,他专门制作了别致的屏风,屏风之上集合古今著名的家训,告诫自己的孩子切不可以地望凌人,注意保身成名。房玄龄三个儿子,房遗直、房遗爱和房遗则,各取一副。

房玄龄的殷殷之心,他的孩子们真的明白吗?显然没有。当利益发生冲突时,虽父亲教诲在耳,兄弟间的争斗仍不可避免。

房玄龄功劳甚高,唐太宗有一次说打天下的时候,房玄龄功劳最大。房玄龄当了20多年的宰相,一心为国,获得上下高度评价。房玄龄的爵位梁国公,死后由长子房遗直继承。长子继承,本来没有疑问,但是偏偏二弟房遗爱娶的是唐太宗爱女高阳公主,而公主一向受到皇帝的宠爱,以至于连房遗爱也跟着沾了很大的光,其他的驸马都尉都不敢望其项背,房遗爱一派威风。

唐太宗对于高阳公主,有些溺爱过度,高阳公主于是成了被惯坏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的特点是不把溺爱当爱,而是把这当作理所应当,于是要求过分就成了家常便饭。高阳公主不同意由房遗直继承梁国公这个爵位,这个国公爵位背后当然不只是政治名誉,更决定着一系列的待遇。于是,她就给房遗爱打气,非要夺得梁国公这个爵位不可。可想而知,房玄龄刚刚撒手而去,家里立刻摆开战场,为争夺利益,兄弟之间反目成仇。一贯骄横的高阳公主,是这场家庭战争的祸根。

当时房玄龄去世不久,房遗直看来也没有什么更多的资源可以依靠,最后只好把事情原委告诉了唐太宗。唐太宗龙颜大怒,把高阳公主叫来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这一定让高阳公主大感意外,她内心的想法是父皇应该站在自己一边的,她显然还不能区分父亲对女儿的情感和皇帝对国家制度的维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她肯定父亲这是不爱自己了,于是不甘示弱,决心与父皇分道扬镳。

大唐公主没教养,高阳公主可以作为典型。高阳公主知道,父皇在,她夫君夺得梁国公爵位的梦想是无法实现了,心中的愤恨可想而知。但是,她时运不济,不久一个丢人现眼的案件告破,她的一桩丑事完全曝光。御史破案,在和尚辨机的寝室里发现了一个镶嵌珠宝金银的枕头。这个发现让御史大惑不解,也深深地激发了御史们的好奇心。一贯以艰苦生活自律的和尚,他们的人生注意力从来都在于精神、在于真理,这个和尚为什么会享用如此高级的枕头呢?该不是盗窃来的吧。反正一个枕头暴露了辨机和尚与高阳公主的私情,高阳公主的婚外恋情一时间肯定成了长安茶余饭后的新闻点心。公主爱和尚,两人身份都很特殊,让人们的想象备感刺激。

可能是审案的御史也关心这段情感的发端,所以高阳公主与和尚辨机的情史最关键的部分竟然也被记录下来。有一次,高阳公主跟夫君房遗爱一同进入自己的封地打猎,发现和尚辨机竟然在自己的领地搭建了一个草棚之类的居所。高阳一见,不怒而喜,立刻把房遗爱打发走,马上跟辨机风云际会起来。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为了让房遗爱保持沉默,公主专门赠送给房遗爱两名美女。房遗爱大约在公主面前也没有任何地位,一切也只能按照公主的安排行事。公主给戴的绿帽子,房遗爱是不敢擅自摘掉的。唐朝的士人不愿意娶公主,从房遗爱的遭遇中就可以理解。

高阳公主给辨机和尚的赏赐太多,宝枕不过是冰山一角。而辨机呢,其实就是高阳公主供养起来的秘密情人,现在的时髦话叫作“男公关”。直到事情败露,唐太宗感到太丢人了,房家也一样。可是事已至此,又能怎么办呢?唐太宗发下命令,腰斩辨机和高阳公主身边的十几名女仆。高阳公主最多感到蒙羞,并没有受到什么直接处分。此后唐太宗最多也就是限制高阳入宫而已,其他也无能为力。但是,公主对于这个处分极其不满,据说她因此仇恨唐太宗,甚至唐太宗驾崩的时候,“公主无哀容”,即没有任何悲伤的表示。

辨机事件之后,高阳公主并没有接受一丁点教训,她继续我行我素。后来人们知道,高阳公主继续大搞婚外恋情,而她的乐趣偏偏就在于和尚、道士。是否因为辨机事件的刺激,她反而变本加厉地爱上这些世外高人呢?现在真是不得而知。有一个和尚法号惠弘,他有一技之长,就是能够看到鬼神。他大概经常告诉高阳公主此时此刻什么地方有什么鬼在行动,让公主感觉很神奇,于是公主决定包养这位神奇的和尚。这样的人物如今我们所见很少,只有在香港的电影里能够见到,一般想来,大约是想象力丰富,口才了得的人物,反正一定能够把死的说成活的。要不然,如何能够满足高阳公主的怪异口味呢?还有一个和尚法号智勖,他的特长是会算命。会算命,就是能够预测未来,这样的人通常都十分聪明,看你一个表情,就能够猜出你的心思,然后模模糊糊地给予预测,因为你心里已经接受了暗示,一定有一个倾向性的选择,于是他就说对了,让你觉得我就是这个意思。对于这样聪明的人,高阳公主也喜欢。于是,智勖也荣幸地成为高阳公主包养的一个情人。还有一位道士,名叫李晃,他的特长看来要实在许多,擅长医术,可能许多人的疑难杂症都被他医好了,所以他也进入了高阳公主包养的名单。

有人以高阳公主为主人公,歌颂公主的爱情,不客气地说这真是亵渎了爱情这个字眼。高阳公主是典型的滥情主义。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其实在唐代,公主无家教是一个基本问题。所以有文化的士族之家,一般都对公主敬而远之。想一想就能明白,公主这种脾气,这作风,绿帽子满天飞,谁家敢惹啊。但是,高阳公主确实有一种公主特有的精神,那叫精神不死。一个辨机被腰斩,高阳就制造出一堆辨机来。后来的这些风流故事,也没有见到朝廷如何处置。或许朝廷真的被高阳公主折服了,或许朝廷认为如此只杀公主情人不杀公主,那么这些男宠也怪可怜的,白白成为公主滥情的牺牲品。另一方面公主的情人前仆后继,实在杀不尽。干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高阳公主暗自跟唐太宗较劲,太宗死后,她可以向着昭陵的方向开怀大笑了。

高阳公主并没有就此停下前进的脚步,她的目标更伟大,如今必须实现不可。那是什么?就是梁国公的爵位啊。这叫不吃包子,蒸(争)的是一口气。当初父皇在世的时候,本公主没有办法,现在是李治当皇帝,我家兄弟,这点小忙还不帮吗?看看人家公主,就是有公主的意志,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这一次,高阳公主志在必得。她想好了计策,立誓把爵位拿下。

公主有什么高招呢?这次公主想出了一个妙计,叫作鱼死网破。

据《资治通鉴》的记载:“高阳公主谋黜遗直,夺其封爵,使人诬告遗直无礼于己。”她不再纠缠什么爵位应该给谁,而是来了一个最彻底的办法,告发房遗直非礼自己。非礼,当然是文雅的说法,法律的说法,或者说是强奸,或者叫作内乱。如果房遗直确实非礼公主,这种流氓罪在当时可是大罪,判个死刑没有问题。如果房遗直死了,那么他的爵位自然取消,转给二弟房遗爱就顺理成章了。要说公主内心,还是够狠毒的,夺人家的爵位,还要置人于死地。

高阳公主派人告发房遗直,没有确切时间的记录,大约在永徽三年(652)的年底。

高阳公主这条计策,我为什么称之为鱼死网破呢?因为这是一个案件,不是家庭纠纷,朝廷最后一定要作出裁决。公主的计划一定是根据这样的理由:皇帝兄弟无论如何不会为难自己的姐妹,这种情感因素介入案件,房遗直在劫难逃。公主为自己的高招偷偷地乐啊。

房遗直呢,说不定已经后悔了,公主既然如此迫切,那就把爵位让给你算了。可是,既然公主告发,房遗直想反悔都没有机会了。因为案件已经立案,什么爵位之类,必须等案件调查完毕再说了。房遗直忧心忡忡,《资治通鉴》卷一九九载他说:“罪盈恶稔,恐累臣私门。”如果这样恶性闹下去,非毁了这个家不可啊。这是房遗直的直觉,他知道这是家丑,然而他能做的无非是应付官司而已。这个家,既然娶进了高阳这样的公主,要想安生,怎么可能呢?

公主告发的案件上报给皇帝,也只能上报给皇帝,因为这牵涉到皇帝的亲戚,皇帝的亲姐妹。公主的亲兄弟,当今皇上对这个案件太重视了,他一定为公主愤愤不平,你们房家这是什么事啊,怎么公主还敢非礼啊!如果不给你们一点教训,还不知道要做出什么事情来呢!

这么一个案件,要派谁来调查的呢?长孙无忌。《旧唐书·房玄龄传》记载:

(高阳公主)永徽中诬告遗直无礼于己,高宗令长孙无忌鞠其事。

鞠,审讯,通鞫。这样的一个流氓案件,高宗为什么让自己的亲舅舅,如今朝廷的第一号人物亲自审讯呢?我估计,一定是长孙无忌自告奋勇,不然皇帝真不好派太尉去审查这个案件。皇帝主动把审案工作交给舅舅不太可能,这么一点小事,怎敢劳动舅舅大驾呢?但是,舅舅若主动要求,皇帝也不好不答应“房家的人太过分了,连公主都敢非礼。我来亲自审理吧,房玄龄毕竟当过多年的宰相,功劳很大,人脉发达,别人怕得罪人,不敢承担。”如果长孙无忌这样一申请,合情合理,替皇帝解决了难题,也显得舅舅很有责任心。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高阳公主还在暗自得意,没有想到长孙无忌已经把利刃磨得飞快。这个案件的最后结局,应该连皇帝也没有想到。但是,从一开始,长孙无忌就应该设想了很多,否则堂堂一个太尉亲自审查一个流氓案件,实在大材小用了。那不是杀鸡用了宰牛刀,灭蚊子用了高射炮吗?

那么长孙无忌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流氓案件有兴趣呢?即使皇帝要派长孙无忌,如果他没有兴趣,他也有办法回绝啊。他回绝皇帝的要求,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房遗爱虽然是驸马都尉,其实他身上的油水有限。长孙无忌感兴趣的,应该是房家,确切地说,是房玄龄留下的政治遗产。房玄龄在贞观时期担任宰相20多年,是唐朝当宰相时间最长的人。跟他家往来的人物一定不少,而且应该都不是等闲之辈。

更重要的是,房玄龄在贞观后期的太子之争中,没有与长孙无忌站在同一条战线上。长孙无忌拥护晋王李治,房玄龄的立场不清楚,但是他的二儿子房遗爱是魏王李泰的亲信,而从房玄龄一贯唯唐太宗马首是瞻的历史考虑,房玄龄应该是赞同唐太宗立李泰的。后来,长孙无忌说服了唐太宗,房玄龄也等于成了失败的魏王党。后来,房玄龄身上发生了几次危机,背后都应该跟这个事情有关,只是因为唐太宗的保护,房玄龄得以安度晚年。但是,房家对长孙无忌的基本态度可以肯定是不满意的,长孙无忌也应该是把房家视为反对派的大本营的。不明白这个背景,就不能明白长孙无忌为什么会亲自插手这个案件和这个案件后来的发展。

总之,对于长孙无忌而言,房家这次内讧,是送上门来的美味。那么长孙无忌是怎么侦破这个案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