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一
斯蒂芬·茨威格于1881年出生在维也纳,他的父亲莫里斯·茨威格是一位犹太裔纺织企业家,母亲伊达·布雷特奥是富商之女。出生之后,他就一直与他的哥哥一起在自己的父母身边长大。他的家庭并不信奉犹太教,所以茨威格后来称自己只不过碰巧是个犹太人而已。童年和少年时期,他在维也纳度过,并在那里读完高中。初看起来,茨威格的人生似乎与许多少年也没有区别—在维也纳大学的哲学系注册后,他成为一名大学生。
然而,一个后来成名的人,必定有什么异于他人之处。比如:他尽最大可能不去听课,而是为奥地利的《新自由报》文学专栏撰写稿子。1901年,他的第一部诗集《银弦》出版。在写博士论文的同时,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艾丽卡·埃瓦特的爱》也在柏林出版了,那是1904年。完成学业后,茨威格更是将精彩的修辞风格和扣人心弦的叙事力量,融入细腻的心理诠释之中,使得他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写作手法。
茨威格除了发表自己的作品外,还翻译过一些法国作家的作品,如法国象征派诗人保尔·魏尔伦和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的作品,尤其是比利时法语诗人,剧作家埃米尔·维尔哈伦的作品。茨威格的书在德国的岛屿出版社(Insel Verlag)出版,并且从1912年起以“岛屿丛书”之名在图书市场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至今仍然在发行。
二
茨威格的生活是比较阔绰的,他能经常去旅游。1910年他到过印度,1912年,他去过美国。他在美国结识了许多当地的作家和艺术家。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由于被认为不适合军事事务,茨威格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之下,在战事档案室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他并不满意这样的工作,于是,1917年,他得到了军事休假,随后便离开军队。茨威格搬到了当时的中立国瑞士的苏黎世。他在那里成为维也纳《新自由报》的记者,并发表他的完全远离党派和权力斗争的人文主义的政治观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斯蒂芬·茨威格准备回奥地利去。这一天,1919年3月24日,他在边境巧遇哈布斯堡王朝与奥匈帝国的末代皇帝卡尔一世,卡尔正从费尔德基希流亡到瑞士去。茨威格后来在他的自传体小说《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描述了这次相遇。回到奥地利之后,茨威格搬去萨尔茨堡。1917年,他曾在那里买下一座荒凉的帕辛格城堡。这座坐落在卡布金纳山上的城堡曾经接待过许多名人,其中就有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和他的姐姐玛利亚·安娜·莫扎特,因为当时玛利亚·安娜·莫扎特在那里教授钢琴。
1920年1月,茨威格与弗里德丽克·玛丽亚·茨威格结婚。她和她的前夫,财务官菲利克斯·艾德勒·冯·温特尼茨,有两个女儿。此后,茨威格和他的家人在帕辛格城堡居住了十五年。就是在这座城堡中,斯蒂芬·茨威格完成了二十万页的手稿,城堡也成为当时文学名家的聚会场所,有了“欧洲别墅”的美誉。茨威格的客人不仅有文学家,比如托马斯·曼、罗曼·罗兰、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詹姆斯·乔伊斯、朱尔·罗曼,还有音乐家理查德·施特劳斯等。
作为一名热情的知识分子,斯蒂芬·茨威格强烈反对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提倡建立一个精神上统一的欧洲的思想。在1920年代,他创作了许多小说和戏剧。尤其是他的名作《人类群星闪耀时》,自1927年第一版问世以来,迄今仍然是他最成功的著作之一。但是他的统一的欧洲的理想却最终没有实现,欧洲再次陷入危机。
三
1933年,纳粹上台,茨威格察觉到威胁,认为这是“更为深远的干预措施的前奏”。于是,1934年2月20日,茨威格登上火车,离开了他的故乡奥地利,前往伦敦。从此,他的书无法继续在德国的岛屿出版社出版,不过,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德国的联系并未中断。1933年,茨威格曾为理查德·施特劳斯创作了歌剧《沉默的女人》的剧本。1935年6月24日,《沉默的女人》在德累斯顿首演,虽然这获得了希特勒的同意,但因为作者是犹太人,歌剧又遭到禁演。茨威格的作品已经在1933年被列入焚书名单,而到了1935年,他的名字甚至被列入被禁作者名单。
所幸的是,虽然他的书不能在德国出版,但毕竟奥地利也是德语区,所以他的书还有很大的读者群。当奥地利也不能再出版他的书时,瑞典接受了他,所以他一直是同时代中作品被阅读最多的作者之一。
由于长年与妻子弗里德丽克分居,加上他与自己的秘书洛特·阿特曼的恋情,这对夫妻终于在1938年11月离婚了,不过两人依然保持着紧密的书信往来。1939年,茨威格与洛特结婚。不幸的是,此时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由于茨威格担心英国分不清德国人和奥地利人,而只把他看作是“敌对的外国人”,于是,他取道美国纽约、阿根廷和巴拉圭,于1940年到达巴西。
斯蒂芬·茨威格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中遭受着忧郁症的困扰。1942年2月22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近郊的寓所内,茨威格夫妇服毒自杀。他在遗书中写道,他是“自愿和清醒”地离开人世的。他的“精神家园——欧洲”的堕落使他失去感觉,自身的力量也在“长期失去家园的游走中精疲力竭了”。
四
在茨威格的众多著作中,正是这本前面提到的1927年出版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即我们今天这本书的初版,以五篇历史传记文学的形式在莱比锡出版了。其中包括:《滑铁卢的世界时刻》《玛丽恩巴德哀歌》《发现黄金国》《英雄时刻》和《争夺南极》。到1940年,该书逐渐增加到了十四篇:《逃往永生》《征服拜占庭帝国》《亨德尔的复活》《一夜天才》《穿越海洋的第一个词》《逃向上帝》《封闭的列车》《西塞罗》和《威尔逊的失败》。
除了戏剧性诗歌《英雄时刻》,以及作为托尔斯泰未完成戏剧的最后一幕的《逃向上帝》之外,此书中的其他故事都是一部独立的传记小说。然而,这本书并不应该被理解为对历史的分析,因为它只是在激烈的事件呈现中描述这些历史人物。当然,茨威格也不是完全忠实于历史事实的,有时他也会将人物英雄化,因为这毕竟是小说,所以这一点也是可想而知的。
茨威格的作品,包括散文、传记小说等,至今仍然吸引着读者,尤其是他的历史人物传记,涵盖了世界上伟大的文学家、军事家、探险家和政治家,如此之广的范围是其他作家望尘莫及的。如果将茨威格的作品归结到四个主要特征,那么人们可以用这样的概念来描述:悲剧、戏剧、忧郁和绝望。他的主角往往在外界和内心的阻碍下,在成功近在眼前时走向失败,这就让人更加为主角感到悲哀。这些特征可以从他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深刻地体会到:
《逃往永生》
当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之后,欧洲人开始殖民美洲,而在众多的殖民者中,努涅斯·德·巴尔沃亚是穿越巴拿马地峡并看到太平洋的第一人。巴尔沃亚从当地人那里得到消息,在巴拿马地峡的另一边有辽阔的海洋,于是他带领着探险队穿越丛林,与土著人争战,最后终于让太平洋的海水滚到了他的脚下。但是,巴尔沃亚最终还是失败于他对朋友的信任。
在茨威格的描述中,既有巴尔沃亚果敢善战的精神,同时又有他对待爱人的执着。在他的笔下,巴尔沃亚从一个逃亡的殖民者,成为看到太平洋的第一个欧洲人。茨威格把巴尔沃亚如何精心安排自己成为“第一人”的过程描写得出神入化,仿佛把读者带到了山上,让他们与巴尔沃亚一同经历看到太平洋的第一眼。
《征服拜占庭帝国》
一座城市,当它成为一个帝国最后的城池时,它的国王和臣民会遭遇什么呢?当你读了这篇历史传记之后,你会敬仰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无论他是败者还是王者;你会钦佩每一个没有记录到史册上的战士,不论他们的信仰。
茨威格在这篇传记中,为人们讲述了一个距今将近六百年的场景,他为世界历史记录了拜占庭帝国的最后灭亡。同时,他也揭露了西方宗教的不统一。作为征服者的穆罕默德,他有着强大的耐心,他的军事决策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但是,茨威格并没有仅仅描述这位征服者,而是同样花费笔墨在众多小人物上,比如拜占庭派出的十二名勇士。
在这篇故事中,读者还能看到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过去。这是一座已有近一千五百年漫长历史的建筑,虽然在当时,它并没有能最后守护住拜占庭帝国。
《亨德尔的复活》
尽管茨威格对亨德尔创作《弥赛亚》的过程的描写是虚构的,但是,当你读到这篇小说时,你会被作者带到亨德尔的时代,带到伟大的作曲家的家中和他的剧院中,你能跟随着作曲家的心跳,跟着他的“哈利路亚”的合唱,走向上帝。
亨德尔因为病痛一度几乎放弃了创作,但是,伟大的人必定有一种非常人的毅力,他在德国亚琛的温泉中复苏后,又投入创作当中。虽然当时他的经济也遭受了损失,但他还是以宽厚的胸怀,用强大的音乐,给在寒冷的英国的众人送去了无比的力量。当人们听到他的音乐时,他们会不约而同地站立起来,仿佛要让自己离上帝更近一些。
茨威格的写作技巧如此娴熟,使得读者根本不会去思考历史故事的真伪,而只会在他的文字中听到天堂般的歌声,看到亨德尔失明的眼睛中充满着的信心。
《一夜天才》
当你听到法国国歌时,你无论如何也不会去想它的作者是谁,它的创造过程有过怎样的奇迹。但是茨威格想到了,他不仅想到了作者,还想到了给人们留下有关它的创作经历。这首国歌的作者就是一夜天才克洛德·约瑟夫·鲁日·德·李尔。
这是一位在法国算不上名人的小诗人、小音乐家,但他与拿破仑一起被葬在巴黎的荣军院。而且,与大多数伟大的音乐不同,这首曲子是在一夜中的短短几个小时内,随着大街上士兵的脚步声、嘹亮的小号声,被李尔飞快地记录下来的。虽然,一开始,这个曲子只获得了礼貌性的赞扬,但是,当南方的军人踏着《马赛曲》的旋律走进巴黎时,街上的人们欢呼了,人们立刻知道了这就是他们的心声。
《滑铁卢的世界时刻》
虽然人们早已熟悉滑铁卢战役的前前后后,但是大多数人会把视觉重点放在拿破仑在滑铁卢的失败上,或更多的是想要了解拿破仑的个人历史和逸事。斯蒂芬·茨威格则完全不同,他不仅看到了拿破仑的失败,而且还看到了导致拿破仑失败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格鲁希。
格鲁希,一位元帅,一位经历了许多战争的法国人。然而,在茨威格看来,格鲁希的犹豫、他的唯命是从才是导致拿破仑失败的重要因素。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拿破仑本身在滑铁卢战役中的犹豫不决使得他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篇小说将人们带到了十九世纪初的战场,读者可以从中读到关键人物拿破仑、格鲁希的许多心理活动。作者对人物和场景的刻画如此细腻,仿佛读者正经历着这场过去了两百多年的战争。
《玛丽恩巴德哀歌》
歌德在世时,就已经在世界各地的读者中,尤其在德国的读者中享有了无比的荣誉,人们崇拜他,敬重他。但是,除了他的名作《少年维特的烦恼》和《浮士德》被追捧之外,是否有人真正关心过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的内心活动,更何况这是一位充满情感的文学家呢?
歌德在他的晚年并没有得到家庭的温暖,儿子和儿媳对他的关心很少。更多的时间里,他是在社交场所中寻求安慰。他的许多朋友中有一些名人,如文学家弗里德里希·席勒、音乐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但是,他渴望爱情,那种能激发起他的创作欲望的、令人坐立不安的心动。因此,当他遇见了“小女儿”乌尔丽克时,他被深深触动了,他再一次体会到了爱情和烦恼。正是这种情感的爆发,使他写下了动人的诗篇《玛丽恩巴德哀歌》。而茨威格向我们展现了伟大的文学家歌德创作这首诗的过程,以及这首诗对歌德身心的影响。
《发现黄金国》
今天,黄金对于人们来说只是一个价值的概念或几件首饰,而在十九世纪或更早的历史中,发现黄金却是一件真正有价值和令人热血沸腾的事。正如茨威格所写的历史人物苏特尔。苏特尔因为债务问题和对欧洲的疲倦,所以他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逃亡,哪怕是离开妻儿,他也要逃亡到当时很多欧洲人向往的美国去。
苏特尔是一个勇敢和有创意的人,最初到了美国东部和中部,当他后来知道了西部更是有一片大好的山河之时,就带着几名随从长途跋涉,到了人烟稀少的美国西部。在西部立足之后,他很快就因为发现了黄金而成为世界首富。但是,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深刻认识的茨威格,不仅看到了闪烁的黄金给苏特尔带来的财富,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描写了世人的贪欲。贪欲让人违背了法律,贪欲让人舍弃了生命。最终,世界首富苏特尔在一无所有中孤独死去。
《英雄时刻》
一个人在体验了死亡前的那一瞬间之后,是否会对人生有新的认识呢?当你最后看一眼世界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你的家人、朋友和你做过的每一件事呢?这是一首长诗,一首英雄的诗篇。但是,茨威格也在这部戏剧性的诗歌中,让人们深深体会到一个人的死亡与再生的过程。当然,这不是一个平凡人的经历,而是伟大的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历。
茨威格的这部作品正是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致敬。当囚车的轮子仿佛碾过了我们的心之后,一张减刑的纸,又把我们托起,让我们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一起体会人生的艰辛和幸福。茨威格在这首诗中对声音的刻画,把人拉到了十九世纪圣彼得堡的刑场,让人感受到冰冷的锁、门和枪口。然后,当死刑被制止时,作者又让热血充满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体,与此同时,读者的心也仿佛被温暖了。
《穿越海洋的第一个词》
今天,当大多数人只需要通过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能同时与世界各地保持联系的时候,谁又会想到过去,仅仅是一百六十多年前,为了欧美之间的通信,有多少人付出了心血和财富。
一条横跨大西洋的电缆,这是一个宏大的计划,塞勒斯·惠斯特·菲尔德实现了他的梦想。在这篇小说中,茨威格描写了许多技术问题,比如电缆的制造、军舰的改造和一次次的失败。当然,电缆铺设最后还是取得了成功。随后,茨威格描写了胜利后人们的怀疑,因为铺设的成功并不同时意味着通信的成功。但是,最后的胜利往往是给有准备和有毅力的人的。塞勒斯·惠斯特·菲尔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在这篇小说中,胜利和失败此起彼伏。
《逃向上帝》
列夫·托尔斯泰是许多中国读者熟悉的俄国作家,大概有些读者读过他的一部戏剧性自传体作品,即写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期的五幕正剧《光在黑暗中闪耀》。其实,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或者说是作者还没有想好如何去完成的作品,因为它是一部最私密的和呈现他的家庭悲剧的作品。
现实中,托尔斯泰终于离家出走,踏上了他认为是通往上帝的道路。只是太晚了,他已经不能坚持多少天了。最后,托尔斯泰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站长的简陋居室中离开人世。茨威格将托尔斯泰最后的日子,以这部《光在黑暗中闪耀》的尾声献给了读者。在这最后的一幕中,人们不仅能读出托尔斯泰对政治的态度,同时也能看到他对妻子的矛盾心理。
这是充满悲剧的一幕。
《争夺南极》
从宇宙星尘到人类,经历了几十亿年。但是,时间进入二十世纪初时,地球仿佛已经没有多少秘密了。只有地球的两个极点,因为它们的寒冷,依然阻挡着英雄们的探索。但是,当每一天都有新的科技被发明和利用之时,总会有一些人想要做出更大的冒险。
此时,读者是否应该期待一篇关于第一个到达极点的人的壮举呢?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茨威格并没有在这篇传记小说中描写阿蒙森——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的人,虽然世界一般都会记住这位挪威极地探险家,好比我们知道谁第一个发现了新大陆,谁第一个登上了月球那样。茨威格在这里给我们讲的却是第二个看见极点的人的故事,他就是英国的斯科特,而正是这个人,他在一个北半球的夏天,带领着他的队员们离开了欧洲,并在南半球的夏天登上南极大陆;也正是这个人,他给人类记录了南极的自然风光,给后来者提供了许多经验。茨威格更是通过对人物的细腻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爱家人、爱朋友和爱祖国的英雄。
一场探险的悲剧。
《封闭的列车》
这一篇描述了列宁于1917年3月乘坐火车,经过德国回到俄罗斯的经历。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之后,当时的列宁还是一位在中立国瑞士的苏黎世生活的、没有几个人认识的人,他每天过着一样的生活,在图书馆开门时去看书,到图书馆关门时回家。但是,俄罗斯爆发了革命,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他兴奋,让他感到了那场几百万人为之献出生命的战争不再是徒劳。
他要回俄罗斯去。然而事与愿违,他所期望的革命的胜利并没有实现,取而代之的是一场交战各方、帝国主义者们和将军们的阴谋。而且,在俄罗斯的人也感觉到列宁的潜在危险,不希望他回去。可是,回家的愿望势不可当,列宁和其他共产党人终于在德国最高陆军司令部的支持下,从瑞士经过德国、瑞典,最终到达了圣彼得堡涅瓦河北岸的铁路总站。
《西塞罗》
茨威格作品中历史人物的时代跨度是惊人的,例如这篇传记中的主角西塞罗,是一位公元前的古罗马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西塞罗的同时代人中有大家熟知的恺撒、埃及艳后,还有其他政治家,如安东尼。
西塞罗在经历了几十年古罗马广场上的风风雨雨之后,原本是想隐居到他的乡间别墅中,开始人生的晚年和文学创作,但是,历史的进程并不是由一个人来决定的,西塞罗最后还是被推回到古罗马广场,而当他最后一次离开那里后,他成了对手的追杀目标。
茨威格的这篇人物传记不仅描述了西塞罗在政治上的功绩,他也同样花费篇幅叙述了西塞罗和女儿、儿子、年轻妻子的关系。当然,政治舞台上的其他人物——如屋大维、安东尼,也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
《威尔逊的失败》
茨威格希望实现的统一的欧洲的思想,或者说和平的欧洲的思想,在他之前也有许多人做出了努力。威尔逊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希望欧洲实现和平,还希望实现永久的世界和平。然而,正如标题所示,威尔逊失败了。他的失败是欧洲和世界的不幸。但是,历史就是这样不容改变。世界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还必须再经受一次重大的、长期的磨难,才终于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茨威格在这篇传记中详细描述了威尔逊的个性和政治态度,使得后人能从中了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时的世界局面。
20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