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雅课堂的文化构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序一 用文化为学校铸魂

陈玉健

恩格斯说过:“文化的每一次进步,都使我们向自由迈进了一步。”对于这一点,我们教育者深有同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校的发展伴随着学校文化精神的引领。校园文化,就是在学校育人环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才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成果。幸福携文化齐飞,素质伴智慧共生。创建具有现代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明天,为学生走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做好准备。

变革求新,与时俱进

一所优秀的学校需要优秀的文化去引领。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必须要有厚重的文化氛围,使师生在厚重的文化氛围里得到熏陶、得到滋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等方面发生积极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如查有梁先生所说的:“成功的教育应该是使学生在没有意识到受教育的情况下,却受到了毕生难忘的教育。”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滴水穿石”的功效。

日新其德,日勤其业

作为以育人为目标的学校教育,每项具体任务都离不开文化引导、熏陶和渗透。每一项规章制度都要承载学校办学理念中的文化要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必须以文化的提升为终极价值,技能的培养也只能有文化的参与,形成人文视野的技术,才能使技术获得生命的活性。校园文化对学生素质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其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对师生主要是对学生的世界观进行规范,经过校园文化精神,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地陶冶受教育者的情操,并且通过行为规范、道德规范、思想方式等教育引导,通过稳定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和有目的的筛选大众传播信息及文化知识内容,以主动的选择全面接受或盲目排斥,从而形成导向功能。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现在的客观环境使得校园的文化力在日益缺失,教育失去了本真的教育文化意义,产生“有教育无文化,有知识无文化”的局面。尽管有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但还需要勇气、责任、自省力和持久力,去干一番事业。教育至境,如水扬清波,如风过疏林,每一个日子,看起来很平淡,但都是心头的日子,潜着香、藏着甜,是师生真正乐活活过的每一天。校长要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为之奋斗并在其中实现自我价值的一项事业。一所优质学校的创建和管理是一个过程,过程的精彩在于探索;管理是一项事业,事业的价值在于奉献;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管理是一类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管理是一种境界,境界的高远在于追寻。校长的成功与魅力,在于他以激情激发激情!校长的幸福与快乐,在于他以智慧启迪智慧!校长的高尚与尊严,在于他以生命点燃生命!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如何让学校师生尊重学校文化、尊重学校历史、尊重学校先贤,进而大力弘扬先贤文化、先贤思想、先贤成就,让历史“活”起来、让历史人物“活”起来、让历史文化“活”起来,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独特元素?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文化的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加以提炼整合,要“拉出一根线,织就一张网”,做到“纲举目张”,这样学校文化建设才会有抓手、有重点。为此,我们深入挖掘和总结以“仁恕”教育为代表的先贤思想、文化、理论,同时结合学校未来发展目标和定位,将太和教育近几十年的教育教学成果通过文化视角得以生动呈现。我们提出“仁恕教育思想”,探索“仁恕教育文化”,正是为了固守教育的生态,回归教育的本真,营造教育的和谐,追求教育的幸福,也正是为了给教育注入一针清醒剂,为教育的发展正确导航。长久下来,学校文化就能成为学校的品牌。八中的“阳光教育”,苗集的“五心”教育,倪邱的“经锄”文化,马集的“真实”教育,宫集的“仁雅”教育,正在形成独特的学校特色。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作为校长要不断地将教育理想的种子撒播在校园之中,撒播在教师的心中,再由教师撒播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我们的教育梦需要通过教师来实现,要做勇于自我修炼,与太和教育,与学校、老师、学生共同成长的教育人。要和我们的孩子、老师、学校以及太和教育共同成长。有了教育理想和追求的引领,我们就走上了第一流教育家追求与探索的大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振兴教育,要靠思想的引领。教育理想与追求引领教育的发展,而教育理想与追求是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文化又根植于文化。决定教育是否成功的因素是文化,文化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持续改变教育的力量。做教育文化是为了规范和引导,是为了传承,是为了在传承的基础上一代比一代做得更好更强。但是文化不能是贴在墙上、写在文件里的文字,要转化为具体的影响生命个体积极健康发展的各个层次的建设,通过建设将文化植入师生内心。文化生成引导师生形成文化自觉进而产生根植于心灵的价值认同,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才能对师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力。作为一个教育家要有两个境界,一是能带出一个好学校,可以实践“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二是构建好的学校文化,可以做到“一个好校长走了,还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学校之所以长盛不衰,持续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自己的文化。教育文化足以造就人的文化品位,足以影响人的一生。

“仁恕”教育文化作为县域教育文化,在引领各校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为太和教育人树立明确的教育理想和追求,为太和教育的新跨越奠定基石,更为太和教育立根铸魂!有我们这些追梦人的不懈探索和执着付出,我们一定能够绘就“仁恕”教育的华美篇章,创造太和教育的童话王国。而《仁雅课堂的文化构建》,不就是太和教育的童话王国用文化为学校铸魂的开篇佳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