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象数例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本书的作意,是想通俗地介绍《周易》象数。因为只有通过象数才能正确地解释卦、爻辞。要介绍象数,先要弄清《周易》的源流。

根据传统的说法,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爻辞(或说周公旦作爻辞),由是成书,后来儒家再作“十翼”(或称“易传”),这就成为后世的流行本。在这里面,其实已经有象数,伏羲所画的即是象,卦辞与爻辞所演即根据象与数,这里所谓数,是指自然的数,不是后来易家自行成立的数,所以通俗来说可以说是定数。用卦象与自然之数来测度人事及自然现象,于是便成为卦辞与爻辞,也即是说,卦辞爻辞是根据象与数,用之以占筮。所以整本《周易》原来就是象数之学,其学朴素,汉代易师则加以发挥,成种种卦例。

儒家作“十翼”,目的可能是不想将象数归之于阴阳家所说的象数,所以就着重象数的涵义,用来解释占辞。所谓“十翼”包含如下的内容:

〈彖传〉:卦辞又名“彖辞”,根据刘的说法,彖是断的意思,即是用来断卦。〈彖传〉则是根据象数对卦辞作解释,由是在〈彖传〉中立例,说六十四卦的卦辞。举个简单的例。例如屯卦的卦辞说:“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彖传〉说(下称“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这就是解释卦辞。刚柔始交,动乎险中,是卦象,由此卦象可推断为只利于恒久的事,而且是大事;雷雨之动亦是卦象,天造草昧就是儒家对雷雨之动的体会,由此体会,就推断卦辞的“利建侯”,虽利建侯,可是却不宁静。

〈象传〉:根据李鼎祚的说法,“象者像也,取其法象卦爻之德”,因此象辞是对一卦的卦辞、一爻爻辞的解释,亦即对全经卦爻辞立例通说其象。仍以屯卦为例,屯初九曰:“盘桓,利居贞,利建侯。”〈象传〉说(下称“象曰”):“虽盘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盘桓是不宜进取,可是因为初九爻得位,所以说是志行正;又由于初九阳爻为六二阴爻所乘,所以说以贵下贱,这就是依象而对爻辞利居贞、利建侯作出解释。

一卦的彖与象,彖用以释辞,象用以明卦象;一爻的象辞,则明依此爻之象所系的辞。卦辞的象又称为“大象”,爻辞的象又称为“小象”。

〈系辞传〉:解释整本《周易》的深奥义理,主要是根据象数来解释,其所解释就有儒家思想在内。例如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由此即足见系辞所据,完全是象。又如说“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这即是儒家所说的数,亦即自然之数。天数即是奇数,1+3+5+7+9=25,所以说天数二十有五,地数即是偶数,2+4+6+8+10=30,所以说地数三十,如是即是自然之数。

〈文言传〉:依卦爻所象,来说乾坤二卦全卦及各爻的深奥义理。分〈乾文言〉、〈坤文言〉两篇。其实六十四卦都可以有“文言”,儒家只是举乾坤二卦为例。

〈说卦传〉:总说依象建立六十四卦的原则,读《周易》非先知道这些原则不可,此如学几何,必须要知道定律,倘如不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便根本无几何可学,由是知〈说卦传〉的重要。传中设立了一些象,这些象,“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建立诸卦为自然现象以及人事关系的象征,如说乾为马、坤为牛等。儒家说易即是根据这些卦象来说,由是知自然与人事的变化。

〈序卦传〉:远古的易书其卦序可能跟今时的流行本不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其卦序基本上依八宫(见后说),跟流行本完全不同,此即可为证明。今流行本的卦序为儒家所订定,〈序卦传〉即是说明订定卦序的理念,由是成立了儒家易的体系,其所说实为六十四卦之用。如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又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这些都是说卦的功能,由功能然后成立卦德,依卦德然后排成卦序。

〈杂卦传〉:订定六十四卦的性情。〈序卦传〉是依对卦而成序(下面再说对卦), 〈杂卦传〉便错杂其例而说卦的性情。〈系辞传〉说:“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这即是说,卦是由物相杂成类,既成类,便有卦的性情。〈杂卦传〉说卦的性情,主要亦由对卦来说,所以性情亦是相对,例如乾刚坤柔、比乐师忧,刚与柔,乐与忧便是相对。

由“十翼”的内容就知道儒家有摒除阴阳家说易的意思,这可能是由于易学一直为阴阳家所传,阴阳家以阴阳占验为主,寻且发展为专说灾异,甚至附会鬼神,是故儒家便想厘清阴阳家对《周易》的附会,而依儒家的思想发挥易的奥义。

儒家以前阴阳家如何说易,现在已无完整的文献可征,但从先秦阴阳家的学说,以及西汉的《易纬》,大概可以猜测得出来。他们占验时多重卦爻象,而不深究卦爻辞与卦爻象的关联。然而一旦深究象与辞的关系,则可以涵盖天、地、人,万事万物无所不包。是故儒家作“十翼”后,易学就可以分成两派,一为传统的阴阳家易,一为儒家易。

秦始皇焚书,对阴阳家的书不禁,因此儒家易也就可以保存下来,反正儒家易者亦通占筮,所以保存“十翼”并非难事。汉兴,儒家易亦同时复兴,由田何开始,传至施雠、孟喜、梁丘贺三家,经历了大概一百五十年左右,其间人才鼎盛,然而其后治易者又采阴阳家之说,用以说象数。自汉宣帝时代,象数易即崛兴,开先河者为儒家易的孟喜,孟喜改变师法,为当时的人所非难,不过,即使孟喜采取阴阳灾异之说,但他仍然在相当程度上保持儒家易的思想,所以他便与阴阳家不同。由是孟氏易不能说为阴阳家易,只宜称为象数易。

孟喜而后,象数易又发展成为派别,除孟喜外,尚有焦延寿与京房一派、费直一派、高相一派,共为四大流派。此中费直一派实在仍然是儒家易,象数的成分不多,今存世只有一篇说“分野”,即是说十二宫与值二十八宿。

及至东汉至三国,著名的象数家还有马融、郑玄、荀爽、虞翻、王肃、蜀才(范长生)诸家,各自成立易例。至今只有郑玄、荀爽、虞翻三家保存的易例尚多,其余诸家便只留下零星的资料。

象数易至魏伯阳用《周易》说炼内丹,王弼扫除象数尽说义理,便可以说大为没落了,后代易家于是便有义理易的学派,由于这派说义理,人人可说,所以被人讥为“作文之体”;此外还有道家易,牵涉入内丹与外丹之中而以内丹为主。

本书所说的象数,由是分为两篇:一、基本象数,这亦是儒家采用的象数,它原为《周易》本身所具,儒家只是将它发挥出来,不必再增添一些什么。二、汉易象数,这即是汉代象数家的踵事增华,根据自己的理念,成立一些象数例,用以说阴阳灾异以及作占筮之用,但后来则变成用来注经。象数易在清代复兴,但在近代又逐渐衰落,不过到了近年似乎又有复兴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