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定义应该很广泛
虽然写书的起因和动力是源自对狭隘定义的“失败”的研究,但我并不想把读者的视野也局限于我对成功的定义和感受。
我支持多元化的成功定义,人短短一生,要做的事情太多,没有哪种追求会优于另一种。
当我告诉一些人我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有200多万粉丝时,很多人通常会露出羡慕的神情,然后问我:“你赚了多少钱?”
当我告诉他们我的这个视频账号并未商业化时,他们都非常吃惊,说:“这么好的账号不商业化太可惜了。”
当我告诉他们,我做这个账号纯凭兴趣,我最大的收获来自我通过私信帮助两个想自杀的人打消自杀的念头时,他们突然沉默了,不知道如何回应。
在很多人的视野里,赚钱、求名、争权,就应该是人活着的唯一追求。他们不能理解凭兴趣做事是什么情况,不能理解人生如果没有对财富、权力的追求会怎么样。
可是,如果你运用这本书里的方法,去仔细思辨世界上常见的事物后,你会发现,其实很多种生活模式和价值体系都值得存在。
在上课和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尝试着呈现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体系,而不去评判其高下。毕竟,我希望展现的是认知的破圈,如果只拘泥于一种价值观体系、一种观察世界的视角或一种思维方式,那怎么能叫破圈呢?
什么是你的理想人生?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我个人的理想生活,是一种“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所以,书里很多自我分析的案例可能会以这种心境来展现背后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但这不代表我要把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推荐给每一个人。
路是自己走的,你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学,也需要你自己来制定。
同样,书中一些标题和内容也会体现存在主义、达尔文主义、虚无主义、现实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这是为了包容度而做的尝试。我是一个极度感性和极度理性的复合体,所以我写作的文风也会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摇摆,这也是一种多元化视角的呈现。如果你在阅读中发现自己有时候对书里的说法感到不适,那么这种不适就是帮你去发掘自己在意什么、认同什么的一个很好的契机。这种有意识、有观照的读书方式,也是认知破圈的有效方法之一。
另外,我在书中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去体现认知破圈的法则,分别对应了打破认知限制的不同步骤。比如,使用更多图形和完整的咨询案例来帮助记忆和体验(应用的是深刻的体验这个步骤),使用抽丝剥茧的问答帮助梳理思路(应用的是透彻的思考这个步骤),使用工具化的自助表格来帮助练习(应用的是持续的实践这个步骤),等等。
我相信知行合一。也就是说,这本书本身的形式也需要体现它包括的内容,无论是在对价值观的包容上,还是对法则和方法论的应用上,都应有破旧立新的感觉。
希望你能在这本书里感受到价值空间上的自由,从而自在地去打破认知局限,活出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