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有梦想的孩子(实践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把孩子的热爱和“靠谱”的梦想连接起来

孩子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的时候,父母会焦虑。然而,好不容易找到一件孩子喜欢的事情了,父母的担心又来了:这些兴趣,会不会影响学业?是不是到一定阶段,达到了一定的训练目的,兴趣班就应该停下来?停不下来怎么办?于是,我们总会看到一些现象:孩子小时候父母追着上兴趣班,孩子长大了父母又追着上补习班。

1.一起创造成就事件

父母不必把孩子看作不能自控的、长不大的小孩,他们有自己的主张,慢慢长大以后,也一定会根据外界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重心和节奏。而父母要做的是做好连接和提醒,帮助孩子把兴趣和梦想连接起来,把一时的兴趣和未来的长远发展连接起来,提醒孩子进入了新的生涯发展阶段之后,需要面临的人生主题。保护孩子的热情,支持孩子的梦想,这与现实一点都不矛盾。

孩子经常会因为一些直接的感官刺激或者单纯的有趣被吸引,而这种被动接受的方式,如果不加以引导,就不会让孩子主动投入,也就不会有更为强烈而深刻的热爱。

父母要做的,不是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完全禁止。这样做,往往会适得其反,引发孩子的叛逆和更强烈的好奇。也不要置之不理,听之任之,让孩子陷入难以自拔的漩涡。而是要关注:孩子想法的来源是什么?这样的想法可以发展为什么?有什么方式和通道可以把这样的想法引导成为一个梦想?

【身边的故事】生活里的化学实验

轩轩和琪琪的爸爸从事化妆品研发工作,偶尔会给孩子们带回一两件他自己制作的产品,有时通过视频给孩子们展示他的新发明。

有一天,孩子们很好奇地问爸爸:“这是怎么做出来的呀?”爸爸大致描述了一下流程。孩子们对“混合”“搅拌”“分层”从此有了一些概念。有一次,轩轩恶作剧,悄悄地往爸爸的面里倒了一杯酸奶,爸爸煞有介事地搅拌了一下,说:“嗯,有创意,味道不错。”看到爸爸并不反对,孩子们对“实验”似乎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和好奇。

有一次,轩轩洗澡的时间特别长,出来以后,和妈妈说:“妈妈,我给你做了一个产品,洗头洗澡都可以用,你一定要试一试哦。”妈妈一看,那些盛洗发水、沐浴露、护发素的瓶子差不多都空了,看样子他调制了很多次,才做出了这个“产品”。妈妈想,这是孩子学习的成本。于是很愉快地答应了。试用了以后妈妈还非常正式地反馈给轩轩:“护发不够柔顺。”轩轩说:“嗯,我再改良一下配方。”

后来,看到孩子们对于实验的好奇,爸爸专门给孩子做了一次“培训”,讲解实验的规则,告诉他们做实验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避免发生危险,孩子们听得可认真了。在爸爸的建议下,他们专门打印了一份实验要求贴在墙上。

孩子们对实验的好奇,从化妆品扩大到其他化学品。琪琪在洗手间开了一个自己的小实验室,让妈妈在网上买了些材料,自己做“洗手液”。她用不同的色素调制原料,用小玻璃瓶盛,经过多次尝试,成功地把两种不同颜色的颜料在同一个瓶子里分层。

孩子们还做了一些有趣的实验:成功地把易拉罐在桌面上倾斜45度角放置;用砂糖、锡纸、沙子、酒精做“法老的黑蛇”;用可乐做冰沙;用可乐和苏打水做“鸡尾酒”,倒在杯子里,看着泡沫一点一点地超过了杯子的高度,却没有溢出来,很有成就感。

孩子们和爸爸约定,放暑假的时候,去参观爸爸公司的实验室。那将是一次开阔视野的好机会。

孩子的兴趣一定是从简单的好奇开始的,如果父母禁止了、打击了、反对了,那么就会束缚孩子,限制其发展,父母就会变成障碍,阻止孩子前进;如果支持了、引导了、鼓励了,父母就会帮孩子打开一扇窗,拓展出一片天地。

【身边的故事】思思的绘本展

思思之所以开始画画,是因为家里有一个喜欢画画的妈妈。因为兴趣,妈妈开启了百日绘画打卡计划,因为好奇,思思就跟着一起画。没想到,画着画着,思思竟然就喜欢上了画画。

妈妈感觉一起享受画画的亲子时光太美妙了,就商量着给思思专门报名一个儿童绘画课程,思思一下就答应了。妈妈想,绘画也是一种培养审美和创造性思维的好方式呢。

思思喜欢她的绘画老师,这个老师没有死板地教孩子绘画技巧,而是在绘画中融入了对生活的探索,让孩子用绘画的方式去认识世界。

妈妈说,作为一个大人,因为担心画得不像,画得不够好,她自己总会下不了笔。每次看思思画画,却发现,技法虽然稚嫩,但是思思总是能够自信地落笔,这也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做到的。

思思跟着老师学了两个学期,新学期一开始,老师开设了一个亲子绘本创作班。这个班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上课,一起创作。最后的成果是,每组家庭创作出一本属于自己的绘本。听着就特别有趣,思思和妈妈非常喜欢,赶紧报名了。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思思和妈妈共同创作了人生中第一本绘本。老师还帮助大家进行后期的设计、排版、印刷。最后,所有家庭的绘本集中在一起开了一个小型画展。思思开心极了。

对于思思来说,这次“出版”和“展览”经历,就是人生一次重要的成就事件,是一次对于梦想的亲证。有了这次经历,梦想就在思思的心里埋下了种子。将来,她不一定非要成为一名画家,但是,她会因此而相信梦想的存在,也就会不断为自己创造一个个小梦想,并且愿意为之努力。更重要的是,思思会因此建立起对于梦想的信心,对于自己的信心。

2.和孩子一起,打败现实

很多父母总是担心孩子的梦想不靠谱,他们反驳孩子的时候也是振振有词:梦想能当饭吃啊?梦想遇上现实,还不是摔得粉碎?或许,父母是有道理的,但是,不要忘记:你做不到的,在孩子那里未必做不到。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作为父母,你是站在孩子的一边,和孩子一起探索世界,认识现实?还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做“现实的代言人”,打败孩子?其实,即便是被现实打败,也没什么可怕的,大不了爬起来继续呗。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才能成为孩子的支持者。

【身边的故事】女儿想要当网红

有一次,一位妈妈向我求助。

她非常焦虑地说,自己的女儿迷上了做网红。刚开始的时候,父母虽然不喜欢,但认为这是孩子的梦想,一边支持,一边劝解。后来,女儿干脆放弃学习,准备报名参加网红培训。父母正在为这件事着急,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女儿回心转意。

我说:“你们从一开始就不是真正地支持孩子的梦想,而只是为了讨好她,想安抚她,让她能够安心学习。现在,这个打算落空,你们就开始着急了。”

怎么办呢?不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批判,因为事实证明,孩子听不进去。但是,也不要盲目地讨好式地支持孩子。父母可以化身孩子未来“投资人”身份,让孩子做好准备,进行一次“家庭路演”,到时候,根据路演的情况决定是否“投资”。

在准备路演的过程中,孩子就会自己去了解网红的发展情况、未来趋势,了解做网红的基本条件、成功概率。路演的时候,父母可以要求孩子提供充分的证据,用数据和事实来进行说明。这样,父母与孩子就不是对立的关系。孩子也不会因为父母的反对而偏执,而是会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了解一个职业真实具体的情况。

“如果最后孩子还是要去怎么办?”那个妈妈焦虑地问。

“如果孩子经过充分了解,做好了各种评估,也有对于风险的各种预案。并且,还能够说服你这个投资人的话,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那个母亲若有所思:“也是啊,我是投资人,我说了算。”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并不是因为父母说了算,就可以强势地左右孩子的前途。那样的话,父母就扮演了一个打击孩子梦想的角色。孩子会因此而感觉被否定,也会由此而失去信心。如果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认识到了现实本来的样子,即便实现不了,孩子对于梦想依然会心怀向往,不失初心,会去追寻下一个梦想。

3.把梦想变“靠谱”,父母需要这样去引导

在一次直播的时候,一位妈妈问我,孩子想做科学家,该如何引导呢?我说:“一定要赶紧抓住这个小火苗,让它燃烧起来。”比如,家里开辟一个小角落,开设科学实验室;比如,每周专门设置一天“科学家日”,每位成员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再比如,周末带孩子去科技馆,体验科技创新活动……孩子越有兴趣,就会投入越多,慢慢地,梦想就会出现,孩子也就会进入一条自主学习的轨道。

【身边的故事】芸芸的宠物收容梦

芸芸有个“不靠谱的梦想”:要开一家宠物收容所。在妈妈眼里,这个梦想,除了能看出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之外,就只觉得孩子“不谙世事”和“想法幼稚”。妈妈除了假装鼓励一下,就选择性地忽略了。

没想到,芸芸很认真地开始查资料了,并且在和妈妈商量之后,开始养起了宠物:两只小兔子。妈妈开始重视起来了,设计了一个问卷给芸芸:“如果你能把这份问卷认真填写完,我就和你一起研究宠物收容所。”

芸芸拿过来,看到问卷上有这些问题:

① 你是从哪里听说的“收容所”?

② 对于人的收容和动物的收容有什么不同?

③ 为什么会想要开“宠物收容所”?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④ 宠物如果流浪野外,会不会形成一个新的族群?会不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⑤ 运营宠物收容所,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⑥ 如何经营宠物收容所?经费来源和社会价值又如何评估?

⑦ 收容所中有哪些职业?

⑧ 收容宠物过程中,有什么道德难题吗?

⑨ 宠物收容所是生物学家要研究的课题?还是社会学家要研究的课题呢?

“哇!这些问题好有趣!”芸芸不仅没有犯愁,反而兴奋了起来,“妈妈,你是不是已经做了功课了?”

妈妈狡黠地眨了眨眼睛,笑了。

这些问题都不是简单的选择或判断题,而是需要查阅资料,不断思辨,不断证明。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能在这个过程中,大大提升孩子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更何况,这是孩子自己提出来的话题,岂不是一个很好的研究素材?

要想梦想变得靠谱,就需要父母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帮助他们打开视野,看到更多的可能。因为兴趣,孩子愿意做一些探索和尝试,父母不妨鼓励他们把兴趣点燃,变成热爱,然后再把热爱转化为“靠谱”的梦想。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梦想,任何一个梦想都值得被珍视。

没有什么“热爱”是偏离正路的,你只需给“热爱”打造一个梦想;没有什么“梦想”是“不靠谱”的,你只需看到“梦想”与现实的连接。

没有什么“梦想”是“不靠谱”的,你只需看到“梦想”与现实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