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自传(第四卷):洪波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洪波曲本篇最初连载于一九四八年八月二十五香港《华商报》文艺副刊《茶亭》,题为《抗战回忆录》:一九五八年重新发表于《人民文学》第七至第十期,定名《洪波曲——抗日战争回忆录》,并加“前记”。

——抗日战争回忆录

前记

解放前一年一九四八年寓居香港时,夏衍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县(今杭州)人。剧作家、新闻工作者。抗战时期任《救亡日报》主笔、《新华日报》代总编辑。一九四八年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员、香港工作委员会委员(后任书记),兼任《华商报》社论委员、文艺副刊《茶亭》主笔。著有《上海屋檐下》、《愁城记》、《法西斯细菌》等。同志在主编《华商报》《华商报》,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创办的晚报。由廖承志推动进步和人士参与开办,夏衍、邹韬奋、章汉夫、许涤新等先后为撰稿人。一九四一年四月八日创刊于香港,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停刊:一九四六年一月四日复刊,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五日终刊。的副刊《茶亭》。在他的鼓舞和督促之下,我把在国民党管制区的抗日战争的一段回忆写出,逐日在报上发表了。

所写的是上海、南京失守后,准备保卫大武汉而终于放弃了大武汉的那一阶段。写到长沙大火、退驻桂林、准备撤退至重庆,我在香港的寓居生活要结束了。那是一九四八年十一月淮海战役的前夕,我要离开香港,进入解放区了。因此,我的回忆录便自然告一段落。

《人民文学》愿意把这一阶段的抗战回忆录重新发表,我现在把旧稿整理了一遍,定名为《洪波曲》,让它再和读者见面。这主要是根据我个人的回忆,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不够全面的反映。

经过一遍重新整理,觉得把这一阶段的回忆写出了还是有好处。当时如果不写,在经过十年后的今天,大部分的记忆会完全消失了。

就请读者把这看成为历史资料吧。

一九五八年五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