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中国的探索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5 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与主要政策

从1979年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成立之始,我们就确立了“抓应用、促发展”的产业发展总方针,提出了战略任务的两个转移(见后文)。从大力推广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开始,到1993年“四金工程”的全面启动实施,这15年可以说是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前期准备阶段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渗透到经济、社会各领域,在实践中产生明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重要阶段。

1.5.1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从国家层面大力推动计算机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为了振兴计算机与集成电路产业,大力推进计算机的普及应用,1982年国务院成立了“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其办公室由电子工业部派人组成。为突出计算机在传统产业改造中的应用,在1983—1988年,两委(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两部(电子工业部、机械工业部)、一办(国务院电子办)成立了计算机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联合推广办公室,由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朱镕基同志牵头,以计算机应用为重点,大力推广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当时拟定的指导方针是“抓应用、促发展”和“坚持产用结合”。

198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发布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实现两个转移的任务:第一,要把电子信息产业的服务重点转移到为发展国民经济、为四化建设、为整个社会生活服务的轨道上来,为此,必须把电子信息产业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放在首位;第二,电子工业的发展要转移到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装备为主体的轨道上来,并确定集成电路、计算机、通信和软件为发展的重要领域。

“七五”期间(1986—1990年),我国重点建设了12项计算机应用系统工程,即邮电通信系统、国家经济信息系统、银行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电网监控系统、京沪铁路运营管理系统、天气预报信息系统、科技情报信息系统、民航旅客服务计算机系统、航天实时监控与数据处理系统、公安信息系统、财税信息系统、军事指挥系统,并设立了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贴息贷款计划,支持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这些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为以后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广泛的技术和社会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99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务院电子办并入电子工业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授名为“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定编20人,定职责7项。该办公室挂在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信息化推进司,先后完成了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四金工程”启动实施的建议和总体框架方案,以及工程的组织、实施、指导与服务,它为中国信息化的启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1.5.2 信息化建设启动阶段的24字方针

1993—1998年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启动阶段,根据当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了符合国情的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总结为“政府引导,面向市场;网络共建,资源共享;以人为本,重在应用;创新改革,竞争开放”。结合当时金卡工程的启动经验,形成了信息化的24字指导方针“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共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最初的建设重点是行业信息化(金融、财税、商贸)、区域信息化(如金卡工程首批12个试点省市)、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应用,以及企业信息化和社会服务的信息化。

1.5.3 坚持产用结合,促进两化融合

当时,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搞建设,包括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我为主”,立足于“自力更生”;中国不可能花巨额外汇从国外“买回”一个信息化,只有立足于国内信息与通信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植根于民族产业的沃土,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基于这一认识,我国从启动“四金工程”建设开始,就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例如,从国家信息安全和经济安全角度考虑,信息化“四金工程”承包商的选择及重大工程的装备政策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都拟定了相关规定和具体措施,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发布了相关文件,以指导信息化健康发展。

要把我国电子工业建成支柱产业,实现电子工业的振兴,必须贯彻“产用结合,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服务”的方针。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面临新的选择。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极为关注,把电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赋予电子工业部生产、制造及推广、应用电子技术,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服务的职能。这就对电子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我国经济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生活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需求日益迫切,作为信息化支柱的电子工业必须以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服务为基点,推进产用结合,这样才能在服务中加速自己的发展。当时的电子工业的发展战略重点是,以微电子为基础,以通信、计算机为主体,大力提高为国民经济提供成套电子系统装备的能力。

1.5.4 信息化必须坚持标准先行

1993年,当国务院责成电子工业部负责组织协调“四金工程”建设时,就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化涉及各行、各业、各地,要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必须坚持标准先行。我们首先拟定了信息化的标准战略:自主创新与开放兼容相结合,首先要自力更生拟定国家标准,同时还要与国际接轨、开放兼容,两者不可偏废。

为贯彻国务院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关于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决议,保障“三金工程”的开发、建设顺利进行,并为“三金工程”的运行、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标准化工作必须先行。由于“三金工程”在技术协调方面的工作量极大,所以需要的标准数量多、难度大、技术起点高。尽管多年来,我国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但与工程需要相比,仍相差甚远。为满足“三金工程”建设急迫的需求,在加速组织制定“三金工程”涉及的国家标准的同时,电子工业部会同国家技术监督局等部门,积极行动,采取编制“三金工程”标准化指南的应急措施,在国家标准未正式发布前,指导“三金工程”的建设,以解燃眉之急。

我们会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简称国标委)、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简称信标委)和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金标委),共同编写了《“三金工程”标准化总体指南》等一系列指南,确保“四金工程”建设不走弯路,实现预定目标。

为了推进金卡工程的全国联网通用及“一卡多用”工作,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做出批示。

除此之外,金卡工程银行卡标准、智能IC卡标准、电子标签RFID标准、移动支付标准、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及各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始终是国家金卡办组织23个成员部门共同参与并积极推进的一项工作,也是我国众多信息化重大工程得以顺利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图1-1~图1-6是多位领导为标准化工作的题词。

图1-1 领导题词(一)(邹家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主席)

图1-2 领导题词(二)(胡启立,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常务副主席、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组长)

图1-3 领导题词(三)[刘剑锋,时任电子工业部常务副部长(正部级)、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主任]

图1-4 领导题词(四)(李瑞,原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国家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局长)

图1-5 领导题词(五)(陈元,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副主席、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副组长)

图1-6 领导题词(六)(曲维枝,时任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成员)

1. 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三金工程”的标准化工作

199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国阅〔1993〕24号),成立了第一个跨多个部门(最初7个,目前23个)的组织协调机构——国家金卡工程办公室。最初设立了4个工作组:总体组、专家组、标准化组和信息安全组,由此可见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对标准化和信息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每个工作组都由各部门派人参加,共同推动工作进展。其中,金卡工程的标准工作组由信标委和金标委共同派员联合成立,20多年来共同承担金卡工程的相关标准化工作。

金卡办的标准化工作组先后拟定了以下四个标准化指南:

• 《“三金工程”标准化总体指南》

• 《“金桥”工程标准化指南》

• 《“金卡”工程标准化指南》

• 《“金关”工程标准化指南》

2. 标准化工作应用案例——金卡工程银行卡标准化工作

当1993年金卡工程启动时,我国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四大商业银行此前8年共发行银行卡400万张。但各行、各地“政出多门、各自为政、互不通用”。例如,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发行的银行卡在上海就不能用,更谈不上跨行异地通存通兑或“一卡走遍天下”了。

1993年,金卡工程以“电子货币”银行卡应用起步,为了统一制定银行卡标准,由金标委和信标委联合成立了国家金卡办标准化工作组,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并由央行负责协调各商业银行,金卡办积极配合,推动首批12个试点省市统一认识和行动,拟定统一的总体技术方案。经过4年的努力,逐步开通了首批试点城市的ATM系统,后于2001年(8年后)筹建成立了中国银联,促进银行卡联网通用目标的实现。金卡工程银行卡的联网通用工作始终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指导。

1999年6月,朱镕基总理批示:“金卡工程关键是联网、通用”(见图1-7)。2000年1月,吴邦国副总理批示:“关键是要推行通用卡,不能自搞一套。上海可以做到,其它试点城市应该也可以做到。关键是要加强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行动”(见图1-8)。2000年9月,李岚清副总理在信息产业部“金”系列工程进展情况调研报告上批示:“一卡通”关键是金融“一卡通”,要下大力气“打通”,否则各家银行、各地、各系统都搞自己的“一卡通”,将来就可能“卡通”世界,每个人就可能要手握一大堆“卡”,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可能会失去作用。2001年1月,温家宝副总理批示:加快推进“金卡工程”,必须建立人民银行及各商业银行行长责任制,限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作为考核行长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务之急是建立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实现各家银行完全联网通用。2003年2月27日,温家宝副总理再次批示:“要大力推进‘金卡工程’,某些业务领域要加快普及银行卡。”

图1-7 1999年6月7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听取人民银行关于银行卡工程问题汇报的会议记录》的批示

图1-8 2000年1月10日,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对中国人民银行《关于1999年第四季度银行卡业务联合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的批示

专栏6

移动支付标准的制定

我们主张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兼容相结合的标准战略,一方面坚持开放和兼容,实现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坚持自主创新,抢占标准、专利制高点和掌握发展主动权!更多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这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和财源,更是信息系统安全与国家安全最高利益之所在!

国内与物联网相关的主要标准组织如图1-9所示。

1. 中国移动支付标准工作组

2005年,信息产业部成立了“射频技术RFID标准工作组”;2007年,金卡办成立了“基于手机和RFID的移动支付标准筹备组”;2008年7月,信标委成立了“基于射频技术的电子支付技术标准项目工作组”。工作组有成员单位21家,主要包括研究院所、芯片设计公司、COS厂商、手机厂商等几类,秘书处设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2009年年初,在北京正式成立了“国家金卡工程移动支付标准工作组”,该标准工作组的任务是在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移动支付标准体系的研究,并以企业为主体进行标准的预先研究和制修订工作。目前工作组有40多家成员单位。中国银联为移动支付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为副组长单位,秘书处设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图1-9 国内与物联网相关的主要标准组织

2. 标准化研制过程

(1)2008年6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向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信标委)下达了两项国家标准制定任务。

①《信息技术 系统间的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 近距离无线通信 接口和协议》(20080546-T-469)。

②《信息技术 系统间的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 近距离无线通信接口和协议-2》(20080547-T-469)。

(2)2009年年初,国标委又向信标委下达了三项国家标准制定任务。

①《信息技术 基于射频的移动支付 第3部分:终端设备》(20081383-T-469)。

②《信息技术 基于射频的移动支付 第4部分:应用管理和安全》(20081381-T-469)。

③《信息技术 基于射频的移动支付 第5部分:测试方法》(20081382-T-469)。

国家标准计划如表1-1所示。

表1-1 国家标准计划

3. 主要工作成果

2012年,标准工作组完成了5个部分的征求意见稿。

第1部分 射频接口和天线

规定了非接触通信接口,包括射频功率和信号接口、初始化和防冲突、模式选择,以及天线的尺寸和相关参数。

第2部分 传输协议和工作模式切换

规定了不同架构下的SIM卡与非接触模块的接口和传输协议、命令及接触界面和非接触界面之间的工作模式切换等。

第3部分 终端设备

规定了手机内的非接触式部分与终端设备(包括台式设备和手持设备,不包括手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的要求。对该终端设备的天线、产生的磁场强度等进行了规定,以提高终端设备和手机内非接触部分的互操作性。

第4部分 应用管理与安全

规定了SIM卡中多通道管理、多应用管理、应用间互访、生命周期管理、电信应用和非电信应用等。给出了移动支付实现过程的实例描述。

第5部分 测试方法

规定了射频接口和协议的测试方法,包括测试装置和测试电路设计、测试规程和测试报告、测试项目等。

根据现有的13.56MHz方案,已形成了征求意见稿。针对2.45GHz的提案,将设立专门的标准起草小组。

2011年12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与中国银联共同在上海主持召开了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封闭研讨会,会后形成新版征求意见稿。

2012年1月,已将征求意见稿提交到信标委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

2012年3月,工作组召开征求意见稿意见处理会,对公示期间收到的反馈意见进行详细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会后编制组根据修改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标准送审稿。

2012年4月,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组织了本标准的审定会,通过了审查。会后编制组按照专家意见对送审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报批稿。

2012年7月,提交信标委审批;2012年8月,上报国标委审批。2013年移动支付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4. 关于移动支付的几种技术方案

移动支付应用涉及面广,从芯片、卡片、手机终端、POS终端到后台应用管理、发行和密钥系统、清分结算系统等,牵涉产业链诸多环节。移动支付一般是跨行业的应用,金卡办选定其为一卡多用的重点应用,IT产业在提供产品的同时,必须有完整解决方案并充分考虑商务模式的灵活性,以适应市场需求。目前,业内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主要有:

(1)基于13.56MHz非接触技术的双界面卡方案。

(2)基于13.56MHz非接触技术的NFC方案。

(3)基于13.56MHz非接触技术的SD卡方案。

(4)基于2.4GHz的RF-SIM方案。

5. 移动支付产业化进展

我国信息产业界及中国银联加大力度研究基于芯片卡的新一代手机支付产品。大家本着平等开放、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推动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信息制造业和社会第三方机构等在符合金融支付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开展合作,实现产业与应用协同发展。

(1)移动支付技术自主研发及产业化进展情况如下。

构建了以移动支付业务为核心、以促进金融和通信两大行业开放合作为宗旨的企业标准体系,在金卡工程建设中把四个国企组织起来,求同存异,共同推进国家标准建设工作。银联移动支付技术标准体系涵盖了移动支付业务在交易处理、近远程通信、可信服务管理、商圈互联共享等各重要环节,联合中国RFID产业联盟、国家金卡工程物联网应用联盟中的诸多核心成员初步完成了移动支付企业标准的联合制定、共同审议和正式发布。在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下,加快移动支付国家标准的规划和编制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以移动支付产品为核心,完善和拓展相关产品的产业化和检测认证工作。包括手机、智能卡、应用软件、受理终端等实体,也包括业务、逻辑、安全等内容,使得移动支付这项创新业务在发展之初就能得到较好的规范。完成了对银行卡检测中心的移动支付检测环境的审核和验收,并发布了移动支付产品认证流程,以及《银联卡芯片安全标准》。

(2)行业应用及市场拓展情况如下。

目前已接入信用卡还款、话费缴纳、机票、火车票、电影票、福彩等全国性应用和地方税务发票、水电煤气费缴纳、农资饲料购买等地方性应用,实现了移动支付业务在商场、超市、餐饮、宾馆酒店、娱乐、交通等领域的受理。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给金融业、通信业、IT产业带来了深远影响,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并使其积极把握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方向,探索中国特色的移动支付产业发展道路,充分整合产业各方现有资源,发挥各自专长,打造“专业分工,优势互补”的和谐产业形态,并全力推进产用结合,融合互动发展。

专栏7

OID国际标准化工作最新进展

2019年4月22日至26日,ISO/IEC JTC 1/SC 6(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全会及工作组会议在京召开。OID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了4项最新进展。

一是中国提出的“下一代OID解析系统”提案在会议上被批准为预工作项目(PWI),并征求意见。该提案提出了去中心化、分布式鲁棒的标识解析机制,并给出了与现有DNS解析机制兼容的方案,有利于OID标识解析体系更广泛地被接受与应用。

二是中国牵头修订的ISO/IEC 29168-2《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联 第2部分:对象标识符解析系统运营机构流程》国际标准工作组草案(WD)在会议上审议通过,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国际D根服务器的性能,也是中国参与OID国际根管理的重要一步。

三是SC 6批准了OID(2.52)关于无人机的国际节点,并由中国管理(该OID节点已于2019年1月由国际电联ITU-T SG17批准)。这次会议上的批准意味着OID(2.52)无人机国际根节点被ITU、ISO共同批准并正式分配,有利于指导全球范围内基于OID的无人机身份识别机制建设,推动无人机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四是会议通过了OID(2.16.340)洪都拉斯(Honduras)和OID(2.16.204)贝宁(Benin)两个国家节点的分配。至此,OID应用国家由204个增至206个,充分体现出OID标识解析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应用的广泛性。

在上述4项OID成果中,前3项由中国提出并主导。

1.5.5 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1. 全球跨世纪信息安全大演练:决战千年虫,迎接新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应用的迅速普及,以及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人民的工作、学习、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特别是金融、财税、证券等行业,几乎完全离不开信息技术,并完全依赖于信息系统才能完成日常各项业务工作。应该说,这是极大的技术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风险。例如,信息系统失灵、停摆、互联网中断将会给这些行业及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甚至造成整个社会的动荡和无可弥补的损失。信息技术应用与信息化建设如一把双刃剑,让人们又爱又怕、喜忧参半。

下面介绍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2000年前后,以世纪之交出现的全球性信息安全问题——计算机2000年问题(以下简称Y2K问题)为例,全面介绍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严峻性,以及解决和消除安全隐患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信息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各行各业,覆盖全国,甚至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与配合,齐心协力才能解决。打赢一场信息安全攻坚战,必须动员全国力量。

Y2K问题是指起于20世纪60年代,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中,为节省存储空间,只采用了两位十进制数记录年份,因此当时间从1999年的12月31日跨入2000年1月1日时,就会出现2000年被误认为1900年的问题。正是这看来简单的一个小小的“误解”,却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引发经济、军事、科学计算与人类社会生活上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更大的错误,甚至给人类生活带来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和造成整个社会生活的混乱。

1)Y2K问题对我国的影响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这就使得受Y2K问题影响的领域非常广泛。无论是金融财税、股票、保险领域,还是通信电力网络、公共医疗、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社会福利领域,都将受到影响。更严重的是,随着互联网等网络化应用的迅猛发展,使联网的任何一部分的“崩溃”,都可能像一颗“定时炸弹”连累他人受害。据当时美国分析,解决全球Y2K问题难度极大,其花费将达数千亿美元,若不加以解决,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问题将不堪设想。

解决Y2K问题,从技术上讲主要是修改主机软件程序,这是可以完成的,但真正的难度在于管理和组织协调。

2)中国解决Y2K问题的攻坚战

1997年,面对Y2K问题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电子工业部认为应把Y2K问题提到国家层面来组织解决,为此呈报国务院提出了5条具体建议。国务院领导对Y2K问题将会带来的全球性信息安全灾难高度重视,责成电子工业部尽快拿出解决方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国务委员宋健做出专门批示,要求各有关部门给予足够重视。1997年7月,电子工业部会同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三部委名义联合发出《关于“计算机2000年问题”的通知》,要求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认真对待。

1998年正值国务院机构改革,撤销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共同组建信息产业部。在组建方案不到位、原两部的各司局全部待命、只任命了信息产业部一位部长的特殊时期,为解决全球性重大信息安全问题,吴基传部长果断采纳了原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信息化推进司的意见,特事特办率先成立了“信息产业部计算机2000年问题工作组”,不失时机地启动了这项工作,及时向国务院呈报了《计算机2000年问题解决方案》。

各相关政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指示,1997—2000年积极、主动地组织和动员全国力量投入这项工作中。

3)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由信息产业部牵头,成立了由20多个部委与相关部门及部分高等院校的41名专家组成的国家级计算机2000年问题专家组。

1998—1999年的两年间,信息产业部编写了解决《计算机2000年问题指南》1~10册,进行宣传指导;组织编写了Y2K问题的培训教材,开设了Y2K问题的专门网站,及时交流信息;组织有关研究所分别对计算机软件、硬件产品和嵌入式芯片系统进行Y2K问题的产品达标认证工作;制定了国家行动计划和应急计划,从以下几方面落实工作。

(1)如实宣传、正确指导。

信息产业部Y2K工作小组先后编写印刷了《计算机2000年问题指南》(1~10册)。

(2)督促检查、积极推进。

由信息产业部牵头组成5个调查组对18个重点部门和行业(共22个单位)等进行了实地检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认真进行指导。

(3)积极参与联合国信息安全的全球行动。

1998年12月,信息产业部派代表参加了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Y2K国家协调员会议”,该会议有120多个国家的协调员参加。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参加会议,呼吁各国政府为解决Y2K问题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

(4)信息产业部向国务院提交我国解决Y2K问题的如下6条具体建议,均被采纳。

由国务院领导,尽快成立国家Y2K部级工作委员会,加大协调领导力度;高层协调、重在行动;落实政策、确保经费;抓紧制定和实施了Y2K国家行动计划和应急计划;建立积极有效的信息反馈和监督机制;开展Y2K技术培训。

4)应对全球信息安全问题,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面对全球性Y2K信息安全问题,国际社会史无前例的团结统一,相互支持,及时交流和彼此借鉴,特别在中美之间。

中国信息产业部与美国商务部于1999年3月31日在上海联合举办了“中美计算机2000年问题国际研讨会”,时任美国商务部部长的William M. Daley先生专程来华参会,并就解决该问题阐述了意见。中美有关Y2K的合作被纳入由中国信息产业部与美国商务部共同签署的《中美商贸联合委员会商业发展和行业合作工作组信息产业分工作组1998—2000年工作计划》。

应美国政府的邀请,由信息产业部牵头,由中央10个相关政府部门联合组成的“中国计算机2000年问题考察团”于1999年8月出访美国,对美国30个政府机关进行了为期17天的考察和技术交流。考察的联邦政府机构有:美国2000年转换总统委员会、美国国务院、美国新闻总署、美国参议院2000年技术问题特别委员会、美国国会战略和国际研讨中心、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行政委员会、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总署、美国卫生和社会保障部等30个部门单位;通过交流不仅加深了解、相互借鉴,并在信息安全防范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国际合作。

5)应急演练与千年过渡

在千年过渡前的最后100天,信息产业部再次直言进谏国务院,建议由国务院组织成立国家Y2K应急协调领导小组,20个相关部委参加工作。经国务院批准,由信息产业部牵头,成立了“国务院Y2K应急办公室”和“全国Y2K信息支持中心”,设在信息产业部,立即投入运行,组织20个重点部门(行业)并进行了3次全国性的应急模拟演练。

建立了国家Y2K网站,公开、统一披露信息,做好宣传工作;负责与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Y2K应急指挥协调机构以及与各主要国家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做好应急指挥调度与处置。

按国务院要求,全国Y2K信息支持中心于1999年12月15日投入运行,至2000年1月3日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每两小时与各部委、各地方沟通一次信息,并及时汇总呈报国务院有关领导。这是有史以来我国在信息安全问题上第一次组织实施的为期一年之久,涉及各部门、各行业、各地方的全国性的信息安全大演练,使我国顺利实现了“千年过渡”。

这项工作前后历时3年,国务院及所属20个重点部委和行业,以及全国各地都参与其中。这也是全球为解决信息安全问题史无前例,或许也是空前绝后的一次最成功的国际间合作及联合行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 保障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整体安全中最重要的环节。

2013年,据斯诺登向媒体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联邦调查局(FBI)自2007年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棱镜计划,可以直接进入美国IT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一些国际IT巨头皆参与其中。

有些网络攻击已具有特定的国家或安全机构的背景,“后门”及安全漏洞成为信息战的重要武器。网络安全漏洞已经成为有组织且具有国家背景支持的黑客组织进行网络攻击的战略武器,这种攻击的目标涉及国家经济、重要工业目标与国防基础设施、民众生活设施等,会造成严重破坏。例如,伊朗核设施遭受“震网”攻击事件、乌克兰电网攻击事件、委内瑞拉大规模停电事件等。军团攻防技术对抗正在持续升级,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