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通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儒行解

题解

本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心目中的儒者的德行,故名为“儒行”。

全篇通过孔子回答鲁哀公的问题,表达了孔子心目中儒者应有的理想形象。孔子通过阐述儒者的自立、容貌、备预、近人、特立、刚毅、进仕、忧思、宽裕、交友、尊让等,把自己所赞赏的特立独行,卓尔不群,宽厚仁义,恭敬谦让,严于律己的儒者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

在孔子的论说中,原本柔弱的“儒”的形象完全颠覆了,孔子赋予了“儒”以新的形象。儒不再是柔弱的书生形象,而增加了“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多文以为富”,“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可亲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的刚毅果决的性格。

孔子关于“儒行”的论述既是孔子自身人格的写照,也被后世儒者奉为处世之圭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颇不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儒者,他们的形象已经铭刻在了中国人的心中。因此,孔子所阐述的“儒行”已经深化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儒行”对于今人的修身养性和人格的完善也是大有裨益的。

另,《礼记》中也有《儒行》一篇,但是二者有所不同,可为参照。

孔子在卫,冉求言于季孙曰:“国有圣人而不能用,欲以求治,是犹却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已。今孔子在卫,卫将用之。己有才而以资邻国,难以言智也。请以重币迎之。”季孙以告哀公,公从之。

注释

①卫:国名,周武王的弟弟康叔的封地,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带,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屡次居卫。

②冉求:字子有,孔子的学生,以政事著称。

③是犹却步而欲求及前人:这就像往后退却想追赶前面的人一样。

④请以重币迎之:请以隆重的礼节将孔子迎接回来。

重币,重金,厚礼。

⑤哀公:鲁哀公,名将,定公之子,公元前494—前468年在位。

译文

孔子在卫国的时候,冉有对季孙氏说:“一个国家有圣人但是自己却不能任用,却还想着要治理好国家,这就好像退着走路却想要追赶前面的人一样,是不可能达到的。现在孔子正在卫国,卫国将要任用他。自己有贤才却要以之来资助邻国,这不能说是明智。请您用丰厚的聘礼迎接孔子回国。”季孙氏将冉有的话告诉了鲁哀公,哀公表示同意。

孔子既至,舍哀公馆焉。公自阼阶,孔子宾阶,升堂立侍

公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以乡,丘未知其为儒服也。”

公曰:“敢问儒行?”孔子曰:“略言之,则不能终其物;悉数之,则留更仆未可以对。”

哀公命席,孔子侍坐,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11],夙夜强学以待问[12],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注释

①舍哀公馆焉:居住在哀公招待客人的馆舍里。

舍,动词,居住。

②公自阼zuó阶:鲁哀公从堂前东面的台阶上来。

阼阶,即东阶,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古代主宾相见时,客人走西面的台阶,主人走东面的台阶。

如《仪礼·乡饮酒》:“主人阼阶上,……宾西阶上。”

③宾阶:即西阶。

④升堂立侍:升堂,登上厅堂。立侍,站着侍从。

⑤儒服:儒者所穿的衣服。

⑥衣逢掖之衣:穿着宽大的衣服。

衣,动词,穿衣。逢掖,宽大的衣袖。

⑦冠章甫之冠:带着黑布的帽子。冠,动词,戴帽子。

章甫之冠,殷商时流行的一种黑布做的帽子。

⑧其服以乡:他所穿着的衣服就会受到当地风俗的影响。

⑨留更仆未可以对:留下来讲到侍卫换岗的时候我也讲不完。

更仆,侍卫换岗。仆,仆从,侍卫。

⑩席:安排坐席。

[11]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儒者可以凭借先王珍贵的道义来等待聘任。席,凭借,借助。上,先王,上古之帝王。珍,此处为名词,珍贵的道义。

[12]夙夜强学以待问:不分白天黑夜的学习以等待闻达于诸侯。

问,通“闻”。闻名,声名在外。

译文

孔子来到鲁国之后,住在哀公招待客人的馆舍里。哀公从堂前东面的台阶上来,孔子从西面的台阶上来,孔子陪同哀公登上大堂,站在哀公旁边侍从。

哀公说:“夫子穿的衣服是儒服吗?”

孔子回答说:“我小时候在鲁国居住,穿着带有肥大的袖口的衣服。年长的时候在宋国居住,戴着商朝的时候流行的一种黑布做的帽子。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君子的学问广博,他所穿的服装都是入乡随俗的。我不知道我所穿的是不是儒服。”

哀公问道:“请问夫子,儒者的行为是怎样的呢?”

孔子回答道:“简单地解释这一问题是不能把它说得完整明白的;如果细细地解释的话,又会需要很长的时间,即使讲到侍卫换岗也讲不完。”

哀公命人安排了座位让孔子坐下来讲。孔子坐着陪侍哀公,说道:“有的儒者能够借助先王的宝贵的道义来等待王者的聘任,有的儒者能够不分白天黑夜地努力学习以期闻达于诸侯,有的儒者心怀忠信以等待别人的举用,有的儒者能够努力践行仁义道德以等待任用。儒者的修身自立是这样的。”

“儒有衣冠中,动作顺,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难进而易退,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注释

①中:适当,适中,端正,周正。

②顺:和顺,从容。

③大让如慢:推让大的事情的时候直截了当,好像很傲慢。

④小让如伪:推让小的事情的时候很委婉,好像很虚伪。

⑤大则如威:做大事的时候十分谨慎,再三权衡,好像心怀畏惧。威,通“畏”。

⑥小则如愧:做小事的时候不草率,好像心怀愧疚。

⑦粥粥yù若无能也:表情谦卑,好像很无能的样子。

粥粥,谦卑的样子。

译文

“有的儒者衣冠穿戴适中,动作从容和顺。他推让大的事情的时候直截了当,好像很傲慢;推让小的事情的时候很委婉,好像很虚伪。做大事的时候很谨慎,好像心怀畏惧;做小事的时候不草率,好像心怀愧疚。他们进取的时候十分谨慎却易于退让,表现出来一种谦卑,就好像很无能的样子。儒者的外在容貌是这样的。”

“儒有居处齐难,其起坐恭敬,言必诚信,行必忠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预有如此者。”

注释

①齐难:严肃谨慎而不易做到。齐,同“斋”。

②道涂不争险易之利:走路的时候不争着走平坦的地方。

涂,同“途”。道路。

③冬夏不争阴阳之和:不争冬暖夏凉的地方。

④爱其死以有待也:珍惜自己的生命以等待机遇的到来。

译文

“儒者的日常起居非常严肃谨慎,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他们坐立的时候都表现出十分恭敬的样子,说话讲究诚信,行为不偏不倚忠信正派。走路的时候不与别人争抢平坦的地方,不与别人争抢冬暖夏凉的地方。珍惜自己的生命以等待时机的到来,修养自己身心以期奋发有为。儒者为未来做准备是这样的。”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情有如此者。”

注释

①不宝金玉:不以金玉为宝。宝,动词,以……为宝贝。

②不祈土地:不谋求占有土地。祈,求,谋求。

③难得而易禄也:儒者难以得到,但是一旦得到了就不需要太多的俸禄来供养。禄,动词,以俸禄供养。

④易禄而难畜也:意为易于供养却难以罗致。

⑤非时不见xiàn:不是恰当的时机儒者就不会出现。

⑥非义不合:不合道义的事情是不会去做的。

译文

“儒者不以金玉为宝贝,而以忠孝诚信为宝贝;不谋求占有土地,而以仁义道德为土地;不求过多地积聚财富,而把很多的知识作为财富。儒者难以得到,但是一旦得到就不需要用太多的俸禄去供养;儒者易于供养却难以罗致。不是恰当的时机,儒者就不会出现,这不是很难以得到吗?不是正义的事情是不会去做的,这不是很难以罗致吗?先效力然后才得到俸禄,这不是很容易用俸禄供养吗?儒者通于人情是这样的。”

“儒有委之以财货而不贪,淹之以乐好而不淫,劫之以众而不惧,阻之以兵而不慑。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注释

①委:托付,委托,致送。

②亏:毁坏,损坏。

③守:操守。

④豫:同“预”。考虑,顾虑。

⑤过言不再:错误的话不说第二遍。

过,过错,错误。再,第二次。

⑥流言不极:听到的流言蜚语不去刨根问底。

流言,指谣言,流言飞语。极,追究到底,刨根问底。

⑦威:威严,庄重的样子。

⑧不习其谋:不学习权术谋略。

译文

“对于儒者来说即使别人将货财送给他,他都不会去贪图,更不会沉溺于玩乐淫佚之中。即使受到很多人的威胁,他也不会感到畏惧;哪怕用武力来恐吓他,他也不会感到害怕。见利而不忘义,即使是面对生命危险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对于过去的事情不会感到后悔,对于未来的事情不会去疑虑。曾经说过的错话不会再说第二次,对于流言飞语不去刨根问底,始终保持着尊严,从不去学习权术谋略。儒者的特立独行是这样的。”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其居处不过,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辩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注释

①劫:胁迫,威逼。

②迫:逼迫,胁迫。

③过:过分,指奢侈,奢华。

④溽rù:食物味道浓厚,指饮食丰厚。

⑤微辩:委婉地提醒。

⑥面数:当面数落指责。

译文

“儒者可以亲近却不可以威逼利用,可以接近却不能被逼迫,可以被杀害却不可以被侮辱。他们居住的地方非常简朴,一点儿都不奢华;他们的饮食并不丰厚;对于他们的过失可以委婉地提醒却不可以当面数落。儒者的刚强坚毅是这样的。”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德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注释

①甲胄:指古代的铠甲和头盔。

②干橹:指盾牌。干,盾牌。橹,大盾牌。

③不更其所:不改变自己的信念。其所,指心志之所在,志向,信念。

译文

“儒者将忠信作为自己的盔甲,将礼仪作为盾牌。做任何事情都不违反仁义,与人相处也不违反道德。即使出现暴政,也不会改变自己心中的信仰。他们的自立不群是这样的。”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荜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之,不敢以谄。其为士有如此者。”

注释

①宫:宅院,房屋,古代不分贵贱,其居处皆称宫。

②环堵之室:住着一堵见方的房屋,此处是指房子极小。

环,房屋的四周。堵,古代建筑单位。

③荜门圭窬yú:用荆竹编制的门和很狭窄的小旁门。

荜门,用竹条或荆条编制的门,柴门。圭,通“闺”。闺门,是一种上圆下方的小门。窬,指的是正门旁边的小门。

④蓬户瓮牖:用蓬草塞着门,用破瓦做窗子。户,单扇的小门。

瓮,古代用来盛酒或水的缸,此处指破瓦片。牖,小窗户。

⑤易衣而出:出门的时候需要换上像样的衣服,形容贫困。

⑥并日而食:两天才吃一顿饭,形容儒者的清苦。

⑦上答之,不敢以疑:在上位者采纳他的建议,他不会怀疑,而一定会一心地效忠。答,采纳。

⑧谄:奉承,谄媚。

译文

“有的儒者居住的地方占地只有一亩,房屋的四壁都只有一堵的面积,房屋的正门是用荆竹编成的,在正门旁边只有很小的上圆下方的小侧门。门上面塞着蓬草,墙上的小窗户是用破瓦片做成的。每次都要换上像样的衣服才出门,有时候两天才吃一顿饭。在上位者采纳了他的建议,他会心无疑虑地效忠;如果不采纳,他也不会做奉承谄媚之事。儒者做官出仕是这样的。”

“儒有今人以居,古人以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若不逢世,上所不受,下所不推,诡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身可危也,其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犹竟信其志,乃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注释

①今人以居,古人以稽:与现在的人居住在一起,却和古代的人情投意合。稽,合,相合。

②上所不受:不被在上位者所接受。

③推:推荐,荐举。

④诡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狡诈谄媚之徒成群结党去陷害他。

诡,狡诈,欺诈。比,勾结。比党,指拉帮结派。

⑤夺:强行改变。

⑥信:通“伸”。伸展,施展。

⑦病:疾苦。

译文

“有的儒者和现在的人居住在一起,却和古代的人情投意合。他们在当世的行为,堪为后世之楷模。如果没有赶上政治清明的世道,在上位者不接受他,下面也没有人荐举他,狡诈献媚之徒成群结党地去陷害他,但是这也只能危害他的身体,而不能改变他的志向。即使危害到了他的日常起居,他也会坚持去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且不会忘掉百姓的疾苦。儒者的忧国忧民是这样的。”

十一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必以和,优游以法,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注释

①穷:穷息,停止。

②幽居而不淫:独自一人居住却不会放纵自己。

幽居,独处之时。淫,放纵,无节制。

③上通而不困:仕途通达之时却不会背离仁义道德。

上通,通达于上,即官运亨通。

④优游以法:悠闲的时候也不忘记用礼法来约束自己。

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

⑤毁方而瓦合:指儒者在一些次要的小问题上不标新立异,可以和百姓打成一片。

《礼记·儒行》孔颖达疏:“防,谓物质方正,有圭角锋芒也。瓦和,谓瓦器破而相合也。言儒者身虽方正,毁屈己之方正,下同凡众,如破去圭角与瓦器相合也。”

译文

“有的儒者善于广博地学习而且永无止境,坚定地践行德行而且从未倦怠,即使独自一人居住也不会放纵自己。仕途通达的时候不会背离道德仁义,行礼的时候谨记和顺的原则,悠闲的时候也不会忘记用礼法来约束自己。崇慕贤人而且大肚能容,能够毁方瓦合,与众人打成一片。”

十二

“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程功积事不求厚禄,推贤达能不望其报,君得其志,民赖其德,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注释

①称:推举,荐举。

②程功积事:考核功业,积累政绩。程,衡量,考核。

③达能:使贤能的人得以施展抱负。达,动词,使发达,使通达。

④援能:引进贤能之人。援,引领,引进。

译文

“有的儒者举荐贤才的时候,对内不避自己的亲属,对外不避与自己有仇怨的人。考核功业,积累政绩,不是为了求取高官厚禄;推荐贤能的人也不是为了获取回报。儒者们的志向使得君主深受其益,老百姓也非常依赖他们的仁德。儒者只求自己的所作所为对国家有利,而从不祈求富贵。儒者的荐举贤能是这样的。”

十三

“儒有澡身浴德,陈言而伏,静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默而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己不与,异己不非。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注释

①澡身浴德:经常清洗自己的身体和德行,意思就是十分注重道德修养。

②陈言而伏:陈述自己的言行,伏听国君的采纳。

③静言而正之:指国君如果有过失,委婉地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促使国君改正。

静言,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看法。

④上下不知也:如果君主还不知道自己的错误。下,衍文。

⑤默而翘之,又不急为也:默默地期望着,而不急躁行事。

翘,期望,盼望。

⑥不临深而为高:意思是一旦自己得志了,就不在卑微的人面前炫耀自己。

⑦不加少而为多:意思是不夸大自己的功劳。

⑧世治不轻,世乱不沮:世道安平的时候,(虽然贤人很多)也不轻视自己;世道混乱的时候,也不会沮丧消沉。

⑨同己不与,异己不非:不胡乱结交与自己志向相同的人,也不攻击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

⑩特立独行:指卓尔不群,不随波逐流。

译文

“有的儒者经常用道德仁义涤荡自己的身心,陈述自己的言行的时候伏听君主的采纳。如果君主有过失,会委婉地提出自己意见,以促使君主改正。但是当君主仍然不知道自己的错误的时候,他还会默默地期望,不会去急躁行事。当自己得志的时候,不会在卑微的人面前炫耀自己,也不会夸耀自己的功劳。世道安平的时候,(即使贤人很多)也不会轻视自己;世道混乱的时候不沮丧消沉。不胡乱结交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也不会去攻击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儒者的卓尔不群是这样的。”

十四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尚宽,底厉廉隅,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虽以分国,视之如锱铢,弗肯臣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注释

①底厉廉隅:磨练自己讲求气节的端庄品行。

底厉,通“砥砺”。磨砺,磨练。廉隅,原来的意思是棱角,此处指人的品行端庄,有浩然正气。

②强毅以与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不乏刚强坚毅之气。

与,结交,亲附。

③博学以知服:广泛学习以知道自己应当从事什么。

服,从事,做。

④锱铢:喻微不足道的东西。

锱铢,古代的重量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

⑤规为:行为准则。

译文

“有的儒者对上不臣服于天子,对下不为诸侯做事,谨慎安静而崇尚宽厚,磨砺自己端正而有气节的品行,与人交往的时候刚强而坚毅,广泛地学习以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即使分封给他一个国家,他也会不以为意,不肯做别人的臣属。儒者的行为准则是这样的。”

十五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别则闻流言不信,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有如此者。”

注释

①合志同方:有同样的志向,遵守同样的法则。

合,相合,匹配。方,方法,法则。

②营道同术:以相同的方法研究道术。

营,经营,谋求,此处为学习研究。术,方法,办法。

③并立则乐:意思是彼此都有所成就时就会感到快乐。

并,一起,同。

④相下不厌:指都不得志的时候也不会彼此厌倦。

相,一起,共同。

⑤久别则闻流言不信:久不相见,听到流言飞语也不会相信。

⑥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志向相同就保持友谊,不同就不会再交往。

译文

“有的儒者与人交往时要求彼此有一样的志向,并且遵守同样的法则。追求道义也有相同的方法,当彼此都有所成就的时候就会感到快乐,彼此都不得志的时候也不会互相厌倦。彼此久不相见,即使听到关于对方的流言飞语也不会相信。志趣相投时就互相交往,志向相悖时就会互相疏远。儒者的交友是这样的。”

十六

“夫温良者,仁之本也;慎敬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注释

①地:质地,底子,基础。

②作:开始,兴起。

③逊接:待人接物谦逊而恭敬。

④能:功能,作用。

⑤文:文饰,修饰。

⑥施:施行。

译文

“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谨慎恭敬是仁的基础;宽宏大量是仁人的开始;待人接物时谦逊恭敬是仁的作用;礼节是仁的表象;言谈是仁的文饰;歌曲乐舞表现了仁的和谐;乐善好施则是仁的施行。儒者兼有这几样美德,尚且还不敢说自己做到了‘仁’。儒者的尊让是这样的。”

十七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溷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人之名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疾。”

哀公既得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敬,曰:“终殁吾世,弗敢复以儒为戏矣。”

注释

①不陨获于贫贱:指不因贫困而烦闷不安。

陨货,烦闷不安的样子。

②不充诎qū于富贵:不因富贵而得意忘形。

充诎,得意欢快的样子。

③不溷hùn君王:不为君王所诟病,指做事能让君王满意。

溷,原意是浑浊、污浊,此处是指侮辱,玷污,诟病。

④不累长上:意思是不使在上者成为自己的负累。

⑤不闵有司:不会被官吏的无理取闹所干扰。

闵,本义是忧患、忧虑,此处是干扰,刁难的意思。

⑥今人之名儒也妄:现在的人虽然有的也被称为儒者,但是都是虚妄的,不是真正的儒者。名,动词,称名,称作。妄,虚妄,不真实。

⑦诟疾:诟病,辱骂。

译文

“儒者不会因为贫贱而烦闷不安,也不会因为富贵而得意忘形。他们不会被君王所诟病,不会被在上者所累,不会被官吏的无理取闹所干扰,这样才能称为儒。现在的人虽然有些也被称为儒,但是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儒,而且人们常常把儒作为讥讽和诟病的对象。”

哀公听完孔子说的这些话之后,平时说话更加严守诚信,行为也更加恭敬有礼。

哀公说:“我这辈子,再也不敢拿儒者来开玩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