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谢琰丧身
晋隆安三年(399)十二月二十六日,连战连胜的刘牢之挥师渡过了浙江(今钱塘江),迫近孙恩此时的所在地会稽。听到这个消息,孙天师说了一句很有“大将”风度的话:“孤不羞走!”(这句话是曹孟德公在赤壁兵败开溜时说过的名言)他卷卷铺盖,带着男女共二十余万口,一起向东逃。他的几个部下吴郡太守陆瓌、吴兴太守丘尫、余姚令沈穆夫等人,来不及跟上他,都在山阴(会稽郡治所在地,即今浙江绍兴市)战死,以身殉道。
再说一说刘牢之,他在孙恩起义后为何会如此积极主动地为国效力呢?从此人一生的表现来看,恐怕不是因为忠肝义胆。正确答案是:来发财。
北府军是为钱搏命的职业化雇佣军,战斗力固然强悍,战斗精神却大多不怎么高尚。早在谢玄执掌北府军时,这支劲旅就因为抢夺辎重财物,招致五桥泽的惨败。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谢玄死后,勇略过人却没多少道德操守的刘牢之接替了他,北府的军纪就更不怎么样了。
打劫抢哪里,差距是巨大的。平常的驻地京口、广陵是北府军的老家,多是军人家属,兔子尚且不吃窝边草,当然免谈。淮河以北虽然原来比较发达,但久经战乱,一来民风强悍,二来民间也无多少财物可抢,三来靠近北方强敌,也并非抢掠的良好场地。三吴就大不一样,不但是富庶的江南水乡,且承平日久,民风柔弱。
于是,北府军一路奸淫掳掠,烧杀抢劫,军纪败坏。郡县百姓纷纷逃走,躲进山中,很多人直到北府军北归一个多月才敢回家。知晓这一情况的孙恩,将许多金银财宝和被裹挟的女子扔在路旁。刘牢之的大军争抢得不亦乐乎。就这样,孙恩得以率余部从容撤往舟山群岛,其实力损失不大。北府军缺少足够的战船,没有渡海攻击,就回去了。
孙恩打跑了,刘牢之抢饱了,只给三吴八郡留下一地狼藉,这个收拾烂摊子的工作,就留给谢琰了。本月,谢琰被任命为会稽内史,都督扬州五郡诸军事,防备孙恩卷土重来。
谢琰,字瑗度,一代名相谢安的次子。年方弱冠,便以精明干练、风姿优美见称,眼界很高,性格孤傲,只与宗族中有才名的几个人交朋友,真正往来无白丁。谢安认为这个儿子有军国方面的才干,便让他担任辅国将军。在淝水之战中,他是晋军主将之一,正因为他坚决主张主动进攻,才有了刘牢之的洛涧大捷,而后他又与叔父谢石、堂兄谢玄一起,大破苻坚,为东晋立下了汗马功劳。由此可见,谢琰并非徒有高贵出身的无能之辈,但缺点也很明显,智商高而情商低,带有目中无人的贵族习气。
想当年,淝水大胜时,谢瑗度是何等春风得意啊!不论门第、风度,还是才干、功绩,样样拿得出手。像我这样的人,再不前程似锦,连老天爷都不会答应吧?谁知老天爷竟当真瞎了眼。淝水之战不久,谢安与谢玄相继去世,谢家在朝廷的权势大减,夺过大权的司马皇家把谢家人当作重点排挤对象,而谢琰又和孝武帝的心腹王珣(就是与车胤一起忽悠王国宝那位)结下了梁子,从此仕途屡屡不顺。
一转眼十六年过去,昔日那个出身低微的小将刘牢之已经高升了,当上都督兖、青、冀、幽、并、徐、扬州、晋陵诸军事,拜前将军,成为东晋最强大的藩镇之一。自己的职位却没多大提升,竟沦落到不如刘牢之的境地。不如别人倒也罢了,竟不如那个不入法眼的昔日属下,教人情何以堪?本来该是“谢家军”的北府军也成了他的私产,当初堂兄谢玄和自己千辛万苦,全给那个姓刘的寒士做了嫁衣。这次就更可恶了,姓刘的满载着金帛、女子回去享受,让我给他善后。面对现实的落差,谢琰只能让自己沉浸在回忆中,用当年的成就来麻痹自己高傲的自尊心。到会稽上任后,他既不用心安抚百姓,也不花力气整修武备,与下属离心离德。
有部将向他进言:“孙恩还有不少部众,就在离海边不远的地方,日夜窥探我们的虚实,随时可能重新登陆。不如采取宽大政策招抚他们,给他们一条改过自新的道路。”谢琰立即反驳:“当年苻坚有百万之众,我都没放在眼里,照样让他们到淮南来送死。孙恩不过一个小小的毛贼,败逃海岛,怎敢回来?他要真敢回来,那也是上天嫌他命长,打发他来捐脑袋罢了!”
结果,该来的果然还是来了。孙恩还有近二十万人,虽能得到沿海信徒的悄悄接济,但毕竟杯水车薪。他们不可能一直待在小小的舟山岛上,就算为了吃口饭,也得回来。隆安四年(400)五月,孙恩第二次登陆,取道浃口(今浙江宁波市镇海区东南甬江口),经余姚(今属浙江),攻克上虞县,随后进军邢浦(今浙江绍兴市东)。谢琰派军迎战,先胜后败。五月三十日,孙恩军攻抵会稽城下。
得知这个消息时,谢琰正准备用餐。他勃然大怒,傲气不减,摆出架势:“等消灭了这个毛贼再回来吃饭!”
夸下海口后,谢琰立即跨马而出,指挥晋军迎战。大概他认为与小小的孙恩交战根本用不着什么战术,几乎是一拥而上。晋军先获小胜,孙恩军败退(更可能是孙恩诈败诱敌),谢琰挥军追击。因为当地河道多,塘路狭窄,谢琰的军队被迫拉成了一字长蛇阵,鱼贯前进,首尾难以接应。谢琰追到千秋亭时,设伏于各处的孙恩军突然出动,合击调动不灵的谢琰军。孙恩军利用战船的优势,从水中用箭猛射晋军薄弱的侧翼,将谢琰的军队切成几段。谢琰大败。败逃中,早已受够谢琰的傲慢与白眼的部下发生了叛变,帐下都督张猛从谢琰身后砍向主将所乘的马。谢琰跌落马下,与长子谢肇、次子谢峻一同战死。只有第三子谢混因为没来而幸免于难。
谢琰死了,他失败的原因是骄傲轻敌。而细察他的经历,这种骄傲轻敌更像是他刻意所为,因为不如此,无以显示他的优越,也无法弥补他对现实的失落。可见,有些时候,一个人的心理素质远比他的智商更为重要。
谢琰的死,使东晋朝廷赔掉了原本就不多的最后一点儿本钱,之后司马元显就算再不乐意,也非得仰仗刘牢之不可了。继王恭被杀,这是又一个标志性事件,寒士进入高层,打破士族对政权的垄断,已变成一个无法阻止的趋势。从这一点来说,谢琰也算死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