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曾惠娟,杨青.坚持问题导向,转变发展思路——访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J].国家电网,2017(7):46-49.
[2]孙汝超.浅谈新能源在供冷供热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8(10):83.
[3]范高锋,张楠,梁志锋,等.我国“三北”地区弃风弃光原因分析[J].华北电力技术,2016(12):55-59.
[4]张国维.区域电网风电消纳途径优化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6.
[5]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上)[J].太阳能,2017(2):5-11.
[6]翁爽,董谷媛.从清洁开发到绿色消纳[J].国家电网,2016(10):35-37.
[7]毕庆生,吕项羽,李德鑫,等.基于热网及建筑物蓄热特性的大型供热机组深度调峰能力研究[J].汽轮机技术,2014,56(2):141-144.
[8]邢振中.火力发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3.
[9]Quan L,Hao J,Chen T,et al.Wind power accommodation by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plant with electric boiler and its national economic evaluation[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2014,38(1):6-12.
[10]张熙.大规模储能与风力发电协调优化运行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
[11]陈建峰.黑龙江省荒沟抽水储能电站开发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4.
[12]柴鹏.风电—抽水储能联合系统运行方式优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13]孔令怡,廖丽莹,张海武,等.电池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开关,2008,46(5):61-62.
[14]崔雅婷.基于电网安全经济的调峰电源与间歇性电源联合运行策略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6.
[15]许守平,李相俊,惠东.大规模储能系统发展现状及示范应用综述[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3,29(8):94-100.
[16]俞磊.智能电网中储能技术的服务形式及其价值评估[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5.
[17]李翔.抑制风电电压闪变的混合储能优化配置方法[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18]王敏骁,苏娟,梁琛.西北大规模新能源消纳问题成因分析及综合应对策略研究[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7,33(10):124-128.
[19]李玲.热电厂蓄热消纳风电的经济性与调峰定价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20]陈小慧.带蓄热装置的热电机组的系统调峰运行和热经济性分析[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4.
[21]张勇.高压电极蓄热锅炉工作原理、应用前景及示范效应[J].山东工业技术,2017(17):4-4.
[22]徐飞,闵勇,陈磊,等.包含大容量蓄热的电-热联合系统[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29):5063-5072.
[23]张学金.电厂孤网运行频率控制策略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5.
[24]高重晖,吴希,范国英,等.大规模风电接入吉林电网风电消纳能力分析[J].吉林电力,2014,4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