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水利科技与水利效益的关系分析
水利的功能就是产生水利效益,因此水利效益是检验水利发展的最终标准,一般而言,水利效益可以分为防洪效益、灌溉效益、发电效益、除涝效益和供水效益等。
防洪效益,是指利用工程、非工程防洪措施或其他综合防洪措施而避免或减小的洪灾损失和可能增加的土地利用效益,它渗透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许多方面。防洪效益通常分为防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互为基础,相互促进,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灌溉效益,是指兴建了灌溉工程以后,在有水利灌溉作用与无灌溉时相比较所增加的农产品(包括主、副产品)的产量或产值。或者说,主要是在相同的自然农业生产条件下,比较有灌溉措施和无灌溉措施时农业产量(或产值),其增加的产量(或产值)即为灌溉效益。发电效益,是指水电站提供电力、电量和发挥其他功能为社会创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它是评价水力发电工程建设果的重要指标。现代的水电开发,除提供电力能源外,贯彻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除涝效益,是指采取治理涝灾的措施与未采取这些措施相比较,所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总称。除涝效益一般用可减免涝灾造成的损失表示,由于各年的涝灾损失不同,采取措施后各年所取得的效益也不相同。供水效益,是指为城镇提供水量比不提供情况下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总称。城镇供水一般用于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及各种社会公共事业。
图2.1 水利科技体系示意图
水利科技与水利效益的关系如图2.2所示。在处理人与水的关系的过程中,人们通过明确水利问题及相关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发展战略,采用适应的技术手段,解决好水利发展的若干问题,满足人类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上述过程中,水利科技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水利发展直接表现为防洪效益、灌溉效益、发电效益、除涝效益和供水效益的增加。这些效益尽管在内涵上略有不同,然而均可以归纳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判断水利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准又最终可以归结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低。水利科技的作用则体现为在同等水利资源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图2.2 水利科技与水利效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