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引黄灌区现代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宁夏引黄灌区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

2.1 宁夏引黄灌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2.1.1 水资源问题突出

(1)水资源供给量减少。宁夏水资源天然禀赋差,对黄河水的依赖性强。全自治区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含黄河分配水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宁夏降水稀少,时空分布不均,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为250mm,人均占有水量为197m3,为全国平均值的1/12。特别是中南部扬黄工程覆盖区域外,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更少。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黄河流域来水持续偏少,黄河龙羊峡等五大水库合计蓄水量逐年减少,2015年减幅达21.7%,国家分配给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黄河引水指标相应减少,按照丰增枯减的调配原则,宁夏分配的允许耗黄河水指标从40亿m3减为30.5亿m3[3]。全自治区水资源紧缺形势加剧。同时根据水文预报,黄河流域来水仍将持续减少,水情难有根本好转。宁夏资源型、工程型、水质型缺水并存。资源型缺水主要集中在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工程型缺水问题在北部引黄灌区和南部山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由于缺乏大型的调蓄工程,枯水年和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宁夏引黄灌区下游一些地区尤为严重;水质型缺水问题在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广泛存在,主要为广泛分布的高矿化度苦咸水、高氟水[4]

(2)水资源需求量增加。按照2015年用水水平预测(见表2.1),宁夏2020年总需水量为77.37亿~86.27亿m3,需水量缺口4.10亿~13.0亿m3

表2.1 宁夏近5年取水量统计表  单位:亿m3

img

续表

img

注 表中数据依2000—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计算。

从耗水量角度考虑,全自治区2020年将缺水7.22亿m3。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加大,同时由于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以及水体污染加剧、黄河上下游用水矛盾突出等问题,使宁夏今后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凸显。此外,宁夏各工业园区、葡萄长廊、生态等刚性需水逐年增加,给本已紧张的用水配额增加了更大压力。

(3)城乡饮用水存在安全隐患。在城市供水方面,存在城市缺水严重、城市水源地类型单一、水源地存在不同程度安全隐患、监测手段落后等问题。宁夏有9个城市缺水,占全自治区城市总数的47.4%,西吉县、海原县、隆德县等县城缺水事故频发,冬季饮水、供暖都受到影响。相当一部分城市没有备用水源,在饮用水优先保障方面缺乏工程保证、制度保证和应急调控措施,抵御风险能力弱。宁夏地下水水源中天然锰、铁含量较高,部分地下水氟超标。水源地的日常监测存在监测设备不足、监测能力滞后问题。宁夏农村仍然存在饮用水不安全的问题,在各类不安全饮用水中,水质不达标的占71%,水量不达标的占4%,用水方便程度不达标的占16.5%,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占8.5%。宁夏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主要原因是当地水资源量少质差、干旱少雨、饮水工程标准偏低等。

2.1.2 工农业用水效率低

近年来,宁夏工业总量不断提升,而工业用水量一直维持在3.5亿m3左右,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量以年均7.49%的幅度逐年下降,但仍高于陕西、新疆、青海等省(自治区),同时宁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用水效率较低。在农业用水方面,由于灌区水利工程设施配套标准低、老化失修,造成渠道严重渗漏。农业灌溉仍存在全国独有的有引有排灌溉方式,农业现状节水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落后,2015年宁夏农业综合亩均取水量为705m3,高于全国平均值380m3。2015年全自治区万元GDP用水量247m3,是全国平均值的2.7倍;农业灌溉多为大田灌溉方式,2015年宁夏引黄灌区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4,低于全国平均值0.536。农业用水量占全自治区总量的88.6%,远高于全国63.1%的比例。浅层地下水、中水等水资源利用量少,浅层地下水利用量为可利用量的40%左右,中水回用率仅为20%,见表2.2。

表2.2 宁夏引黄灌区主要水利指标变化情况

img

2.1.3 用水结构不合理

2015年宁夏引黄灌区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6.6%,高于全国63.1%的水平,工业用水比例为7.08%,低于全国22.8%的水平。单方水效益高的工业用水占比低,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效益低。宁夏主要的水资源利用类型为农业用水。农业用水量有所下降但所占比重最大,近5年来,一直维持在90%以上,不同时段内各取水量的变化幅度有所不同。分析表明,2000—2004年,只有工业取水量在下降,其他均在上升,农业取水量上升最大;2004—2008年,工业取水量开始增加,城镇生活取水量和农村人畜取水量有所下降;2008—2012年,只有农业取水量出现明显下降,减少了3.11%,工业取水量明显增加,增加2.54%,城镇生活取水量和农村人畜取水量都有所增加。2000—2015年的15年间,农业取水量减少了2.09%,工业取水量增加了0.72%,城镇生活取水量和农村人畜取水量共增加了1.37%,见表2.3。

表2.3 宁夏2000—2015年取水结构及其变化

img

注 表中数据依2000—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公报》(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计算。

总体来看,全自治区用水结构变化趋势向好,但是仍处于不合理态势,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的比例与发达地区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和优化空间。水资源是西北干旱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子,水资源总量与经济发展规模密切相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制约区域产业发展格局与产业结构升级。水资源总量和利用结构的变化对整个区域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在灌区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改善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对保障宁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4 管理手段落后,体制不顺

宁夏水资源和用水管理主要依赖行政计划手段,水价、水资源费和排污费等经济调控标准较低,节水处于被动状态。现有水管理手段与水平相对落后,农业上突出体现为灌溉用水管理粗放,一些灌区按灌水亩数均摊收费,不利于节约用水。支斗渠以下量水调控设施严重不足,田间工程不配套。节水投入目前主要依靠政府,水利投融资的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先进节水技术推广进展缓慢,灌区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处于起步阶段,灌溉用水计量以人工为主,精度低,灌区监测体系尚未建立,农田水利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数据采集点少,信息孤岛、系统分散、碎片化问题亟待解决。已建信息系统规模小、节点不足、标准不统一、信息量匮乏,灌区运行数据监测点平均每2万亩仅1个,难以实现全面监测、精准计量、精细管理,因此,灌溉信息化难以支撑现代化。此外,由于水资源费和水价较低,企业自备井较多,无序开采地下水的问题仍然存在。在体制建设方面,现代化的水务管理体制尚未形成,地表水与地下水、城市与农村、供水与排水、治污与回用各环节仍由各部门分割管理,离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统筹管理的体制需求尚有很大差距。在机制建设方面,运用经济手段不够,管理体系不健全,节水管理制度不完善,自主节水机制尚未形成。虽然进行了水权转让的探索,但水市场还没有真正建立,公众节水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精准节水灌溉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如何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加快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已经摆在灌区现代化建设的议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