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幸福指数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城市幸福指数的概念

一、何谓城市幸福指数

指数(index)一词在心理测验和统计学上是用一个数值来表示,通常是多个变量运算后的结果,指数大小即表示多个变量互动的强弱。幸福指数(index of well-being)是指用一个数值表示幸福感的程度。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就是对这个城市各个阶层居民幸福程度的主观测量指标。例如,福代斯(Fordyce,1988)编制的幸福感问卷包含以下两个题项:

1.总的来看,你觉得自己有多幸福或多不幸福(根据你自己的感觉,请在下列标尺上画“√”符号)。

2.平均而言,你有百分之几的时间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根据你自己的估计,请在下列标尺上画“√”符号)。

调查结果表明,第一个题项的平均值为6.9,第二个题项的平均值为54%(略大于平均数50%)。

如果你对第1题的回答的数值在6.9以上,那表明你与一般人相比更为幸福;如果你回答的数值在5附近或在5以下,则表示你与一般人相比较为不幸福或很不幸福。同理,你对第2题的回答数值,也可以表明你与一般人相比幸福水平的高低状态。迈尔斯和迪纳(Myers&Diener,1996)综合分析了916个有关快乐、生活满意度或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结果,这些数据涉及45个国家的100多万名被试。研究者先将所有数据统一转化至0~10的量尺上,10表示很幸福,5为中间值,1为很不幸福。所有调查数据的综合结果如图1-2所示,幸福平均分为6.75。他们的结论是,一般人都比较幸福,很少有人处于5分(中性)或5分以下(不幸福)。他们还将所有被试按年龄、性别和种族分组后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各组的平均分也都高于5分,但也有少数群体(如强制住院戒酒者)是不幸福的。

图1-2 916个幸福调查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Ronald Inglehart,1997)曾做过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主观幸福指数的相关研究,如图1-3所示。国家的富裕程度与国民的幸福水平之间有着很大的相关(r=0.5~0.7)。

即使如此,也不能简单地将这一结果表述为越富有就越幸福。如果把收入的原始数据转化成对数,然后计算其与幸福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幸福水平与绝对收入的对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也有一定的统计意义,但已不如之前的数据相关性强。伊斯特林(Easterlin,1974)的研究发现,幸福水平与绝对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存在一个临界点,过了这个临界点,幸福感的增强速度远远慢于收入的增加速度。这种现象被称为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 Paradox)。

图1-3 1991年一些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主观幸福指数的相关性

由此可知,幸福指数可分为个人幸福指数和团体幸福指数。家庭幸福指数、社区幸福指数、城市幸福指数、老年人幸福指数、国家幸福指数等都属于团体幸福指数。

二、城市幸福指数的研究取向和视角

(一)城市幸福指数的三种研究取向

对城市幸福指数的研究主要从主观、客观以及主客观相结合的视角进行研究。

对城市幸福指数进行主观视角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主流。持此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对自己是否幸福的评价主要依赖于个体内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或外界的准则。前面提到的心理学的三种研究取向都属于主观性视角。有的研究者强调情绪体验的重要性,采用与情绪体验有关的指标来衡量幸福。比如邢占军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邢占军, 2003); Kahneman, Krueger, Schkade, Schwarz&Stone采用日重现法(Day Reconstruction Method, DRM),提出以“净效应值”(即积极情绪平均分减去消极情绪平均分)作为幸福感的衡量指标。一些研究者强调认知的重要性,以“生活满意度”来衡量幸福。比如迪纳等人的《生活满意度量表》;美国密歇根大学Inglehart领导的世界价值调查(The World Values Survey)。

社会学者和经济学家常常采用客观视角展开城市幸福指数研究。持此种观点的学者关注促进幸福的客观条件,用硬性的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比如人均GDP、失业率、平均寿命等)来界定幸福。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不丹国王Jigme Singye Wangchuck于1972年提出的“国民幸福总值”,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个指标组成(Priesner,2004);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由人均寿命、受教育程度和人均GDP三个客观指标构成(McGillivray,1991)。

另外一些研究者提出采用主客观结合的视角来研究城市幸福指数。他们认为测量人们幸福程度如何的幸福指数,其构成应包括引起人们幸福感的客观因素和人们对这些因素的主观感受两个方面。比如,英国“新经济基金”组织的“幸福星球指数”(Happy Planet Index, HPI),主要包括三个指标——对自身生活的满意度、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均寿命(Michaelson, Abdauah, Steuer, Thompson&Marks, 2009);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五个客观指标和五个主观指标(朱民阳,2011)。

其实,幸福是一种很复杂的主观感受,它既反映了人们的主观体验,也与人们的生活环境相联系。我们主张从系统分析的视角来研究幸福指数。

(二)系统分析的研究视角

幸福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它进行分析。

1.整体性分析

任何一个动态开放系统都可以被进行整体性分析。首先,整体性分析是指从整体上看幸福是否存在某个或某几个指标(indicator);这个或这几个指标是否能够反映我们所研究的幸福的全貌。例如,有人以快乐为指标来研究幸福,有人用生活满意感为指标来研究幸福,还有人用意义感为指标来研究幸福。如果我们的分析单位是个体,那么我们便可以观测到某个或某些指标在每个被试者身上的表现。

如果我们想比较甲、乙、丙三个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便可以通过分层随机取样加以观测。经计算,甲城居民幸福指数的平均值为8.5,乙城的为3.5,丙城的为6.7;那么我们便可以认为幸福指数甲城高于丙城,丙城又高于乙城。我们用来反映幸福这一变量的确定的观测标记就是幸福指数的指标。

应当指出,我们无论怎样谨慎地对幸福进行界定,用某个甚至某几个指标来界定幸福都可能出现例外和不协调的情况,不只是我们与其他研究者的想法会有不一致,甚至我们自己也可能会前后不一致。这也表明,幸福感确实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系统。

其次,考察幸福感的各种类型会加深我们对幸福感全貌的了解。我们可以用不同维度(dimension)对幸福感进行分类。例如幸福感可分为情绪层面的幸福感和认知层面的幸福感,总体幸福感和具体领域幸福感,满足生理需要的幸福感和满足精神需要的幸福感,征服他人的幸福感和帮助他人的幸福感,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对幸福感作整体分析时应当考虑到的。

2.结构性分析

结构性分析也称等级结构分析,是指幸福感的诸成分是排列有序的。我们根据幸福的不同指标和维度分析出其子系统,例如具体领域幸福感;据此可以进一步把幸福感划分为以下六个维度(子系统):经济生活幸福感——反映个体对家庭收支、住房以及工作状况的满意程度;政治生活幸福感——反映个体对自己行使政治权利的幸福感和对政府执政活动的信任度和满意程度;文化生活幸福感——反映个体对所居住城市的认同程度以及对业余文化生活的满意程度;人际关系幸福感——反映个体对家庭、亲戚、朋友、同事、邻里关系的满意程度;健康状态幸福感——反映个体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状况的满意程度;环境幸福感——反映个体对自己所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

上述六个独立的子系统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比如对经济生活满意的个体更可能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感到满意。这六个子系统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共同衡量幸福。单独研究一个子系统只能提供关于幸福的片面知识,因此,研究城市幸福指数或国民幸福指数时应将幸福看作一个整体的系统,进行多维度的综合研究。

我们可以把幸福视为一种多维度、多层次、有机的、整体的心理现象,它具有等级结构性。比如具体领域幸福感系统不仅可以划分为上述六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又可以分为次级子系统,如,经济生活幸福感可以划分为家庭收支、住房和工作满意度状况三个次级子系统;健康状态幸福感可以划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满意度两个次级子系统;环境幸福感可以划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满意度两个次级子系统。不同的次级子系统又可能会有多个成分,比如,身体健康次级子系统包括睡眠、饮食、精力等成分。总之,研究幸福感时,可以把幸福视为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可以想见,一方面在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次级子系统和成分之间有纵向的联系,低层次的系统共同服务于高层次的系统,高层次系统统合低层次系统;另一方面,各个子系统、次级子系统、成分之间有横向的联系。系统内部这些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使幸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根据系统的结构性原则,我们在研究幸福时,就应当研究幸福是由哪些子系统和次级子系统组成的,它们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是何种情况,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是怎样的,从而找出幸福内部各成分的相互关联的结构网络。

3.动态性分析

我们的幸福是一个动态系统。就系统而言,静态是相对的,而动态是绝对的。因此幸福是发展变化的,有时有些人也会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幸福状态。

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外在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的幸福感,使之提升或下降。比如物质生活的改善、人际关系的融洽等都会提升人的幸福感。

个体幸福水平也因主观参考框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看到周围的人比自己更幸福,可能会降低自己的幸福感;看到周围的人比自己不幸,可能会提高自己的幸福感。个体以心目中的幸福标准为参考框架,这个标准会随时间变化,其幸福感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解放前,战争取得胜利,人民翻身做主人可能就会体验到幸福;困难时期,只要能吃饱肚子,人们就会感到幸福;在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今天,可能人们更关注精神层面、社会层面的因素,社会公平、食品安全等便成为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

总之,无论是谁,无论是哪个时期,幸福都是动态的、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在对幸福的研究中,我们应进行动态分析,弄清幸福的各个子系统、成分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4.环境适应性分析

幸福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系统是与其他系统发生交换关系的系统,我们不能将自己的幸福看成一个脱离其他系统而孤立存在的封闭系统。

一方面,个体的幸福系统与其外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系统发生交互作用。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都会对个人的幸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生态环境的恶劣、物质的匮乏、人际关系不融洽、社会分配不公等都会影响到个人的幸福感。幸福也对周围环境产生作用,一个具有正确价值观的人感到幸福快乐,会对周围自然环境、人际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个人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一个具有邪恶价值观的人的幸福快乐可能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人际环境产生负面的、破坏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个体的幸福也与机体内环境(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系统发生交互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人格与幸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外向性与个体的幸福感有显著正相关,而神经质则与个体的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个人的价值观也影响幸福:看重精神追求的人可能有更高的幸福感,而看重物质的人幸福感可能较低。另外,个人的幸福还与其神经系统、基因系统发生交互作用。因此,在对幸福进行研究时,要将幸福看成是一个与其他系统发生交换关系的开放系统,不仅要研究幸福本身内部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也要研究幸福与其他系统的交互作用。

总之,幸福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它是由许多成分构成的。幸福的每一个成分都有其独自的功能,且彼此交互作用。同时,幸福又与其他系统交互作用。基于以上内容,我们力求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幸福或城市幸福指数进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