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重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06 为什么明知不该追求完美,却做不到

为什么明知道不应该过于追求完美,却在很多事情上不由自主地纠结?为什么想放下,遇到事情却又过于执着?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顿悟,瞬间完成心理成长?

以前我有追求完美的核心信念,所以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影响。比如为事情没做好而懊恼,过于节约时间,过多注重效率,因为追求最佳方案而犹豫不决……在每个具体方面,也都有一些不恰当追求完美的习惯性思维、情绪和行为。

比如在节约时间方面,我就有很多种表现:做意义不大的事情时会感到烦躁,因为觉得好像在浪费时间;又如做事务性工作时,会急着做完,也是想节约时间;为了更好地利用时间,累了也不休息,不适合的场合也继续思考,结果头脑疲劳了更浪费时间;为了提高效率,会同时思考几个事情,搞得自己很累。

我意识到不顾实际情况一味地追求完美是不合理的,于是很早就改变了核心思维。但是这些习惯性思维、情绪和行为并没有随之改变。有些思维需要反复说服自己才能改变;有些思维则是自己没有意识到有问题或者没有想到去解决,于是延续了很多年。

为什么习惯性思维不会随着核心信念的改变而自动改变?这是因为它们除了追求完美的根源,还有一些其他的认知根源(认知树)。所以,虽然核心信念改变了,但是其他的根源还在支持着习惯性思维,自然难以改变。比如,对我来说,节约时间的习惯性思维可能还受到“必须经过过人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人的潜力是无穷的”“要成功,就要注重效率”等认知的影响,当然,每个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认知根源是各不相同的。

为什么意识不到习惯性思维有问题?这是因为习惯性思维已经形成习惯,它会自动出现,人如果没有意识到其存在,那就自然想不到去改变,也就不会去分析了。

有一位六年级的女孩来我这里咨询,她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特别高。字写得不“横平竖直”会擦,等号写得不平行要擦,数字“5”上面一横写得不平也要擦。我们交流了两次,这些问题有了改善。但是后来她妈妈告诉我,孩子又为英文字母写得不满意而擦了很多,孩子为自己无法自控而沮丧。其实这是正常的,因为孩子虽然意识到不应该追求完美,不应该要求那么高(核心信念改变了),但是,在语文、数学、英语等方面的书写已经形成了习惯性思维。语文和数学书写通过咨询改善了,但是英语书写问题还没有一起探讨过,原来的习惯性思维自然不会自动改变。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看了我的《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知道应该改变对孩子期望太高、太执着的核心信念,但是到了具体问题上可能又会按照原来的习惯去做,忍不住着急,忍不住发火,难以放下过度的执着。这是因为在具体事情上已经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如果不去一一改变,那么还会涛声依旧。所以,需要反省、分析、识别和改变那些习惯性思维。不过,即使想去改变,这些习惯性思维还有其他的认知根源在支撑。所以,虽然知道应该放下,但说服自己并不容易。比如,有的家长对孩子按时入睡、睡眠充足很纠结,这可能是因为受到一些所谓的“科学育儿”文章的影响,认为如果不按时入睡、睡眠不充分,对于孩子的智力、身体发育都不好。其实未必如此,每个孩子各不相同,有的精力旺盛,可能需要的睡眠时间较少;有的时候玩得兴奋,不想按时入睡,有时晚睡一些也没什么的。只有改变了所谓“科学育儿”理念的影响,才会放下对孩子睡眠的纠结。

所以,如果父母想改进自己的家庭教育,只改变核心理念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很多常见问题上一一去思考、反省,改变原有的习惯性思维。我在《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中一一探讨了家庭教育常见问题背后的习惯性思维,给读者以参考。

改变需要一个过程,不要期望有什么神奇的方法能让我们恍然大悟,一下子解决自己所有的心理问题。很多问题还需要一一去分析、改善。

心理成长的方法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需要付出长时间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