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史演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2章 收拾羌人

这个人正是赵充国,正所谓“宝刀未老”,赵充国主动请缨作战:“老大,现在朝中的大将没有能超过我的。看我来收拾那些小娃娃。”

汉宣帝刚开始估计有些疑虑,但是谁能拒绝一个充满斗志的老将呢?汉宣帝命令赵充国带兵出手。

赵充国虽然年老,头脑非常清楚,他很早就知道羌人善于联络其他势力,已经有勾结匈奴的倾向,他们想切断汉朝与西域的交往并群起而攻汉。所以当时他就让汉宣帝防患于未然,要小心其他势力的联合勾结。

他先派了间谍(也就是斥候)去窥探,了解实际情况后带着士兵到达金城,然后固守,等待时机再进攻。

不过赵充国可不会就守在这里,根据他的调查结果,羌人造反是一个叫做先零族带的头。赵充国就采取了纵横之道—分化瓦解。你会合我就不会分吗?

赵充国就和其他部落说:“你看咱汉朝对你们这些小弟这么好,你们一个个跟着那个毛头小子惹事,真不怕被打?还不如乖乖听话,有钱有权,何乐而不为?”

有的部落一听,觉得是非常非常有道理,毕竟汉朝和羌族相比,还是汉朝更加靠谱,就赶紧溜了。

羌族:干啥干啥?

其他部落:你要打你打,关我们什么事?

那么羌人的势力一减弱,赵充国趁热打铁,迅速进军。此时,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突然,汉朝大军已经冲过来了,自然是溃不成军,他们把什么车马辎重全部丢弃,然后渡过湟水去了。

此时,有的将领就会:“继续乘胜追击!迅速攻破。”

但是破釜沉舟知道不?背水一战知道不?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现在对方处于死地,无疑,如果迅速攻击,那就是在激发羌人的斗志。要想和充满求生欲的部队作战,就算打赢了,代价也是非常之大。

干脆磨死他们就好了。

赵充国下令降低追击速度,这么一来,对方反而是损失惨重的,有被汉兵杀死的,有掉进河里淹死的,有直接投降的。

汉宣帝看到战报,自然是非常高兴,他呢担心赵充国自己应付不来,又派了两个将军带着骑兵来帮忙。

骑兵是汉王朝那时最强的兵种,之前打匈奴靠的就是骑兵。

皇帝想给他最精锐的部队,赵充国却不高兴了:“别用骑兵!该干嘛干嘛。你瞧不起我?没有骑兵我就打不过了?”

汉宣帝:“你别太狂!骄兵必败啊。”

为什么呢?不需要。羌人已经被重创,骑兵来对付他们,杀鸡用牛刀。如果骑兵也过来,粮食什么的绝对不够用,人要吃粮,马要吃草,在穷乡僻壤哪有这么多粮食。前面说过,汉武帝时期骑兵讨伐匈奴,虽然打赢了,但是自己的人力物力也是损失不少。现在的国力可不是汉武帝那时候了。

还有一个原因,皇帝派来的将领不一定听命于主将,可能干扰整个部署。

汉宣帝毕竟是个明君,他并没有自作主张,交给群臣讨论,群臣刚开始也有不少人反对,但是在捷报频传的情况下,他们对于赵充国也逐渐信任。既然不需要动粮草,那就不必了。

最终,汉宣帝采取了赵充国的计策:屯兵驻守,步兵为主,劳逸结合。

不久之后,赵充国继续进兵,大破羌人,可以说是又扫除了一个祸害。

打仗的这几年,国内又发生了沧桑巨变。

之前的丞相魏相病死,换成了丙吉。

这个人呢,执政宽大,汉武帝时期就受命处理巫蛊之祸。这个人有一个可以说是重大立功:暗中保护汉宣帝。当时他就觉得太子挺憋屈的,被逼自杀。

但是此人更为可贵的就是他完全没提过这事。立功已经很伟大了,立功不言是一种更加伟大的行为。

但是汉宣帝总会知道,知道之后对他感激万分,这种人如此冷静,而又如此忠诚,注定是可以用的,这不,魏相死后,他就任宰相。

那么他又会如何执政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