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楚文王兵败那处
楚文王的谥号为文,但其实一点也不文,相反,他甚至比老爸楚武王还要喜好动刀枪。你看,他出场才两三年,便将申国、邓国、息国、蔡国等当时算是较大诸侯都给收拾了。
楚国自灭了息国、占领蔡国后,中原各诸侯这才对楚国真正重视起来,真正感受到了印象中那个南蛮小国的冲击力。
但此时,中原大国齐国开始崛起了,当时的齐国国君,正是春秋首霸齐桓公。
于是,中原的齐国和南方的楚国,形成了两雄相望的局面。
齐桓公当然也想叫板一下楚国,但两国的正式战争,貌似一直没有打响。
这到底是齐国怕了楚国呢,还是楚国不敢惹齐国呢?
公元前679年,当楚文王得知齐、宋、陈、卫、郑五国会盟于鄄,齐桓公成了中原诸侯联盟盟主,想起先王楚武王曾说过“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心里便不爽起来:
你齐国算个老几,居然敢称霸,你不就是老太太吃柿子---挑软的捏呗。你齐国想当诸侯联盟盟主,经过大楚同意了么?
既然这样,那大家就比比实力吧。
楚文王立即率兵北上。目标只有一个:向中原列国诸侯秀秀大楚的雄壮肌肉!
郑国倒了霉,因为楚国这次进攻的正是郑国。
楚国的理由非常直接,郑国国君郑厉公复位,居然未通报楚国。
这可是严重的外交失礼。于是,可怜刚即位的郑厉公一面要应付宋国的索贿,一面又要抵抗楚国的侵略,被折腾得够呛。
楚文王此次是一路挺进郑国,直抵郑国重镇栋城,也即今天的河南禹县。
郑厉公立即遣使求和,送上了厚重的贿赂。楚文王在郑国威风了一把后,率楚军凯旋而归。
楚文王就是这样,奉行着楚武王为楚国制订的强国战略,扫灭汉阳诸姬之残余势力,打通北上中原的道路,兵锋直指中原各国。
史料记载,楚文王在用兵打仗上“强硬如挟雷带电,诡谲如翻云覆雨”,策马奔腾活得潇潇洒洒。
但战争总是残酷的,真正的常胜将军是七分天才加三分运气的,更何况亲征一线的君王。
楚文王的哥哥屈瑕那可是一代名将,却死于伐罗之役。
公元前690年,楚武王又成了历史上第一位死在征程中的楚王。
楚武王肯定没想到,15年以后,即公元前675年,他的儿子,同样文韬武略英勇善战的楚文王也死在征战途中,成为历史上第二位死在征战途中的楚王。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这话在公元前675年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楚国的“巴铁”、那个以武力著称的强悍国家巴国,居然与楚国发生了矛盾。
矛盾产生的原因没有具体的史料记载,无非就是该给的利益没给、该得的利益没得到,或者是为了一个没有尽到的礼义,甚至一句伤了面子的话,反正巴国很不开心。
巴国也知道楚国一向不大习惯讲道理,巴国也差不多是属于那种不擅长讲道理的国家,讲多了都是废话,一言不合直接开打就是。
反正,巴国向楚国重镇那处发动了进攻。
那处,即权县,这是楚国在楚武王时灭了强大的权国后而立的,可谓是中国史上第一县。楚国设县后,改名为那处。
那处第一任县尹叫斗缗,结果县尹当得过于高兴便造反了,然后被楚武王给灭了。
第二任县尹叫阎敖。阎敖这个县尹当得那叫一个爽啊,要知道,一个县尹相当于当年的一个国君。
于是,阎敖天天喝酒吃肉听歌泡妞,沉浸在县尹的权威所带来的享受中。
再加上,楚国日益强大,他就不再如当年在战场上征战时一员猛将的样子,对那处的防务不加重视,这就留下了大把的隐患。
这下好了,巴国来偷袭了。
巴人是历史上有名的战斗民族,想当年,正是巴人的英勇善战,迫使商纣王的奴隶军队阵前倒戈,使武王伐纣一举成功。
后来,巴国与商、周、楚、秦等强大周边国家不断死磕,越战越勇。由于巴人作战勇猛顽强,以致被称为“神兵”。
这样的军队,岂能小觑?
但偏偏阎敖却疏忽大意了,一是根本没想到巴国会来偷袭,二是一开始便小视了巴国,结果被扁得满地找牙。
那处城被巴国占领。
阎敖死战逃脱,回到郢都向楚文王哭诉。
楚文王耐心地听他哭完,问:“你哭够了么?哭够了,那就上路吧。”
然后,下令将阎敖推出斩首。
这个倒不是楚文王残暴,因为楚国的军法是有明确规定的:楚军作战若败,主帅必须自裁。
想当年,楚文王的哥哥、楚国太子屈瑕,立下多少战功,结果因为一次攻罗之战大败,也不得不自裁谢罪。你一个阎敖打了败仗丢了那处这等重要城邑,居然还有脸回来哭?
但是,阎敖被楚文王处死,惹恼了阎氏家族。阎氏家族纠集部族,干脆起兵叛乱。而且,阎氏家族还居然投靠了巴国,借巴国之兵又来讨伐楚国。
就是这样的内乱,使楚文王失去了攻打巴国的最有利时机。毕竟,任何一个国家,内乱以后是需要一段时间加以恢复的。
楚文王当然不肯善罢干休,于是便亲率楚军与巴国在那处交战,结果楚军战败。
有人便要问,楚国军事实力非同一般,怎么会被名不见经传的巴国打败呢?
楚军此次失败,除了楚文王准备不足仓促作战外,中了埋伏。更重要的一点,是巴国本就是一个非常强悍的战斗民族。
巴国,周朝时期位处今中国西南、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姬姓国家,子爵,国都为江州,即今重庆市江北区。
巴国建国于公元前11世纪的大周王朝初期,于公元前316年被秦国所灭,约有800年历史。
巴国到了战国时期疆域概括了今重庆全境、湖北恩施、川东北部分地区,那在当时来讲,可谓是一个大国了。
最早的巴国是由五个氏族部落联合形成一个大型的部落集团。公元前11世纪,巴部落参与周武王伐纣,由于巴人英勇善战,迫使纣王军队阵前倒戈,终于打败商纣王。
西周初期分封了71个诸侯国,巴国的爵位为子爵,比秦国还要高,与楚国一样。后来,楚国在南方崛起,巴国开始受制于楚国,一度被迫成为楚国附庸。
但是,巴国人显然不愿意受人挟持,虽然表面上承认楚国的宗主国地位,但一有机会便起来反楚。
到后来,巴国与楚国在那处城一带大战,打败了楚文王所率的楚军。这一战,甚至令这位战车上的楚王受了重伤。
所以,对于楚国来讲,在自身未达到足够强大的情况下,与巴国联盟是最好的选择。
但楚文王却没有将这个自己逐鹿中原必须稳固的大后方强国团结好,结果两国出现了矛盾,这是楚国所犯的一个错,是楚文王的一大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