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应当录取残疾考生[1]
(一九八四年八月十七日)
邓朴方:基金会成立不久,还没来得及抓残疾人上大学的问题。有的残疾青年考分到了五百四十多分,能够自理生活,学校仍不录取,影响面很大。最近很多残疾青年给我来信,大多数都是反映达到分数线而学校不予录取的问题。北京大学原来收了一名残疾青年,后来发现他有残疾,又退了回去。有个残疾青年考了五百四十分没录取,他说,旧社会,人们能凭自己的本事上大学,现在为什么不行?有位残疾青年参加出国研究生考试,有十九个名额,他考了第五名,但未被录取,因为有人认为,残疾人出去有失体面。美国有一个女孩子叫海伦·凯勒,失聪失明,还能考入哈佛大学读书,难道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反而不能吗?残疾人上大学是否就给国家增加负担了呢?据了解,残疾人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凭体力,残疾人是不如健全人,但他们的智力不比健全人差,甚至还超过健全人。有些大学教授也乐意把知识传授给残疾青年。关键在领导。关键在认识。
过去我们不讲人道主义,只讲阶级斗争,现在中央决定把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我们招收残疾青年,符合中央的精神,符合人道主义原则,也符合社会主义公正与平等的原则。现在提倡三好学生,“三好”中有一条是身体好。假如健全学生因病缺课,残疾学生反而每天上课,你说谁身体好?大学招收残疾人,今年不行,明年行不行?明年不行,后年行不行?只要教育领导部门有个明确意见,他们就有希望。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总要解决这个问题吧!江苏有个残疾青年,一九八一年考了四百七十分,一九八三年考了五百四十七分,一九八四年考了五百四十三分,一直未被录取。这样的事发生在我们国家,听起来令人痛心。
黄辛白:你们有没有什么具体想法?
邓朴方:能不能先开个电话会议,争取今年录取一部分残疾考生?
李键:从长远考虑,招收残疾人要制定一个标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应当解决这个问题。
杨学为:我同日本人谈到我国在招生方面对少数民族的照顾,他们很佩服。他们说,他们在这方面对残疾人有很好的照顾。对此,我无话可说。
黄辛白:残疾人往往身残志不残。有些残疾青年学习非常刻苦
李键:现在学校有挑选的余地,一百个名额给一百二十个去挑,谁都不挑残疾人。有的地方是先填表,后体检,残疾人连考试的机会都没有。江苏和北京都提过,想办专门的班招收残疾人,现在还没办成。
杨学为:残疾人上大学存在毕业分配问题。现在大学生是国家包分配,学校担心残疾毕业生分配不出去。学校提出,只要毕业后有人要,他们就收。
邓朴方:大学的毕业分配制度也是要改革的,应当不分残健按德才和成绩公平分配。我们要求给残疾青年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招生和分配都应当这样。当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黄辛白:我谈几点意见。第一,立刻发一个通知给各省市招生办,要录取合格的残疾考生;第二,有些省市已经招收了残疾人,要作为典型报导,发表评论;第三,基金会现有材料发到省市核实,够条件的要录取,不够条件的也要回话;第四,毕业分配问题,我们一起同劳动人事部商量解决,民政部参加更好。
邓朴方:基金会也可以安排一些残疾毕业生。
李键:现在对身体条件的要求不合理,这对招生和分配都有影响。
杨学为:如果每个省都办一两个班招收残疾人,局面就不一样了。
邓朴方:今年底或明年初是不是共同研究一下,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先把基金会收到的考生材料给你们。要发通知录取残疾人,同时收集一些招收残疾人的材料登报,发表评论。高校残疾人班一定要办。每省办一两个班恐怕一时办不到,明年至少应当在全国范围内办一两个专门的残疾人班。
黄辛白:先让北京办。如发生毕业分配问题,请劳动人事部安排。
邓朴方:最好下星期一就找劳动人事部。
李键:明天先给各地发电报,收集材料。把基金会的材料也转下去,让他们核实,招收没招收都要给个答复。
邓朴方:办残疾人班的问题,我们再进一步研究。感谢各位的理解和支持。希望明年情况会有所改观。
[1] 这是邓朴方同志就高等院校招收残疾考生问题同教育部副部长黄辛白、学生司司长李键和全国招生办公室负责人杨学为等同志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