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出生地
拍摄时间:1985年
拍摄地点:天津市河北区粮店后街陆家竖胡同2号
上图片是天津市粮店后街地藏庵附近陆家竖胡同2号,1880年10月23日(农历庚辰年九月二十日)辰时,我的祖父便出生在这里。
祖父出生时,其父68岁,母亲只有20岁。相传在他降生的那一天发生了两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一是有喜鹊噙松枝送到房内;二是有许多捕卖鱼虾的商贩拥上门来,因人多拥挤不堪,鱼盆里的水盈溢出来,汇成了小河。曾祖父晚年得子,高兴之下,悉数买下放生。此后每逢祖父的生日,曾祖父都会大举放生。
祖父在地藏庵附近的陆家竖胡同2号生活了三年,之后便和家人一起搬入了与旧居仅一巷之隔的粮店后街62号,那里“有四户四合院,成田字形”,可见家境相当富庶。
我的祖父在杭州出家时,我的父亲李端才14岁。就算是在父亲14岁之前,他见到祖父的机会也并不多,因为祖父自从1912年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天津。所以,我对祖父的了解,一部分来自父亲的转述,一部分来自祖父的诗文、祖父的传记,还有一部分来自祖父的好友、学生等的纪念文章。
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字嗣香,号筱楼,与李鸿章、吴汝纶为会试同年。在北京的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藏书中,有一册手抄本的《乙丑科会试题名录》,其中第70名即为:李世珍,直隶天津府天津县“附生”。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一书中,载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考取进士计第一甲三名、第二甲一百名、第三甲一百六十二名,第三甲的第79名即为:李世珍,籍贯直隶天津。
李世珍中进士后曾任吏部主事,不久后便辞官不做,返津经商,主营盐业,成为津门富商。到了晚年,又大力兴办钱庄,是天津早期的银行家之一,因为创办了“桐达”等几家钱铺,人们便称他的家族为“桐达李家”。李世珍一生乐善好施,曾创办“备济社”,向贫民施舍衣、粮、棺木;搭建施馍厂、舍粥棚,施舍馒头、粥菜,为贫民充饥。每年秋末冬初,派人到乡村查看穷苦人家的情况,根据人口发给票据,年底可以凭票兑换现钱;设有义塾,斥巨资办保育所,收留乞丐……在津门一带,李世珍被人们称作“李善人”。
李叔同的生母王氏,生于1860年,粗通文字,笃信佛教。据传曾祖父先后娶过一妻三妾,李叔同的大哥文锦不幸夭折、二哥文熙也体弱多病,李世珍担心二儿子也像大儿子一样早夭,于是才在1897年娶了李叔同的生母。李世珍在世之时,每次用餐,餐桌上必定要放一碟生姜,以从“不撤姜食”的古训。直到去世多年之后,他的夫人依旧遵循这个习惯,由此可见李家的门风有多严。正因为李家的门风一向非常严,李叔同的母亲教子也很严格。李叔同7岁那年,拿了一整张纸练字——毕竟是小孩子,信手乱写,也不知道爱惜。他母亲见了,很严厉地对他说:“孩子,你要知道,你父亲在世时,莫要说这样大的整张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李叔同在他的母亲去世多年后,自己都已经是个老人了,还常常与人讲起这个故事,教育大家要惜福。
李叔同故居模型